在线观看中文字幕_亚洲美女网站_国产精品久久久免费_aaa国产大片_国产一区2区_99热这里都是精品

二維碼

掃一掃加入微信公眾號

Top
網站首頁 新聞 國內 國際 河南 焦作
時政要聞 縣區 直播 網視 網談 網評
今日頭條 汽車 旅游 經濟 美食
熱點專題 房產 娛樂 體育 健康
 焦作日報 新媒體矩陣 
 焦作晚報 “焦作+”客戶端
 訂報服務 焦作市網絡辟謠平臺 
 網上投稿 焦作市互聯網舉報中心
  您現在的位置: 焦作網 > 新聞中心首頁 > 國內新聞 > 正文

新聞中心首頁

人間有愛 希望永在——西藏定日縣地震48小時全記錄
更新時間:2025/1/10 9:39:17    來源:新華社CNML文字

  新華社拉薩1月9日電 題:人間有愛 希望永在——西藏定日縣地震48小時全記錄

  新華社記者儲國強、翟永冠、謝佼

  危急!一場地震突襲青藏高原。

  1月7日9時5分,西藏日喀則市定日縣發生6.8級地震,震源深度10公里,造成重大人員傷亡。

  “要全力開展人員搜救,全力救治受傷人員”“安排好群眾基本生活,確保安全溫暖過冬”……地震發生后,習近平總書記深切牽掛著珠峰腳下的受災群眾,作出重要指示。

  奔赴!以生命的名義。

  救援力量馳援災區,全力開展人員救治和群眾安置工作;各方各界紛紛支援,愛心涌向這片海拔4000多米的大地。

  珠峰見證!歷史的鏡頭,將永遠定格下“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每一幕。

      受災群眾牽動黨和人民的心

  地震災區位于高原高寒地區,震中10公里范圍內平均海拔約4471米。截至8日12時,地震已造成126人遇難、188人受傷,倒塌房屋3612戶。截至9日6時,受災群眾人數達6.15萬名。

  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并作出重要指示,“要全力開展人員搜救,全力救治受傷人員,最大限度減少人員傷亡,防止發生次生災害,妥善安置受災群眾,做好善后等工作。要加強震情監測預警,及時調撥搶險救援物資,抓緊搶修損毀基礎設施,安排好群眾基本生活,確保安全溫暖過冬。”

  應急機制第一時間啟動——西藏自治區立即啟動二級響應,隨后升至一級;國務院抗震救災指揮部辦公室、應急管理部將國家地震應急響應提升至二級;國家防災減災救災委員會將國家救災應急響應級別提升至二級;中國地震局迅速啟動二級應急服務響應……

  一場生命搶救戰,在高原高寒地區的隆冬打響!

  搜救,爭分奪秒。

  “我們用雙手把被埋人員刨出來。”地震發生后,定日縣公安局干警頓珠次仁和戰友們在半個小時內趕到受災嚴重的長所鄉古榮村,汗水在臉上沖出一道道溝,雙手指甲縫里塞滿了泥土。

  “金珠瑪米來啦!”看到解放軍和武警部隊的災區群眾呼喊著。武警西藏總隊先頭救援力量立即抵達震區,西部戰區空軍出動無人機勘察情況,第一批增援官兵中午抵達長所鄉。

  橄欖綠、消防橙、應急藍……救援力量踏進灰黃色的廢墟。

  在路邊一處廢墟前,搜救犬來回聞嗅。拉薩消防救援支隊特勤大隊一站站長次旺班旦帶領隊員搜尋,一旁的村民用手電幫忙打光照亮。

  “抓緊黃金救援期,多爭取一分鐘,多搜尋一寸土地,都有可能獲得多一分希望。”次旺班旦說,地震發生后,他們緊急馳援,搜救被困人員,搶救物資、尋找走失的牲畜。

  搶救,刻不容緩。

  自治區、日喀則市和定日縣、拉孜縣派出300多名醫護人員救災,國家衛生健康委派出胸外、急診、重癥、神外、創傷等領域的專家趕赴日喀則市人民醫院增援。

  截至目前,此次地震各級醫療機構累計收治傷員337名,經救治后出院246名,仍在院治療91名。

  援助,舉國行動。

  國家發展改革委緊急下達1億元中央預算內投資,支持災后應急恢復;財政部、應急管理部緊急預撥1億元中央自然災害救災資金,自治區本級撥付自然災害救災資金3000萬元;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中國紅十字會總會等緊急調撥棉帳篷等數萬件救災物資分批送往災區。

  1月8日,西部戰區空軍籌劃組織航空偵察、運輸救援、空運空投等行動,先后派出多架次無人機、運輸機往返震區,保障陸航直升機應急救援。藏航、國航、東航、川航等民航單位也全力保障空中通道,與地面協同聯動,守護受災群眾。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暖流,在喜馬拉雅山麓涌動。

      各方馳援合力救災

  臨時安置點內,救災人員正在忙碌——

  電力保障人員嘎瑪旦增穿梭在藍色帳篷間,安裝、調試照明設備,一個個臨時安置點用上了電,夜晚有了光明。

  移民管理警察在給安置點內的鐵皮爐生火。他們用水和了稀泥,糊在爐子的漏煙處,避免煙霧倒灌,帳篷內開始溫暖起來。

  部隊官兵給災區群眾做飯。西紅柿、娃娃菜等食材碼放整齊,午餐肉、面條等供應充足。燒開的水冒著蒸汽,不出多久,受災群眾就吃上了熱騰騰的飯菜。

  地震發生后,部隊、應急、消防、公安及社會各方1.5萬余人的救援力量在震區集結,全力搶救人民生命財產安全。

  專業化的救援力量,讓災區群眾感到安慰。

  7日傍晚,西藏自治區人民醫院的流動醫院抵達定日縣人民醫院。醫生雷彥明說:“我們配備了手術室、檢驗室、車載CT等設備,在目前這個情況下,能派上很大用場。”醫生們一路收治病人展開救援。

  應急管理部門集結力量,截至8日8時,已組織投入各類應急救援力量共計1850余人、直升機3架。其中,國家綜合性消防救援隊伍1500余人,工程搶險、安全生產等專業應急救援力量260余人、社會應急力量90余人。

  多支進行衛星遙感影像解譯、無人機航測、地質調查的專業力量也陸續抵達災區,開展重點部位次生災害風險調查。“我們對多家學校、醫院、安置點進行了調查,目前震中群眾安置點已避開地質安全隱患地帶。”四川省地質調查研究院地質環境調查研究中心副主任王海波說。

  充足的物資,讓災區群眾感到溫暖。

  一輛輛卡車裝載著來自四面八方的物資,駛向災區。記者在各個安置點看到,食品供應充足,保暖設備也在陸續到位。

  在已向災區調撥2.2萬件中央救災物資基礎上,國家防災減災救災委員會辦公室、應急管理部緊急啟動應急物資政社協同保障機制,向災區援助取暖爐、電熱毯等13萬余件救災物資。中國紅十字會總會緊急調撥棉帳篷、棉被、保暖沖鋒衣、折疊床等救災物資4600件(套)……

  8日,受地震影響最為嚴重的長所鄉、措果鄉、曲洛鄉3個鄉政府逐步恢復供電,為抗震救災前線各項工作高效推進提供了有力保障;西藏自治區受地震影響的7處受損國省道路段均已搶通,實現雙幅通行;定日縣災區鄉村通信網絡服務已逐步搶通恢復。

  記者探訪臨時安置點看到,不少群眾點燃酥油燈,為在地震中逝去的親友祈福;救援人員還在奮戰,搭建起更多帳篷,發放更多物資……

  9日,經過多輪排查,各級救援力量共搜救出被困群眾407人,4.75萬受災群眾已完成初步安置,基本生活得到保障。

      恢復生活擁抱希望

  “爺爺、阿媽、弟弟、妹妹,你們到底怎么樣了?”

  大地搖動,讓在外的親人們揪緊了心。

  西藏農牧學院大二學生羅布頓珠焦急地從拉薩趕回老家定日縣長所鄉古榮村,換搭了3次順路車,7日深夜23時才趕回家。他用盡全身力氣沖進村子,看到救援隊已經搭好一頂頂帳篷。

  “我阿媽呢?”他逢人就問。

  很快,他就在開闊地帶找到自己家分得的帳篷。這里海拔4300米,帳篷外最低氣溫已降到零下18攝氏度。帳篷里有政府送來的火爐,生起火,全家人緊緊靠在一起,很快就暖和起來。手機信號已經連夜搶通,在外的親人陸續打來電話,向他們問候平安。

  古榮村黨支部書記次仁平措挨個走進一頂頂帳篷,檢查群眾的被褥厚度、帳篷通風情況。“能為大家做點事,心里就踏實一些。救援隊都很忙,我盡量做好身邊的這些小事。”次仁平措哽咽著說。在這場地震里,他失去了母親,但自己還來不及悲傷。

  長所鄉是此次地震受災最嚴重的鄉鎮。在森嘎村安置點,普桑頓珠正在調試新領的取暖器,一旁的父母把從家里搶出來的衣服折疊整齊。

  “家里的房子塌了,很可惜!”看著父母,他又補充道,“一家人沒事就是最好的。”

  說話間,有當地干部跑過來,“首批中央救災物資到了,有棉帳篷、棉衣被,搭把手。”伴著一聲“來了!”,普桑頓珠披上外套小跑出了帳篷。

  海拔4000多米的高原,寒冷的感覺十分強烈。但越來越多的災區群眾吃上了熱飯,喝上了熱茶,用上了取暖設施,感受到寒冬里的溫暖。

  在措果鄉政府旁的一處帳篷內,炊煙蒸汽慢慢飄散。來自甘肅的馬俊云和同伴們用大鍋煮面,免費提供給過往的人們。

  “我們在積石山地震時受到了全國人民的幫助,看到西藏地震新聞后立刻出發。”馬俊云說,“都是一家人,到我幫助他人的時候了。”

  危難之間顯真情。

  定日縣措果鄉野江村臨時安置點距離鄉政府有十來公里。中午,安置點里突然喧鬧起來。幾十個孩子圍繞在物資發放志愿者旁,拿到了他們的專屬禮物——棒棒糖。

  “我們來的路上,聽說這邊孩子特別多,所以特意給他們準備了禮物。”拉薩星光社會工作服務中心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

  野江村安置點有90個孩子,地震發生以來,他們跟隨家人一起得到了照顧。

  9日上午9時,地震過去了48小時。

  人們在奔忙之余傳看著前一天早上日喀則市人民醫院降生的一個嬰兒的照片,祈愿母子平安!

新聞編輯:楊銘 
  • 上一條新聞:
  • 下一條新聞: 沒有了
  • 焦作網免責聲明:

    本網所有稿件,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轉載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如有異議請聯系我們即可處理。
    刊發、轉載的稿件,作者可聯系本網申領稿酬。


    人間有愛 希望永在——西藏定日縣地震48小時全記錄
    2025/1/10 9:39:17    來源:新華社CNML文字

      新華社拉薩1月9日電 題:人間有愛 希望永在——西藏定日縣地震48小時全記錄

      新華社記者儲國強、翟永冠、謝佼

      危急!一場地震突襲青藏高原。

      1月7日9時5分,西藏日喀則市定日縣發生6.8級地震,震源深度10公里,造成重大人員傷亡。

      “要全力開展人員搜救,全力救治受傷人員”“安排好群眾基本生活,確保安全溫暖過冬”……地震發生后,習近平總書記深切牽掛著珠峰腳下的受災群眾,作出重要指示。

      奔赴!以生命的名義。

      救援力量馳援災區,全力開展人員救治和群眾安置工作;各方各界紛紛支援,愛心涌向這片海拔4000多米的大地。

      珠峰見證!歷史的鏡頭,將永遠定格下“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每一幕。

          受災群眾牽動黨和人民的心

      地震災區位于高原高寒地區,震中10公里范圍內平均海拔約4471米。截至8日12時,地震已造成126人遇難、188人受傷,倒塌房屋3612戶。截至9日6時,受災群眾人數達6.15萬名。

      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并作出重要指示,“要全力開展人員搜救,全力救治受傷人員,最大限度減少人員傷亡,防止發生次生災害,妥善安置受災群眾,做好善后等工作。要加強震情監測預警,及時調撥搶險救援物資,抓緊搶修損毀基礎設施,安排好群眾基本生活,確保安全溫暖過冬。”

      應急機制第一時間啟動——西藏自治區立即啟動二級響應,隨后升至一級;國務院抗震救災指揮部辦公室、應急管理部將國家地震應急響應提升至二級;國家防災減災救災委員會將國家救災應急響應級別提升至二級;中國地震局迅速啟動二級應急服務響應……

      一場生命搶救戰,在高原高寒地區的隆冬打響!

      搜救,爭分奪秒。

      “我們用雙手把被埋人員刨出來。”地震發生后,定日縣公安局干警頓珠次仁和戰友們在半個小時內趕到受災嚴重的長所鄉古榮村,汗水在臉上沖出一道道溝,雙手指甲縫里塞滿了泥土。

      “金珠瑪米來啦!”看到解放軍和武警部隊的災區群眾呼喊著。武警西藏總隊先頭救援力量立即抵達震區,西部戰區空軍出動無人機勘察情況,第一批增援官兵中午抵達長所鄉。

      橄欖綠、消防橙、應急藍……救援力量踏進灰黃色的廢墟。

      在路邊一處廢墟前,搜救犬來回聞嗅。拉薩消防救援支隊特勤大隊一站站長次旺班旦帶領隊員搜尋,一旁的村民用手電幫忙打光照亮。

      “抓緊黃金救援期,多爭取一分鐘,多搜尋一寸土地,都有可能獲得多一分希望。”次旺班旦說,地震發生后,他們緊急馳援,搜救被困人員,搶救物資、尋找走失的牲畜。

      搶救,刻不容緩。

      自治區、日喀則市和定日縣、拉孜縣派出300多名醫護人員救災,國家衛生健康委派出胸外、急診、重癥、神外、創傷等領域的專家趕赴日喀則市人民醫院增援。

      截至目前,此次地震各級醫療機構累計收治傷員337名,經救治后出院246名,仍在院治療91名。

      援助,舉國行動。

      國家發展改革委緊急下達1億元中央預算內投資,支持災后應急恢復;財政部、應急管理部緊急預撥1億元中央自然災害救災資金,自治區本級撥付自然災害救災資金3000萬元;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中國紅十字會總會等緊急調撥棉帳篷等數萬件救災物資分批送往災區。

      1月8日,西部戰區空軍籌劃組織航空偵察、運輸救援、空運空投等行動,先后派出多架次無人機、運輸機往返震區,保障陸航直升機應急救援。藏航、國航、東航、川航等民航單位也全力保障空中通道,與地面協同聯動,守護受災群眾。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暖流,在喜馬拉雅山麓涌動。

          各方馳援合力救災

      臨時安置點內,救災人員正在忙碌——

      電力保障人員嘎瑪旦增穿梭在藍色帳篷間,安裝、調試照明設備,一個個臨時安置點用上了電,夜晚有了光明。

      移民管理警察在給安置點內的鐵皮爐生火。他們用水和了稀泥,糊在爐子的漏煙處,避免煙霧倒灌,帳篷內開始溫暖起來。

      部隊官兵給災區群眾做飯。西紅柿、娃娃菜等食材碼放整齊,午餐肉、面條等供應充足。燒開的水冒著蒸汽,不出多久,受災群眾就吃上了熱騰騰的飯菜。

      地震發生后,部隊、應急、消防、公安及社會各方1.5萬余人的救援力量在震區集結,全力搶救人民生命財產安全。

      專業化的救援力量,讓災區群眾感到安慰。

      7日傍晚,西藏自治區人民醫院的流動醫院抵達定日縣人民醫院。醫生雷彥明說:“我們配備了手術室、檢驗室、車載CT等設備,在目前這個情況下,能派上很大用場。”醫生們一路收治病人展開救援。

      應急管理部門集結力量,截至8日8時,已組織投入各類應急救援力量共計1850余人、直升機3架。其中,國家綜合性消防救援隊伍1500余人,工程搶險、安全生產等專業應急救援力量260余人、社會應急力量90余人。

      多支進行衛星遙感影像解譯、無人機航測、地質調查的專業力量也陸續抵達災區,開展重點部位次生災害風險調查。“我們對多家學校、醫院、安置點進行了調查,目前震中群眾安置點已避開地質安全隱患地帶。”四川省地質調查研究院地質環境調查研究中心副主任王海波說。

      充足的物資,讓災區群眾感到溫暖。

      一輛輛卡車裝載著來自四面八方的物資,駛向災區。記者在各個安置點看到,食品供應充足,保暖設備也在陸續到位。

      在已向災區調撥2.2萬件中央救災物資基礎上,國家防災減災救災委員會辦公室、應急管理部緊急啟動應急物資政社協同保障機制,向災區援助取暖爐、電熱毯等13萬余件救災物資。中國紅十字會總會緊急調撥棉帳篷、棉被、保暖沖鋒衣、折疊床等救災物資4600件(套)……

      8日,受地震影響最為嚴重的長所鄉、措果鄉、曲洛鄉3個鄉政府逐步恢復供電,為抗震救災前線各項工作高效推進提供了有力保障;西藏自治區受地震影響的7處受損國省道路段均已搶通,實現雙幅通行;定日縣災區鄉村通信網絡服務已逐步搶通恢復。

      記者探訪臨時安置點看到,不少群眾點燃酥油燈,為在地震中逝去的親友祈福;救援人員還在奮戰,搭建起更多帳篷,發放更多物資……

      9日,經過多輪排查,各級救援力量共搜救出被困群眾407人,4.75萬受災群眾已完成初步安置,基本生活得到保障。

          恢復生活擁抱希望

      “爺爺、阿媽、弟弟、妹妹,你們到底怎么樣了?”

      大地搖動,讓在外的親人們揪緊了心。

      西藏農牧學院大二學生羅布頓珠焦急地從拉薩趕回老家定日縣長所鄉古榮村,換搭了3次順路車,7日深夜23時才趕回家。他用盡全身力氣沖進村子,看到救援隊已經搭好一頂頂帳篷。

      “我阿媽呢?”他逢人就問。

      很快,他就在開闊地帶找到自己家分得的帳篷。這里海拔4300米,帳篷外最低氣溫已降到零下18攝氏度。帳篷里有政府送來的火爐,生起火,全家人緊緊靠在一起,很快就暖和起來。手機信號已經連夜搶通,在外的親人陸續打來電話,向他們問候平安。

      古榮村黨支部書記次仁平措挨個走進一頂頂帳篷,檢查群眾的被褥厚度、帳篷通風情況。“能為大家做點事,心里就踏實一些。救援隊都很忙,我盡量做好身邊的這些小事。”次仁平措哽咽著說。在這場地震里,他失去了母親,但自己還來不及悲傷。

      長所鄉是此次地震受災最嚴重的鄉鎮。在森嘎村安置點,普桑頓珠正在調試新領的取暖器,一旁的父母把從家里搶出來的衣服折疊整齊。

      “家里的房子塌了,很可惜!”看著父母,他又補充道,“一家人沒事就是最好的。”

      說話間,有當地干部跑過來,“首批中央救災物資到了,有棉帳篷、棉衣被,搭把手。”伴著一聲“來了!”,普桑頓珠披上外套小跑出了帳篷。

      海拔4000多米的高原,寒冷的感覺十分強烈。但越來越多的災區群眾吃上了熱飯,喝上了熱茶,用上了取暖設施,感受到寒冬里的溫暖。

      在措果鄉政府旁的一處帳篷內,炊煙蒸汽慢慢飄散。來自甘肅的馬俊云和同伴們用大鍋煮面,免費提供給過往的人們。

      “我們在積石山地震時受到了全國人民的幫助,看到西藏地震新聞后立刻出發。”馬俊云說,“都是一家人,到我幫助他人的時候了。”

      危難之間顯真情。

      定日縣措果鄉野江村臨時安置點距離鄉政府有十來公里。中午,安置點里突然喧鬧起來。幾十個孩子圍繞在物資發放志愿者旁,拿到了他們的專屬禮物——棒棒糖。

      “我們來的路上,聽說這邊孩子特別多,所以特意給他們準備了禮物。”拉薩星光社會工作服務中心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

      野江村安置點有90個孩子,地震發生以來,他們跟隨家人一起得到了照顧。

      9日上午9時,地震過去了48小時。

      人們在奔忙之余傳看著前一天早上日喀則市人民醫院降生的一個嬰兒的照片,祈愿母子平安!

    新聞編輯:楊銘 
     

    版權聲明 | 焦作日報社簡介 | 焦作網簡介 | 網上訂報 | 聯系我們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焦作日報》遺失聲明熱線:(0391)8797096 郵編:454002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391)8797000 舉報郵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專項整治工作熱線:0371-65598032 舉報網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網絡違法犯罪舉報網 河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豫ICP備14012713號-1
    焦公網安備4108000005 豫公網安備41080202000004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號:41120180013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11642120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號 報業·國貿大廈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1120180013 電話:(0391)8797000
    主站蜘蛛池模板: 欧美精品日韩精品 | 中文字幕在线免费看 | 国产日韩久久 | 欧美 日韩 国产 成人 在线 91 | 二区在线视频 | 日韩成人在线观看 | 欧美a一级 | 成年人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 影音先锋在线看片资源 | 欧美一区2区三区4区公司二百 | 欧美一级特黄aaaaaa大片在线观看 | 黄色免费电影网站 | 日韩欧美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 成人自拍视频 | 亚洲欧美日韩国产综合精品二区 | 在线a视频 | 日韩www| 亚洲精品一二区 | 91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 欧美激情在线播放 | 国产欧美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久久久蜜月 | 久久免费精品 | 欧美不卡在线 | av片在线看 | 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 | 视频在线一区 | 亚洲人成在线播放 | 爱爱视频网址 | 日本三级视频 | 久久天天 |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一区探花 | 91久久精品国产91久久 | 99国产精品99久久久久久 | 777色狠狠一区二区三区 | 一区二区三区精品视频免费看 | 亚洲国产精品网站 |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久久 | 91在线精品视频观看 | 免播放器看av | 日本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