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專題
垃圾焚燒發電既是一種清潔、高效的能源獲取方式,又作為一種先進的垃圾處理方式,開辟了固廢產業綠色循環經濟發展的新路子。截至今年12月中旬,市靜脈產業園(東部、西部園區)以此消耗處理生活垃圾102萬余噸,轉化產生綠色電力3.57億千瓦時,成為突破“垃圾圍城”與實現“能源再生”的關鍵力量。
初冬的暖陽下,市靜脈產業園東部園區內,白色的建筑、蔥郁的樹木、繽紛的步道勾勒風景如畫,兩臺日處理能力各1000噸的目前全國最大單體焚燒爐不停運轉,將曾經困擾城市的垃圾轉化為清潔的電能和熱能,而先進的煙氣凈化系統確保其排放的每一縷氣體都符合國家乃至國際最嚴格的環保標準。這里儼然成為一座現代化生產園區。
市靜脈產業園是通過把生產和消費過程中產生的各類低值廢棄物資源化再生利用,實現固體廢棄物變廢為寶、循環利用的生態園區,具有用地節省、項目協同、資源共享、低碳環保、環境效益優良等優勢特點。其中,位于修武縣王屯鄉周流村南側的東部園區,負責處理消化焦作城區和武陟縣、修武縣共200余萬居民產生的生活垃圾,自2021年12月垃圾焚燒發電項目實現并網發電以來,年焚燒處理生活垃圾約73萬噸,年節約標準煤10萬噸,年減排二氧化碳26萬噸,每年生產綠色電力約2.6億千瓦時。
此前,我市每年產生的生活垃圾在衛生填埋過程中需要形成上百萬立方米的巨大垃圾堆體,進而衍生垃圾滲濾液存量較大、惡臭氣體影響區域環境等問題。如今,市靜脈產業園東部園區先進的垃圾焚燒發電技術,不僅將垃圾“吃干榨凈”,每年產生的焚燒爐渣還可以替代砂石建材20萬噸,具有顯著環保和經濟效益,“1+1>2”多產業疊加效應正在顯現,讓生活垃圾、餐廚垃圾、醫廢垃圾等各自找到“歸宿”,讓園區企業共享垃圾帶來的“能源福利”,助力我市向“無廢城市”的目標邁進。
市靜脈產業園綠色循環經濟帶來的變化,周邊農村居民感受最深。今年50歲的修武縣王屯鄉周流村村民薛來旺感慨地說:“綠色循環經濟就是好,不僅徹底改善了生活環境,還帶火了附近的商業街,讓我們在家門口就可以做生意掙錢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沒想到垃圾山也能變成金山銀山!”
(記者高小豹、陳彬)
![]() |
![]() |
![]() |
|
![]() |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垃圾焚燒發電既是一種清潔、高效的能源獲取方式,又作為一種先進的垃圾處理方式,開辟了固廢產業綠色循環經濟發展的新路子。截至今年12月中旬,市靜脈產業園(東部、西部園區)以此消耗處理生活垃圾102萬余噸,轉化產生綠色電力3.57億千瓦時,成為突破“垃圾圍城”與實現“能源再生”的關鍵力量。
初冬的暖陽下,市靜脈產業園東部園區內,白色的建筑、蔥郁的樹木、繽紛的步道勾勒風景如畫,兩臺日處理能力各1000噸的目前全國最大單體焚燒爐不停運轉,將曾經困擾城市的垃圾轉化為清潔的電能和熱能,而先進的煙氣凈化系統確保其排放的每一縷氣體都符合國家乃至國際最嚴格的環保標準。這里儼然成為一座現代化生產園區。
市靜脈產業園是通過把生產和消費過程中產生的各類低值廢棄物資源化再生利用,實現固體廢棄物變廢為寶、循環利用的生態園區,具有用地節省、項目協同、資源共享、低碳環保、環境效益優良等優勢特點。其中,位于修武縣王屯鄉周流村南側的東部園區,負責處理消化焦作城區和武陟縣、修武縣共200余萬居民產生的生活垃圾,自2021年12月垃圾焚燒發電項目實現并網發電以來,年焚燒處理生活垃圾約73萬噸,年節約標準煤10萬噸,年減排二氧化碳26萬噸,每年生產綠色電力約2.6億千瓦時。
此前,我市每年產生的生活垃圾在衛生填埋過程中需要形成上百萬立方米的巨大垃圾堆體,進而衍生垃圾滲濾液存量較大、惡臭氣體影響區域環境等問題。如今,市靜脈產業園東部園區先進的垃圾焚燒發電技術,不僅將垃圾“吃干榨凈”,每年產生的焚燒爐渣還可以替代砂石建材20萬噸,具有顯著環保和經濟效益,“1+1>2”多產業疊加效應正在顯現,讓生活垃圾、餐廚垃圾、醫廢垃圾等各自找到“歸宿”,讓園區企業共享垃圾帶來的“能源福利”,助力我市向“無廢城市”的目標邁進。
市靜脈產業園綠色循環經濟帶來的變化,周邊農村居民感受最深。今年50歲的修武縣王屯鄉周流村村民薛來旺感慨地說:“綠色循環經濟就是好,不僅徹底改善了生活環境,還帶火了附近的商業街,讓我們在家門口就可以做生意掙錢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沒想到垃圾山也能變成金山銀山!”
(記者高小豹、陳彬)
![]() |
|
![]() |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