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政要聞
□本報記者 王向前
本科畢業后,馮文豪又走進一所大專院校學習。
對于這一選擇,馮文豪感覺值得。“學歷不等于能力,文憑不等于技能。我的就業單位是一家新型耐火材料企業,來到開設有耐火材料專業的學校學習專業知識技能,有利于我今后的發展。”4月11日下午,鄭州城市職業學院的放學鈴聲響起,23歲的馮文豪走出教室,向記者展示他的聽課筆記。
2024年6月,從一所本科院校機械工程專業畢業的馮文豪,應聘到河南鑫誠耐火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工作。工作兩個月后,公司負責人認為這個年輕人工作踏實肯吃苦,決定以費用全包模式派他到鄭州城市職業學院進行為期一年的專業技能學習。
鄭州城市職業學院是目前全國唯一開設耐火材料專業的職業高等學校,主要培養新型耐火材料生產、應用、質量檢驗等方面的高素質技能人才。馮文豪也覺得這是一次難得的系統學習專業技能的機會,便欣然接受單位安排,去年9月來到鄭州城市職業學院耐火材料專業學習。
“今年學校放寒假期間,我回企業上班。雖然只在學校學習了3個多月,但我已經能聽懂師傅傳授的實踐經驗,掌握多種設備的工作原理,還能上手操作了。”馮文豪說,寒假結束回校后,他上課聽講更加專心,只想學到更多的知識技能。
新材料產業是戰略性、基礎性產業,是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先導和基石。作為我省新材料產業重要組成部分的新型耐火材料產業,目前已形成了鄭州、洛陽等新型耐火材料產業集群。但我省新型耐火材料產業也面臨新形勢、新任務、新挑戰,亟須在科技創新、提質增效和人才培養等方面持續下功夫。
“培育高技能人才、大國工匠,必須調動好高校和企業的積極性,實現產學研深度融合,解決技能人才培養與生產實踐脫節的突出問題,破解‘有活沒人干’‘有人沒活干’的結構性就業矛盾。”鄭州城市職業學院副校長石本立說,學校緊密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求,圍繞我省“7+28+N”產業鏈群持續優化專業學科設置,對接產業辦專業,開發兼具前瞻性與實用性的課程體系,注重提升學生的技術水平和能力素養,搭建起技能人才成長的“立交橋”。
石本立以開設耐火材料專業為例說,新密市是全國重要的新型耐火材料基地,現有耐材企業300多家,年產量占全國的20%,從業人員8萬余人。耐材產業發展需要人才支撐,學校緊貼企業需求設置專業,為壯大我省新型耐火材料產業輸送了大量上手快、留得住的實用型人才。
馮文豪的成長經歷,是我省堅持產學研融合培育技能人才的一個縮影。近年來,我省著力破解人才總量不足、結構不優、層次不高等難題,深入推進“技能河南”建設。
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負責人介紹,我省聚焦7大先進制造業集群、28個千億級重點產業鏈發展需求,調結構、穩規模、提質量,加大急需緊缺人才、專精特新行業人才等的培養力度,推動培訓鏈與產業鏈深度融合;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大力推進高校結構布局、學科學院、專業設置“三個調整優化”,實現專業與產業對接、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對接、供給與需求對接,全省技能人才隊伍量質齊升。
再有幾個月,馮文豪的學習課程就要結束,將拿到一張技能結業證書。他說,回到企業后,要把學到的新技能應用到生產中,發揮工匠精神,立志技能報國。
![]() |
![]() |
![]() |
![]() |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本報記者 王向前
本科畢業后,馮文豪又走進一所大專院校學習。
對于這一選擇,馮文豪感覺值得。“學歷不等于能力,文憑不等于技能。我的就業單位是一家新型耐火材料企業,來到開設有耐火材料專業的學校學習專業知識技能,有利于我今后的發展。”4月11日下午,鄭州城市職業學院的放學鈴聲響起,23歲的馮文豪走出教室,向記者展示他的聽課筆記。
2024年6月,從一所本科院校機械工程專業畢業的馮文豪,應聘到河南鑫誠耐火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工作。工作兩個月后,公司負責人認為這個年輕人工作踏實肯吃苦,決定以費用全包模式派他到鄭州城市職業學院進行為期一年的專業技能學習。
鄭州城市職業學院是目前全國唯一開設耐火材料專業的職業高等學校,主要培養新型耐火材料生產、應用、質量檢驗等方面的高素質技能人才。馮文豪也覺得這是一次難得的系統學習專業技能的機會,便欣然接受單位安排,去年9月來到鄭州城市職業學院耐火材料專業學習。
“今年學校放寒假期間,我回企業上班。雖然只在學校學習了3個多月,但我已經能聽懂師傅傳授的實踐經驗,掌握多種設備的工作原理,還能上手操作了。”馮文豪說,寒假結束回校后,他上課聽講更加專心,只想學到更多的知識技能。
新材料產業是戰略性、基礎性產業,是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先導和基石。作為我省新材料產業重要組成部分的新型耐火材料產業,目前已形成了鄭州、洛陽等新型耐火材料產業集群。但我省新型耐火材料產業也面臨新形勢、新任務、新挑戰,亟須在科技創新、提質增效和人才培養等方面持續下功夫。
“培育高技能人才、大國工匠,必須調動好高校和企業的積極性,實現產學研深度融合,解決技能人才培養與生產實踐脫節的突出問題,破解‘有活沒人干’‘有人沒活干’的結構性就業矛盾。”鄭州城市職業學院副校長石本立說,學校緊密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求,圍繞我省“7+28+N”產業鏈群持續優化專業學科設置,對接產業辦專業,開發兼具前瞻性與實用性的課程體系,注重提升學生的技術水平和能力素養,搭建起技能人才成長的“立交橋”。
石本立以開設耐火材料專業為例說,新密市是全國重要的新型耐火材料基地,現有耐材企業300多家,年產量占全國的20%,從業人員8萬余人。耐材產業發展需要人才支撐,學校緊貼企業需求設置專業,為壯大我省新型耐火材料產業輸送了大量上手快、留得住的實用型人才。
馮文豪的成長經歷,是我省堅持產學研融合培育技能人才的一個縮影。近年來,我省著力破解人才總量不足、結構不優、層次不高等難題,深入推進“技能河南”建設。
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負責人介紹,我省聚焦7大先進制造業集群、28個千億級重點產業鏈發展需求,調結構、穩規模、提質量,加大急需緊缺人才、專精特新行業人才等的培養力度,推動培訓鏈與產業鏈深度融合;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大力推進高校結構布局、學科學院、專業設置“三個調整優化”,實現專業與產業對接、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對接、供給與需求對接,全省技能人才隊伍量質齊升。
再有幾個月,馮文豪的學習課程就要結束,將拿到一張技能結業證書。他說,回到企業后,要把學到的新技能應用到生產中,發揮工匠精神,立志技能報國。
![]() |
|
![]() |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