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大勇
新聞專題制作
建設高素質干部隊伍是我們黨的優良傳統和基本經驗,也是我們戰勝前進道路上困難和挑戰的現實需要和重要保障,事關黨和國家事業的興旺發達和長治久安。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提出“建設堪當民族復興重任的高素質干部隊伍”的重要戰略任務,為新時代新征程加強和改進黨的干部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具有深遠的戰略考量和重大的現實意義。
(一)重視和加強干部隊伍建設是我們黨的優良傳統和基本經驗
我們黨在歷史上非常重視干部隊伍建設,在革命戰爭年代,黨的中心任務是革命、是奪取政權,為此,黨大力培養選拔對黨忠誠、英勇善戰的干部。1937年5月,毛澤東同志在《為爭取千百萬群眾進入抗日民族統一戰線而斗爭》一文中指出:“指導偉大的革命,要有偉大的黨,要有許多最好的干部。”1938年10月,毛澤東同志在黨的六屆六中全會上指出“政治路線確定之后,干部就是決定的因素”,強調“有計劃地培養大批的新干部,就是我們的戰斗任務”。
新中國成立后,為了開展大規模的經濟建設,黨大力培養和選拔政治過硬、業務精通的干部。1957年,在黨的八屆三中全會上,毛澤東同志提出:“我們各行各業的干部都要精通技術和業務,使自己成為內行,又紅又專。”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后,鄧小平同志提出實現干部“四化”目標,即“革命化、年輕化、知識化、專業化”。這是搞好改革開放,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實際需要。江澤民同志為了加強黨的干部隊伍建設,大力推進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培養選拔優秀年輕干部,為干部隊伍建設做了大量工作。1996年6月,江澤民同志在紀念中國共產黨成立75周年座談會上指出:“黨領導的事業要取得勝利,不但必須有正確的理論和路線,還必須有一支能堅決貫徹執行黨的理論和路線的高素質干部隊伍。”2002年7月,胡錦濤同志在全國學習貫徹《黨政領導干部選拔任用工作條例》電視電話會議上指出,在新世紀新階段選拔干部,一要注重看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質,二要注重看干部的作風,三要注重看干部的政績,四要注重看干部的群眾公認程度。
正是因為我們黨始終重視干部隊伍建設,我們黨才始終保持生機勃勃、充滿活力,才取得一個又一個勝利。
(二)高素質干部隊伍是我們在新時代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的重要保障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黨的干部隊伍建設放在治國理政的突出位置,提出加強黨的干部隊伍建設,從嚴治黨。他指出:“一個政黨、一個國家能不能不斷培養出優秀領導人才,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這個政黨這個國家的興衰存亡。”
圍繞加強黨的干部隊伍建設,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采取了一系列新舉措,提出新時代“二十字”好干部標準,為選人用人提供時代標尺;提出建立干部隊伍建設“五大體系”,為干部工作指明了科學路徑;提出干部選拔任用不唯票、不唯分、不唯生產總值、不唯年齡,不搞“海推”“海選”等,糾正了黨內一度存在的選人用人偏向;提出用最堅決的態度最果斷的措施刷新吏治,促進了黨內政治生態的明顯好轉等。
在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干部隊伍建設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的戰略指引下,廣大黨員干部的理想信念更加堅定,素質能力更加過硬,紀律作風更加嚴明,斗爭精神更加飽滿,保證了我們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順利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
(三)把干部隊伍建設好是應對風險和挑戰、實現新時代新征程各項目標任務的必然要求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中國共產黨人為之不懈奮斗的主題。當前,我們已經邁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新征程,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目標。但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我們必須做好為此付出艱苦努力的準備。
從國際局勢來看,當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正在加速演進,世界政治經濟局勢極不穩定,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習慣于冷戰思維,他們認為國強必霸,擔心我們的快速發展于他們不利,便采取一切手段阻止我們的發展。應對這些挑戰不但需要我們勇于斗爭,還需要我們善于斗爭。
在國內,由于前期受疫情等因素的影響,我國經濟下行壓力很大,居民消費受到制約,投資增長后勁不足,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困難較多,穩就業壓力較大。一些關鍵領域的創新能力不強;一些地方的財政收支矛盾突出,防范化解金融等領域的風險任務依然艱巨;生態環保任重道遠;民生領域還存在不少短板等問題。所以,我國發展前進的道路上充滿了風險挑戰,應對這些風險挑戰需要一大批能力強素質高的干部。
![]() |
![]() |
|
![]() |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建設高素質干部隊伍是我們黨的優良傳統和基本經驗,也是我們戰勝前進道路上困難和挑戰的現實需要和重要保障,事關黨和國家事業的興旺發達和長治久安。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提出“建設堪當民族復興重任的高素質干部隊伍”的重要戰略任務,為新時代新征程加強和改進黨的干部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具有深遠的戰略考量和重大的現實意義。
(一)重視和加強干部隊伍建設是我們黨的優良傳統和基本經驗
我們黨在歷史上非常重視干部隊伍建設,在革命戰爭年代,黨的中心任務是革命、是奪取政權,為此,黨大力培養選拔對黨忠誠、英勇善戰的干部。1937年5月,毛澤東同志在《為爭取千百萬群眾進入抗日民族統一戰線而斗爭》一文中指出:“指導偉大的革命,要有偉大的黨,要有許多最好的干部。”1938年10月,毛澤東同志在黨的六屆六中全會上指出“政治路線確定之后,干部就是決定的因素”,強調“有計劃地培養大批的新干部,就是我們的戰斗任務”。
新中國成立后,為了開展大規模的經濟建設,黨大力培養和選拔政治過硬、業務精通的干部。1957年,在黨的八屆三中全會上,毛澤東同志提出:“我們各行各業的干部都要精通技術和業務,使自己成為內行,又紅又專。”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后,鄧小平同志提出實現干部“四化”目標,即“革命化、年輕化、知識化、專業化”。這是搞好改革開放,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實際需要。江澤民同志為了加強黨的干部隊伍建設,大力推進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培養選拔優秀年輕干部,為干部隊伍建設做了大量工作。1996年6月,江澤民同志在紀念中國共產黨成立75周年座談會上指出:“黨領導的事業要取得勝利,不但必須有正確的理論和路線,還必須有一支能堅決貫徹執行黨的理論和路線的高素質干部隊伍。”2002年7月,胡錦濤同志在全國學習貫徹《黨政領導干部選拔任用工作條例》電視電話會議上指出,在新世紀新階段選拔干部,一要注重看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質,二要注重看干部的作風,三要注重看干部的政績,四要注重看干部的群眾公認程度。
正是因為我們黨始終重視干部隊伍建設,我們黨才始終保持生機勃勃、充滿活力,才取得一個又一個勝利。
(二)高素質干部隊伍是我們在新時代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的重要保障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黨的干部隊伍建設放在治國理政的突出位置,提出加強黨的干部隊伍建設,從嚴治黨。他指出:“一個政黨、一個國家能不能不斷培養出優秀領導人才,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這個政黨這個國家的興衰存亡。”
圍繞加強黨的干部隊伍建設,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采取了一系列新舉措,提出新時代“二十字”好干部標準,為選人用人提供時代標尺;提出建立干部隊伍建設“五大體系”,為干部工作指明了科學路徑;提出干部選拔任用不唯票、不唯分、不唯生產總值、不唯年齡,不搞“海推”“海選”等,糾正了黨內一度存在的選人用人偏向;提出用最堅決的態度最果斷的措施刷新吏治,促進了黨內政治生態的明顯好轉等。
在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干部隊伍建設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的戰略指引下,廣大黨員干部的理想信念更加堅定,素質能力更加過硬,紀律作風更加嚴明,斗爭精神更加飽滿,保證了我們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順利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
(三)把干部隊伍建設好是應對風險和挑戰、實現新時代新征程各項目標任務的必然要求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中國共產黨人為之不懈奮斗的主題。當前,我們已經邁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新征程,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目標。但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我們必須做好為此付出艱苦努力的準備。
從國際局勢來看,當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正在加速演進,世界政治經濟局勢極不穩定,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習慣于冷戰思維,他們認為國強必霸,擔心我們的快速發展于他們不利,便采取一切手段阻止我們的發展。應對這些挑戰不但需要我們勇于斗爭,還需要我們善于斗爭。
在國內,由于前期受疫情等因素的影響,我國經濟下行壓力很大,居民消費受到制約,投資增長后勁不足,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困難較多,穩就業壓力較大。一些關鍵領域的創新能力不強;一些地方的財政收支矛盾突出,防范化解金融等領域的風險任務依然艱巨;生態環保任重道遠;民生領域還存在不少短板等問題。所以,我國發展前進的道路上充滿了風險挑戰,應對這些風險挑戰需要一大批能力強素質高的干部。
![]() |
|
![]() |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