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观看中文字幕_亚洲美女网站_国产精品久久久免费_aaa国产大片_国产一区2区_99热这里都是精品

二維碼

掃一掃加入微信公眾號

Top
網站首頁 新聞 國內 國際 河南 焦作
時政要聞 專題 直播 網視 網談 網評
今日頭條 汽車 旅游 經濟 美食
焦作關注 房產 娛樂 體育 市場
 焦作日報 手機報 經典微視頻
 焦作晚報 “焦作+”客戶端
 經典山陽 小記者 焦作論壇
 網上投稿 記 協 訂報服務
  您現在的位置: 焦作網 > 新聞推薦 > 副頭條 > 正文

新聞推薦

新華述評|探索面向未來的理論和制度創新——深刻理解“兩個結合”的重大意義系列述評之五
更新時間:2023-6-24 13:23:28    來源:新華網

新華社北京6月22日電 題:探索面向未來的理論和制度創新——深刻理解“兩個結合”的重大意義系列述評之五

新華社記者孫少龍、高蕾、張研

“‘結合’打開了創新空間,讓我們掌握了思想和文化主動,并有力地作用于道路、理論和制度。更重要的是,‘第二個結合’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讓我們能夠在更廣闊的文化空間中,充分運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寶貴資源,探索面向未來的理論和制度創新。”

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深刻闡釋“兩個結合”之于理論和制度創新的重要意義。

時代是思想之母,實踐是理論之源。扎根中華文化沃土,保持和發揚馬克思主義政黨與時俱進的理論品格,勇于推進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和制度創新,百年大黨如同參天大樹,根深葉茂、生機勃發。

“結合”打開了創新空間

“不忘歷史才能開辟未來,善于繼承才能善于創新。”

2014年9月,在紀念孔子誕辰2565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暨國際儒學聯合會第五屆會員大會開幕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優秀傳統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傳承和發展的根本,如果丟掉了,就割斷了精神命脈。

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中華民族邁向現代化提供了豐厚的精神滋養。

中國共產黨既是馬克思主義的堅定信仰者和實踐者,也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忠實傳承者和弘揚者。進入新時代,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進行了具有開拓性的理論創造,打開了理論和實踐的廣闊創新空間。

“結合”,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境界——

2022年10月,黨的二十大閉幕不到一周,習近平總書記來到陜西延安,瞻仰中共七大會址、毛澤東等老一輩革命家舊居。

總書記感慨:“延安革命舊址見證了我們黨在延安時期領導中國革命、探索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光輝歷程,是一本永遠讀不完的書。”

當我們走上一條前無古人的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當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越發展現出前所未有的強大生機活力,越來越多的人在思考、在追問:

一個源于歐洲的偉大思想,緣何能扎根世界東方的廣袤土地,結出飽含中國精神、時代精華的碩果?

“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

2021年7月1日,中國共產黨百年華誕之際,站在天安門城樓上,站在“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歷史交匯點上,習近平總書記給出堅定有力的回答。

從強調“文化自信”到提出“兩個結合”,再到對“第二個結合”進行深入闡釋,習近平總書記將中華文化廣泛應用于治國理政的方方面面,立足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又激活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從價值與文明的高度加以創造和發展,使之成為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發展的強大力量。

“結合”,打開了中華文化發展新空間——

“崇龍尚玉”紅山遺址、“文明圣地”良渚遺址、“玉華萌發”凌家灘遺址……

5月27日,“何以文明——中華文明探源工程成果數字藝術大展”上線,利用數字化技術構建移動化、全沉浸、交互式的時空框架,讓大眾更加直觀、形象地體驗和感受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明。

身臨其境、貫通古今,傳統文化與現代技術相融相通,讓古老的文明圖景煥發出新的活力。

從《關于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首次以中央文件形式推動延續中華文脈、傳承中華文化基因,到長城、大運河、長征、黃河、長江國家文化公園建設打造中華文化重要標志……

在習近平總書記“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理念的指引下,文化創造與文化自信相互激蕩,在廣闊無垠的創新空間中彰顯時代精神、升騰中國氣象。

“結合”,為人類文明進步作出新貢獻——

2018年,在習近平主席到訪阿聯酋前,阿聯酋阿布扎比王儲穆罕默德曾向中方提出一個請求:

他希望習主席訪問時,簽名贈送兩本阿文版的《習近平談治國理政》。一本將收藏在總統府圖書館,一本自己閱讀。

透過這部集中展現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最新成果的權威著作,品讀對傳統文化精華的旁征博引、取精用宏,人們體悟到新時代中國共產黨人運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開創治國理政新境界的主動與自覺,感受到中國共產黨創新理論所具有的世界影響力。

從北京冬奧會驚艷世界,到大唐芙蓉園的夢回千年展現中華文化兼納百川、包容四海的雍容氣度,再到博鰲亞洲論壇、中非合作論壇、上海進博會、亞洲文明對話大會等一系列主場外交彰顯“天下一家”的中國胸懷……

看今日之中國,中華文明閃耀著更加璀璨奪目的光華,人類文明新形態展現出更加美好的前景。

“結合”有力地作用于道路、理論和制度

首都北京,連通古今的“文化之脊”中軸線北端,中國共產黨歷史展覽館巍然矗立。館內,嘉興紅船模型似從歷史中駛出,訴說中國道路的發軔。

這條路,是在馬克思主義指導下走出來的,也是從5000多年中華文明史中走出來的。

追溯初心,《共產黨宣言》道出共產黨人的不懈追求:“在那里,每個人的自由發展是一切人的自由發展的條件”;回望歷史,大同社會理想深埋中國文化沃壤:“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

中國共產黨將兩者結合,矢志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走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康莊大道。

從越走越寬廣的“中國之路”中,我們的道路自信愈發堅定;從具有強大真理和道義力量的“中國之理”中,我們的理論自信日益夯實。

2018年5月18日,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生態環境沒有替代品,用之不覺,失之難存。‘天地與我并生,而萬物與我為一。’‘天不言而四時行,地不語而百物生。’”

一番話博古通今,闡明了系統的生態觀、深邃的文明觀。

從中華民族向來尊重自然、熱愛自然的傳統里汲取豐富的生態文化,把天地人統一起來、把自然生態同人類文明聯系起來,創新發展馬克思主義自然觀,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標注著中華文明對人類文明作出新的貢獻。

繼承發揚“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的唯物史觀,傳承賡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民為邦本”的思想,提出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結合馬克思主義“為人類求解放”理念,創造性轉化古代“天下”觀,提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尋找源頭活水,讓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實踐生機勃發,讓植根中華沃土的馬克思主義真理之樹結出累累碩果。

文化是制度的土壤,制度是文化的載體。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是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植根中國大地、具有深厚中華文化根基、深得人民擁護的制度和治理體系。

“我們黨開創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政治協商制度,與中華文明的民本思想,天下共治理念,‘共和’、‘商量’的施政傳統,‘兼容并包、求同存異’的政治智慧都有深刻關聯。”

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語重心長:“我們沒有搞聯邦制、邦聯制,確立了單一制國家形式,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就是順應向內凝聚、多元一體的中華民族發展大趨勢,承繼九州共貫、六合同風、四海一家的中國文化大一統傳統。”

知常明變者贏,守正創新者進。

借鑒“政之所興在順民心”的治理思想,提出全過程人民民主,確保完整有序的制度程序和參與實踐;

汲取“和而不同”“求同存異”等智慧,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不斷完善;

借鑒“奉法者強則國強,奉法者弱則國弱”等傳統崇法思想,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定分止爭;

……

跨越千年、守正創新,深刻運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汲取中華五千多年優秀文明的滋養,新時代中國共產黨人不斷完善和發展國家制度和治理體系。

在更廣闊的文化空間中探索面向未來的理論和制度創新

文者,貫道之器也。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當代中國,正經歷著人類歷史上最為宏大而獨特的實踐創新。在“第二個結合”指引下實現又一次思想解放,在更廣闊的文化空間中探索出更為科學、更為完善的理論和制度,展現中國式現代化的光明前景。

探索面向未來的理論和制度創新,更好汲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滋養——

山東曲阜孔子故里,天南海北的游客慕名而來,感受時光淬煉的先賢智慧。

“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強盛,總是以文化興盛為支撐的”。2013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專程來到曲阜孔府和孔子研究院參觀考察,強調文化繁榮發展的重要意義。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探索面向未來的理論和制度創新,離不開培育和創造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

從“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中讀懂“紀律是管黨治黨的‘戒尺’”的文化傳承,不斷加強黨的紀律建設;從“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中領悟“改革不停頓”的誓言,持續推進全面深化改革……

新征程上,要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理論和制度創新奠定更加堅實的文化基礎。

探索面向未來的理論和制度創新,要始終牢牢把握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世界觀和方法論——

“使馬克思主義呈現出更多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2022年1月,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專題研討班上,面對黨內“關鍵少數”,習近平總書記發表重要講話,指明推進理論創新的正確方向。

新時代以來的理論創新歷程充分證明,“兩個結合”是推進黨的理論創新的根本途徑,是中國化時代化馬克思主義理論之樹常青的奧妙所在。實踐證明,“兩個結合”做得越好,理論創新之源就越豐富,理論創新之力就越強勁。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中華文化和中國精神的時代精華,是堅持“兩個結合”、勇于推進理論創新的光輝典范。

黨的二十大報告以必須堅持人民至上、必須堅持自信自立、必須堅持守正創新、必須堅持問題導向、必須堅持系統觀念、必須堅持胸懷天下“六個必須堅持”首次從世界觀和方法論的高度深刻闡述了推進理論創新的科學方法、正確路徑,深刻體現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立場觀點方法。

新的征程上,只有掌握好、堅持好、運用好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才能更好在新時代偉大實踐中,用中國道理總結好中國經驗,把中國經驗提升為中國理論,探索出面向未來的理論和制度創新。

探索面向未來的理論和制度創新,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

廣東茂名,傳承千年的荔枝之鄉。今年4月11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這里,查看鄉村產業發展情況。

面對熱情的村民們,總書記說:“我們要搞共同富裕,先富帶后富,把后富的往前推一把;錢賺得再多,不講精神文明不行,我們的鄉風民俗要文明;生態和經濟要和諧,‘個體現代化、村里臟亂差’不行……鄉村振興要和這些‘國之大者’結合起來。”

一席話,道出中國式現代化既有各國現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國情的中國特色。

歷史的長河波瀾壯闊。人類對現代化的實踐探索,不斷塑造著現代文明的發展樣態,深化著對現代化本質內涵和規律的認識。充分吸收中華文明五千多年的深厚底蘊,中國式現代化展現出了不同于西方現代化模式的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新圖景。

浩渺行無極,揚帆但信風。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充分激活并有效運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蘊含的寶貴而豐富的中國價值、中國智慧和中國精神,以“中國之理”回答時代課題,以“中國之制”推進“中國之治”,中國式現代化道路必將越走越寬廣。

文章編輯:陳婷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沒有了
  • 焦作網免責聲明:

    本網所有稿件,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轉載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如有異議請聯系我們即可處理。
    刊發、轉載的稿件,作者可聯系本網申領稿酬。


    新華述評|探索面向未來的理論和制度創新——深刻理解“兩個結合”的重大意義系列述評之五
    2023-6-24 13:23:28    來源:新華網

    新華社北京6月22日電 題:探索面向未來的理論和制度創新——深刻理解“兩個結合”的重大意義系列述評之五

    新華社記者孫少龍、高蕾、張研

    “‘結合’打開了創新空間,讓我們掌握了思想和文化主動,并有力地作用于道路、理論和制度。更重要的是,‘第二個結合’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讓我們能夠在更廣闊的文化空間中,充分運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寶貴資源,探索面向未來的理論和制度創新。”

    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深刻闡釋“兩個結合”之于理論和制度創新的重要意義。

    時代是思想之母,實踐是理論之源。扎根中華文化沃土,保持和發揚馬克思主義政黨與時俱進的理論品格,勇于推進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和制度創新,百年大黨如同參天大樹,根深葉茂、生機勃發。

    “結合”打開了創新空間

    “不忘歷史才能開辟未來,善于繼承才能善于創新。”

    2014年9月,在紀念孔子誕辰2565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暨國際儒學聯合會第五屆會員大會開幕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優秀傳統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傳承和發展的根本,如果丟掉了,就割斷了精神命脈。

    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中華民族邁向現代化提供了豐厚的精神滋養。

    中國共產黨既是馬克思主義的堅定信仰者和實踐者,也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忠實傳承者和弘揚者。進入新時代,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進行了具有開拓性的理論創造,打開了理論和實踐的廣闊創新空間。

    “結合”,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境界——

    2022年10月,黨的二十大閉幕不到一周,習近平總書記來到陜西延安,瞻仰中共七大會址、毛澤東等老一輩革命家舊居。

    總書記感慨:“延安革命舊址見證了我們黨在延安時期領導中國革命、探索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光輝歷程,是一本永遠讀不完的書。”

    當我們走上一條前無古人的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當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越發展現出前所未有的強大生機活力,越來越多的人在思考、在追問:

    一個源于歐洲的偉大思想,緣何能扎根世界東方的廣袤土地,結出飽含中國精神、時代精華的碩果?

    “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

    2021年7月1日,中國共產黨百年華誕之際,站在天安門城樓上,站在“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歷史交匯點上,習近平總書記給出堅定有力的回答。

    從強調“文化自信”到提出“兩個結合”,再到對“第二個結合”進行深入闡釋,習近平總書記將中華文化廣泛應用于治國理政的方方面面,立足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又激活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從價值與文明的高度加以創造和發展,使之成為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發展的強大力量。

    “結合”,打開了中華文化發展新空間——

    “崇龍尚玉”紅山遺址、“文明圣地”良渚遺址、“玉華萌發”凌家灘遺址……

    5月27日,“何以文明——中華文明探源工程成果數字藝術大展”上線,利用數字化技術構建移動化、全沉浸、交互式的時空框架,讓大眾更加直觀、形象地體驗和感受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明。

    身臨其境、貫通古今,傳統文化與現代技術相融相通,讓古老的文明圖景煥發出新的活力。

    從《關于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首次以中央文件形式推動延續中華文脈、傳承中華文化基因,到長城、大運河、長征、黃河、長江國家文化公園建設打造中華文化重要標志……

    在習近平總書記“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理念的指引下,文化創造與文化自信相互激蕩,在廣闊無垠的創新空間中彰顯時代精神、升騰中國氣象。

    “結合”,為人類文明進步作出新貢獻——

    2018年,在習近平主席到訪阿聯酋前,阿聯酋阿布扎比王儲穆罕默德曾向中方提出一個請求:

    他希望習主席訪問時,簽名贈送兩本阿文版的《習近平談治國理政》。一本將收藏在總統府圖書館,一本自己閱讀。

    透過這部集中展現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最新成果的權威著作,品讀對傳統文化精華的旁征博引、取精用宏,人們體悟到新時代中國共產黨人運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開創治國理政新境界的主動與自覺,感受到中國共產黨創新理論所具有的世界影響力。

    從北京冬奧會驚艷世界,到大唐芙蓉園的夢回千年展現中華文化兼納百川、包容四海的雍容氣度,再到博鰲亞洲論壇、中非合作論壇、上海進博會、亞洲文明對話大會等一系列主場外交彰顯“天下一家”的中國胸懷……

    看今日之中國,中華文明閃耀著更加璀璨奪目的光華,人類文明新形態展現出更加美好的前景。

    “結合”有力地作用于道路、理論和制度

    首都北京,連通古今的“文化之脊”中軸線北端,中國共產黨歷史展覽館巍然矗立。館內,嘉興紅船模型似從歷史中駛出,訴說中國道路的發軔。

    這條路,是在馬克思主義指導下走出來的,也是從5000多年中華文明史中走出來的。

    追溯初心,《共產黨宣言》道出共產黨人的不懈追求:“在那里,每個人的自由發展是一切人的自由發展的條件”;回望歷史,大同社會理想深埋中國文化沃壤:“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

    中國共產黨將兩者結合,矢志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走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康莊大道。

    從越走越寬廣的“中國之路”中,我們的道路自信愈發堅定;從具有強大真理和道義力量的“中國之理”中,我們的理論自信日益夯實。

    2018年5月18日,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生態環境沒有替代品,用之不覺,失之難存。‘天地與我并生,而萬物與我為一。’‘天不言而四時行,地不語而百物生。’”

    一番話博古通今,闡明了系統的生態觀、深邃的文明觀。

    從中華民族向來尊重自然、熱愛自然的傳統里汲取豐富的生態文化,把天地人統一起來、把自然生態同人類文明聯系起來,創新發展馬克思主義自然觀,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標注著中華文明對人類文明作出新的貢獻。

    繼承發揚“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的唯物史觀,傳承賡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民為邦本”的思想,提出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結合馬克思主義“為人類求解放”理念,創造性轉化古代“天下”觀,提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尋找源頭活水,讓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實踐生機勃發,讓植根中華沃土的馬克思主義真理之樹結出累累碩果。

    文化是制度的土壤,制度是文化的載體。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是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植根中國大地、具有深厚中華文化根基、深得人民擁護的制度和治理體系。

    “我們黨開創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政治協商制度,與中華文明的民本思想,天下共治理念,‘共和’、‘商量’的施政傳統,‘兼容并包、求同存異’的政治智慧都有深刻關聯。”

    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語重心長:“我們沒有搞聯邦制、邦聯制,確立了單一制國家形式,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就是順應向內凝聚、多元一體的中華民族發展大趨勢,承繼九州共貫、六合同風、四海一家的中國文化大一統傳統。”

    知常明變者贏,守正創新者進。

    借鑒“政之所興在順民心”的治理思想,提出全過程人民民主,確保完整有序的制度程序和參與實踐;

    汲取“和而不同”“求同存異”等智慧,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不斷完善;

    借鑒“奉法者強則國強,奉法者弱則國弱”等傳統崇法思想,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定分止爭;

    ……

    跨越千年、守正創新,深刻運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汲取中華五千多年優秀文明的滋養,新時代中國共產黨人不斷完善和發展國家制度和治理體系。

    在更廣闊的文化空間中探索面向未來的理論和制度創新

    文者,貫道之器也。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當代中國,正經歷著人類歷史上最為宏大而獨特的實踐創新。在“第二個結合”指引下實現又一次思想解放,在更廣闊的文化空間中探索出更為科學、更為完善的理論和制度,展現中國式現代化的光明前景。

    探索面向未來的理論和制度創新,更好汲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滋養——

    山東曲阜孔子故里,天南海北的游客慕名而來,感受時光淬煉的先賢智慧。

    “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強盛,總是以文化興盛為支撐的”。2013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專程來到曲阜孔府和孔子研究院參觀考察,強調文化繁榮發展的重要意義。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探索面向未來的理論和制度創新,離不開培育和創造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

    從“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中讀懂“紀律是管黨治黨的‘戒尺’”的文化傳承,不斷加強黨的紀律建設;從“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中領悟“改革不停頓”的誓言,持續推進全面深化改革……

    新征程上,要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理論和制度創新奠定更加堅實的文化基礎。

    探索面向未來的理論和制度創新,要始終牢牢把握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世界觀和方法論——

    “使馬克思主義呈現出更多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2022年1月,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專題研討班上,面對黨內“關鍵少數”,習近平總書記發表重要講話,指明推進理論創新的正確方向。

    新時代以來的理論創新歷程充分證明,“兩個結合”是推進黨的理論創新的根本途徑,是中國化時代化馬克思主義理論之樹常青的奧妙所在。實踐證明,“兩個結合”做得越好,理論創新之源就越豐富,理論創新之力就越強勁。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中華文化和中國精神的時代精華,是堅持“兩個結合”、勇于推進理論創新的光輝典范。

    黨的二十大報告以必須堅持人民至上、必須堅持自信自立、必須堅持守正創新、必須堅持問題導向、必須堅持系統觀念、必須堅持胸懷天下“六個必須堅持”首次從世界觀和方法論的高度深刻闡述了推進理論創新的科學方法、正確路徑,深刻體現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立場觀點方法。

    新的征程上,只有掌握好、堅持好、運用好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才能更好在新時代偉大實踐中,用中國道理總結好中國經驗,把中國經驗提升為中國理論,探索出面向未來的理論和制度創新。

    探索面向未來的理論和制度創新,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

    廣東茂名,傳承千年的荔枝之鄉。今年4月11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這里,查看鄉村產業發展情況。

    面對熱情的村民們,總書記說:“我們要搞共同富裕,先富帶后富,把后富的往前推一把;錢賺得再多,不講精神文明不行,我們的鄉風民俗要文明;生態和經濟要和諧,‘個體現代化、村里臟亂差’不行……鄉村振興要和這些‘國之大者’結合起來。”

    一席話,道出中國式現代化既有各國現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國情的中國特色。

    歷史的長河波瀾壯闊。人類對現代化的實踐探索,不斷塑造著現代文明的發展樣態,深化著對現代化本質內涵和規律的認識。充分吸收中華文明五千多年的深厚底蘊,中國式現代化展現出了不同于西方現代化模式的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新圖景。

    浩渺行無極,揚帆但信風。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充分激活并有效運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蘊含的寶貴而豐富的中國價值、中國智慧和中國精神,以“中國之理”回答時代課題,以“中國之制”推進“中國之治”,中國式現代化道路必將越走越寬廣。

    文章編輯:陳婷 
     

    版權聲明 | 焦作日報社簡介 | 焦作網簡介 | 網上訂報 | 聯系我們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焦作日報》遺失聲明熱線:(0391)8797096 郵編:454002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391)8797000 舉報郵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專項整治工作熱線:0371-65598032 舉報網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網絡違法犯罪舉報網 河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豫ICP備14012713號-1
    焦公網安備4108000005 豫公網安備41080202000004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號:41120180013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11642120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號 報業·國貿大廈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1120180013 電話:(0391)8797000
    主站蜘蛛池模板: 黄色美女视频网站 | 欧美视频在线看 | 久久久国产精品 | 日韩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 超黄网站在线观看 | 国产一区影院 | 精品久久av | 欧美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蜜桃 | 成人在线播放网站 | 欧美日韩国产中文 | 久久久久久成人 | 欧美激情一区二区 | 色亚洲成人| 黄色片网站免费观看 | 欧美成人激情 | 日韩欧美不卡 | 成人精品动漫一区二区三区 | 精品人成 | 五月婷婷在线视频 | 91精品国产综合久久福利软件 | 免费观看一级毛片 | 国产一区亚洲二区三区 | 羞羞网站在线 | 国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男人的天堂 | 免费观看一级视频 | 香蕉夜色 | 亚洲一区 欧美 | 毛片久久久 | 中文字幕日韩在线 | 精品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夜夜嗨 | 国产91对白叫床清晰播放 | 九九综合九九 | 国产成人午夜精品5599 | www日韩 | 日韩精品视频在线 | 欧美一级视频 | 欧美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 欧美亚洲天堂 | 一级片导航 | 日韩在线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