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观看中文字幕_亚洲美女网站_国产精品久久久免费_aaa国产大片_国产一区2区_99热这里都是精品

二維碼

掃一掃加入微信公眾號

Top
網站首頁 新聞 國內 國際 河南 焦作
時政要聞 縣區 直播 網視 網談 網評
今日頭條 汽車 旅游 經濟 美食
熱點專題 房產 娛樂 體育 健康
 焦作日報 新媒體矩陣 
 焦作晚報 “焦作+”客戶端
 訂報服務 焦作市網絡辟謠平臺 
 網上投稿 焦作市互聯網舉報中心
  您現在的位置: 焦作網 > 經典山陽 > 山陽尋跡 > 山陽尋跡 > 正文

經典山陽

扁擔為筆繪就邢莊傳奇
□都屏君
更新時間:2025/2/28 10:09:15    來源:焦作晚報

  在漫長的農耕時代,扁擔,這一樸實無華的挑運工具,承載的遠不止重物,更是勞動人民勤勞善良的品質與不屈不撓精神的象征。它凝聚著千百年來的智慧和力量,默默見證著歷史的滄桑變遷。

  一

  在沁陽市這片充滿故事的熱土之上,有一個古老的村莊——王召鄉邢莊村。如今,它已發展成為擁有4個自然村、800多口人的行政村。可誰能想到,它的起源竟與一根扁擔息息相關。

  邢莊村位于沁陽市區南部偏西6.5公里處。村委會設立在羅莊,管轄著邢莊、東邢莊、北邢莊和羅莊4個自然村,共有1256畝耕地。榮澇河和蚰蜒澇河在村北交匯,隨后向東流入濟蟒截排,為這片土地帶來了生機與活力。

  追溯邢莊村的來歷,得從明朝洪武年間那場規模浩大的移民說起。山西洪洞縣邢家莊有個叫邢德祖的人,他的家族傳承著一門獨特的手藝——制作扁擔。這門手藝傳到他這一輩,已有近100年的歷史。邢德祖和他的爺爺、父親一樣,是個遠近聞名的木匠。平日里,他不僅能做出精致實用的衣箱、板凳、條幾,尤其擅長制作扁擔。

  邢德祖自幼好動,對家里的扁擔情有獨鐘,時常拿著扁擔掄掄舞舞。村里有一位精通山西傳統武術套路的老先生,一眼就看出邢德祖是個練武的好苗子,便悉心傳授他鞭桿十三法。邢德祖把扁擔當作鞭桿來練習,一招一式虎虎生風。十七八歲時,邢德祖就憑借出色的扁擔功夫,贏得了“扁擔王”的響亮外號。而他制作的扁擔,選用上乘材料,工藝精湛,不僅結實耐用,彈性十足,而且挑在肩上舒適無比,絲毫不硌肩膀。正如人們常說的“七分力氣,三分扁擔”,有了他制作的扁擔,干起農活來仿佛輕松了許多。

  然而,命運的齒輪悄然轉動。按照當時大明遷民律法,邢德祖一家被列入了遷民的行列。面對這一無法改變的命運,邢德祖沒有絲毫抱怨,他有條不紊地將全部家當整理成四副擔子,自己和三個兒子一人挑著一副,妻子則背著一個大紇兜,里面裝著一家五口的衣物。就這樣,他們隨著浩浩蕩蕩的遷民隊伍,踏上了未知的旅程。

  二

  這一隊共有30多口遷民,分別來自洪洞縣的各個村莊。一路上,大家扶老攜幼,風餐露宿,歷經艱辛。餓了,就啃幾口干糧;渴了,便找些山泉水解渴。不知不覺,他們已經離家很遠了。

  一天黃昏,他們來到一個山坳處。連日的奔波讓大家疲憊不堪,于是決定在此歇歇腳吃頓飽飯,等天亮再繼續趕路。眾人簡單地吃過飯后,便席地而睡。后半夜,突然一聲驚恐的呼喊打破了夜的寂靜:“狼!”正在熟睡的人們瞬間驚醒,黑暗中,只見周邊的山坡上閃爍著一對對陰森的綠光,那是狼的眼睛,密密麻麻,足有四五十頭狼,場面令人毛骨悚然。

  經驗告訴邢德祖,他們被惡狼包圍了。此時,任何慌亂的舉動都可能引發狼群的攻擊,尤其是年幼的孩子,最容易成為狼的目標。“都別動!”邢德祖本能地大聲吼道。在這危急時刻,不知所措的人們仿佛抓住了救命稻草,紛紛向他靠攏,把他當成了主心骨。“操扁擔!”邢德祖緊接著喊道,同時迅速拔起插在地上的桑木扁擔,緊緊握在手中。他的三個兒子也毫不畏懼,學著父親的樣子,將扁擔橫在胸前,嚴陣以待。

  人群迅速形成了分工,老人緊緊抱著哇哇大哭的孩子蜷縮在中間;男人和強壯的勞力則站在外圍,手持扁擔、石頭、菜刀等簡陋武器,準備與群狼展開殊死搏斗。“狗怕摸,狼怕戳。老少爺們都沉住氣,抱成團別分散,上來了就用扁擔戳!”邢德祖一邊向大家傳授對付狼的技巧,一邊指揮大家點起幾堆篝火,試圖用火焰驅散狼群。

  有幾頭膽大的狼按捺不住,張牙舞爪地撲了上來。邢德祖見狀,大喝一聲,率先揮舞扁擔迎擊。只見他的扁擔如同一道黑色的閃電,在空中劃過一道道凌厲的弧線,戳、劈、砸、掄、扎、攔,各種招式運用得爐火純青。在他的帶領下,眾人齊心協力,與狼群展開了一場驚心動魄的戰斗。剎時間,喊殺聲、狼嚎聲交織在一起,回蕩在山谷中。

  經過一番激烈的搏斗,狼群始終無法突破眾人的防線。漸漸地,天亮了,篝火也漸漸熄滅,狼群見無機可乘,終于心有不甘地散去。驚魂未定的人們紛紛圍攏過來,向邢德祖一家表達誠摯的感謝。邢德祖只是微笑著揮揮手,示意大家收拾好行李,繼續踏上遷徙的征程。

  三

  走出太行山,跨過沁河橋,邢德祖一行人終于來到了兩條小河的交匯處。眼前的景象讓他們眼前一亮,這里地處平原,視野開闊,然而,由于長期的兵荒馬亂,上千畝土地荒蕪,無人耕種。邢德祖看著這片肥沃的土地,心中滿是惋惜,不禁自言自語道:“有水就能養住人,有田就能吃飽飯,就這兒啦!”于是,大家紛紛卸下擔子,開始著手搭建茅草房子。

  在這個過程中,一部分人選擇投親靠友,前往其他地方安家落戶,只有邢德祖一家五口和同村遷來的幾戶邢氏族親留了下來。從此,邢德祖帶領大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鑿井而飲,耕田而食,過上了平靜而充實的農耕生活。

  一天,邢德祖大兒子外出歸來,興奮地對父親說:“爹,俺看到河岸兩邊長了好多野桑樹,您老何不教俺哥幾個做扁擔來賣?也好貼補家用。”邢德祖聽后,心中一動,他正有此意,沒想到兒子和他想到了一塊兒。父子幾人一拍即合,說干就干。

  邢德祖小心翼翼地取出了塵封多年的木工工具,斧子、鑿子、鐵鋸子、長刨、短刨、蝙蝠刨、鉆子、墨斗和大錛,每一件工具都承載了他多年的手藝和回憶。他們先將桑木的枝葉去凈,然后把木料放在陰涼通風處陰干。經過一段時間的陰干后,再挑選長1.5米至2米的上等木料,用墨斗崩線,用錛取方,長刨刮平。

  最后一道工序“刮扁擔”,是整個制作過程中最精細、最耗時的環節。他們用蝙蝠刨細細地刮打,將多余的木楞刮平。在刮削的過程中,不僅要把扁擔的兩邊刮圓、兩頭刮細,還要不斷地放在肩膀上試試舒適程度,綁上重物試試韌性。經過反復的調整和打磨,直到滿意為止。最后,在扁擔的兩頭鉆上四個小孔,揳上擋頭(約3厘米長的小木棍,用來控制繩索的移動),一條精美的桑木扁擔就算制作完成了。

  邢德祖和兒子們制作的桑木扁擔一拿到集市上,就憑借著出色的品質和精湛的工藝,受到了人們的歡迎,很快被搶購一空。消息很快傳開,遠近幾個村莊的百姓得知邢德祖有制作扁擔的好手藝,紛紛慕名而來。有的是來拜師學藝的,希望能學到這門手藝養家糊口;有的則是來訂購扁擔的,滿足自己日常勞作的需求。一時間,老邢家住的莊子熱鬧非凡,人來人往,絡繹不絕。

  人們在路上見面打招呼,會問:“去哪呀?”對方回答:“老邢的莊子。”再問:“干啥呀?”答:“刮扁擔。”久而久之,“老邢的莊子”就被人們簡化成了“邢莊”。后來,政府進行村莊名字統計時,尊重人們的習慣叫法,正式將這里命名為邢莊村。

  據村里的老人回憶,當年由于邢莊村家家戶戶都會制作扁擔,周邊的桑樹很快就被砍伐殆盡。為了滿足制作扁擔的需求,大家不得不退而求其次,選用槐木來制作扁擔。雖然槐木的質地不如桑木,但它韌性強、結實耐用,也成了制作扁擔的優質材料。

  四

  隨著時間的推移,邢莊村先后遷來了屈姓、李姓、王姓等不同姓氏的人家,逐漸形成了4個自然村。這些新遷來的居民帶來了打鐵制造農具的手藝,進一步豐富了邢莊村的產業。人們不僅用扁擔挑糧運貨,還憑借著人手一根扁擔和打制的刀槍兵器,趕走了前來騷擾的土匪,保護了自己的家園。

  尤其是在抗日戰爭時期,邢莊村的村民更是展現出了英勇無畏的精神。面對日本鬼子的侵略,他們毫不畏懼,用自制的土槍土炮和敵人進行了殊死搏斗。他們用鮮血和生命,書寫了一段可歌可泣的戰斗歷程,為保衛祖國的山河作出了自己的貢獻。

  如今,歲月的車輪滾滾向前,邢莊村也在不斷發展變化。但那根承載著村莊起源和先輩精神的扁擔,始終是邢莊村人心中的驕傲和精神象征。它見證了邢莊村的誕生與發展,也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邢莊村人,在這片土地上勤勞耕耘,創造更加美好的未來。

文章編輯:陳婷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沒有了
  • 焦作網免責聲明:

    本網所有稿件,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轉載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如有異議請聯系我們即可處理。
    刊發、轉載的稿件,作者可聯系本網申領稿酬。


    扁擔為筆繪就邢莊傳奇
    □都屏君
    2025/2/28 10:09:15    來源:焦作晚報

      在漫長的農耕時代,扁擔,這一樸實無華的挑運工具,承載的遠不止重物,更是勞動人民勤勞善良的品質與不屈不撓精神的象征。它凝聚著千百年來的智慧和力量,默默見證著歷史的滄桑變遷。

      一

      在沁陽市這片充滿故事的熱土之上,有一個古老的村莊——王召鄉邢莊村。如今,它已發展成為擁有4個自然村、800多口人的行政村。可誰能想到,它的起源竟與一根扁擔息息相關。

      邢莊村位于沁陽市區南部偏西6.5公里處。村委會設立在羅莊,管轄著邢莊、東邢莊、北邢莊和羅莊4個自然村,共有1256畝耕地。榮澇河和蚰蜒澇河在村北交匯,隨后向東流入濟蟒截排,為這片土地帶來了生機與活力。

      追溯邢莊村的來歷,得從明朝洪武年間那場規模浩大的移民說起。山西洪洞縣邢家莊有個叫邢德祖的人,他的家族傳承著一門獨特的手藝——制作扁擔。這門手藝傳到他這一輩,已有近100年的歷史。邢德祖和他的爺爺、父親一樣,是個遠近聞名的木匠。平日里,他不僅能做出精致實用的衣箱、板凳、條幾,尤其擅長制作扁擔。

      邢德祖自幼好動,對家里的扁擔情有獨鐘,時常拿著扁擔掄掄舞舞。村里有一位精通山西傳統武術套路的老先生,一眼就看出邢德祖是個練武的好苗子,便悉心傳授他鞭桿十三法。邢德祖把扁擔當作鞭桿來練習,一招一式虎虎生風。十七八歲時,邢德祖就憑借出色的扁擔功夫,贏得了“扁擔王”的響亮外號。而他制作的扁擔,選用上乘材料,工藝精湛,不僅結實耐用,彈性十足,而且挑在肩上舒適無比,絲毫不硌肩膀。正如人們常說的“七分力氣,三分扁擔”,有了他制作的扁擔,干起農活來仿佛輕松了許多。

      然而,命運的齒輪悄然轉動。按照當時大明遷民律法,邢德祖一家被列入了遷民的行列。面對這一無法改變的命運,邢德祖沒有絲毫抱怨,他有條不紊地將全部家當整理成四副擔子,自己和三個兒子一人挑著一副,妻子則背著一個大紇兜,里面裝著一家五口的衣物。就這樣,他們隨著浩浩蕩蕩的遷民隊伍,踏上了未知的旅程。

      二

      這一隊共有30多口遷民,分別來自洪洞縣的各個村莊。一路上,大家扶老攜幼,風餐露宿,歷經艱辛。餓了,就啃幾口干糧;渴了,便找些山泉水解渴。不知不覺,他們已經離家很遠了。

      一天黃昏,他們來到一個山坳處。連日的奔波讓大家疲憊不堪,于是決定在此歇歇腳吃頓飽飯,等天亮再繼續趕路。眾人簡單地吃過飯后,便席地而睡。后半夜,突然一聲驚恐的呼喊打破了夜的寂靜:“狼!”正在熟睡的人們瞬間驚醒,黑暗中,只見周邊的山坡上閃爍著一對對陰森的綠光,那是狼的眼睛,密密麻麻,足有四五十頭狼,場面令人毛骨悚然。

      經驗告訴邢德祖,他們被惡狼包圍了。此時,任何慌亂的舉動都可能引發狼群的攻擊,尤其是年幼的孩子,最容易成為狼的目標。“都別動!”邢德祖本能地大聲吼道。在這危急時刻,不知所措的人們仿佛抓住了救命稻草,紛紛向他靠攏,把他當成了主心骨。“操扁擔!”邢德祖緊接著喊道,同時迅速拔起插在地上的桑木扁擔,緊緊握在手中。他的三個兒子也毫不畏懼,學著父親的樣子,將扁擔橫在胸前,嚴陣以待。

      人群迅速形成了分工,老人緊緊抱著哇哇大哭的孩子蜷縮在中間;男人和強壯的勞力則站在外圍,手持扁擔、石頭、菜刀等簡陋武器,準備與群狼展開殊死搏斗。“狗怕摸,狼怕戳。老少爺們都沉住氣,抱成團別分散,上來了就用扁擔戳!”邢德祖一邊向大家傳授對付狼的技巧,一邊指揮大家點起幾堆篝火,試圖用火焰驅散狼群。

      有幾頭膽大的狼按捺不住,張牙舞爪地撲了上來。邢德祖見狀,大喝一聲,率先揮舞扁擔迎擊。只見他的扁擔如同一道黑色的閃電,在空中劃過一道道凌厲的弧線,戳、劈、砸、掄、扎、攔,各種招式運用得爐火純青。在他的帶領下,眾人齊心協力,與狼群展開了一場驚心動魄的戰斗。剎時間,喊殺聲、狼嚎聲交織在一起,回蕩在山谷中。

      經過一番激烈的搏斗,狼群始終無法突破眾人的防線。漸漸地,天亮了,篝火也漸漸熄滅,狼群見無機可乘,終于心有不甘地散去。驚魂未定的人們紛紛圍攏過來,向邢德祖一家表達誠摯的感謝。邢德祖只是微笑著揮揮手,示意大家收拾好行李,繼續踏上遷徙的征程。

      三

      走出太行山,跨過沁河橋,邢德祖一行人終于來到了兩條小河的交匯處。眼前的景象讓他們眼前一亮,這里地處平原,視野開闊,然而,由于長期的兵荒馬亂,上千畝土地荒蕪,無人耕種。邢德祖看著這片肥沃的土地,心中滿是惋惜,不禁自言自語道:“有水就能養住人,有田就能吃飽飯,就這兒啦!”于是,大家紛紛卸下擔子,開始著手搭建茅草房子。

      在這個過程中,一部分人選擇投親靠友,前往其他地方安家落戶,只有邢德祖一家五口和同村遷來的幾戶邢氏族親留了下來。從此,邢德祖帶領大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鑿井而飲,耕田而食,過上了平靜而充實的農耕生活。

      一天,邢德祖大兒子外出歸來,興奮地對父親說:“爹,俺看到河岸兩邊長了好多野桑樹,您老何不教俺哥幾個做扁擔來賣?也好貼補家用。”邢德祖聽后,心中一動,他正有此意,沒想到兒子和他想到了一塊兒。父子幾人一拍即合,說干就干。

      邢德祖小心翼翼地取出了塵封多年的木工工具,斧子、鑿子、鐵鋸子、長刨、短刨、蝙蝠刨、鉆子、墨斗和大錛,每一件工具都承載了他多年的手藝和回憶。他們先將桑木的枝葉去凈,然后把木料放在陰涼通風處陰干。經過一段時間的陰干后,再挑選長1.5米至2米的上等木料,用墨斗崩線,用錛取方,長刨刮平。

      最后一道工序“刮扁擔”,是整個制作過程中最精細、最耗時的環節。他們用蝙蝠刨細細地刮打,將多余的木楞刮平。在刮削的過程中,不僅要把扁擔的兩邊刮圓、兩頭刮細,還要不斷地放在肩膀上試試舒適程度,綁上重物試試韌性。經過反復的調整和打磨,直到滿意為止。最后,在扁擔的兩頭鉆上四個小孔,揳上擋頭(約3厘米長的小木棍,用來控制繩索的移動),一條精美的桑木扁擔就算制作完成了。

      邢德祖和兒子們制作的桑木扁擔一拿到集市上,就憑借著出色的品質和精湛的工藝,受到了人們的歡迎,很快被搶購一空。消息很快傳開,遠近幾個村莊的百姓得知邢德祖有制作扁擔的好手藝,紛紛慕名而來。有的是來拜師學藝的,希望能學到這門手藝養家糊口;有的則是來訂購扁擔的,滿足自己日常勞作的需求。一時間,老邢家住的莊子熱鬧非凡,人來人往,絡繹不絕。

      人們在路上見面打招呼,會問:“去哪呀?”對方回答:“老邢的莊子。”再問:“干啥呀?”答:“刮扁擔。”久而久之,“老邢的莊子”就被人們簡化成了“邢莊”。后來,政府進行村莊名字統計時,尊重人們的習慣叫法,正式將這里命名為邢莊村。

      據村里的老人回憶,當年由于邢莊村家家戶戶都會制作扁擔,周邊的桑樹很快就被砍伐殆盡。為了滿足制作扁擔的需求,大家不得不退而求其次,選用槐木來制作扁擔。雖然槐木的質地不如桑木,但它韌性強、結實耐用,也成了制作扁擔的優質材料。

      四

      隨著時間的推移,邢莊村先后遷來了屈姓、李姓、王姓等不同姓氏的人家,逐漸形成了4個自然村。這些新遷來的居民帶來了打鐵制造農具的手藝,進一步豐富了邢莊村的產業。人們不僅用扁擔挑糧運貨,還憑借著人手一根扁擔和打制的刀槍兵器,趕走了前來騷擾的土匪,保護了自己的家園。

      尤其是在抗日戰爭時期,邢莊村的村民更是展現出了英勇無畏的精神。面對日本鬼子的侵略,他們毫不畏懼,用自制的土槍土炮和敵人進行了殊死搏斗。他們用鮮血和生命,書寫了一段可歌可泣的戰斗歷程,為保衛祖國的山河作出了自己的貢獻。

      如今,歲月的車輪滾滾向前,邢莊村也在不斷發展變化。但那根承載著村莊起源和先輩精神的扁擔,始終是邢莊村人心中的驕傲和精神象征。它見證了邢莊村的誕生與發展,也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邢莊村人,在這片土地上勤勞耕耘,創造更加美好的未來。

    文章編輯:陳婷 
     

    版權聲明 | 焦作日報社簡介 | 焦作網簡介 | 網上訂報 | 聯系我們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焦作日報》遺失聲明熱線:(0391)8797096 郵編:454002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391)8797000 舉報郵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專項整治工作熱線:0371-65598032 舉報網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網絡違法犯罪舉報網 河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豫ICP備14012713號-1
    焦公網安備4108000005 豫公網安備41080202000004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號:41120180013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11642120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號 報業·國貿大廈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1120180013 電話:(0391)8797000
    主站蜘蛛池模板: 欧美精品一区在线观看 | 在线观看日韩 | 色婷婷精品 | 激情毛片| 久久最新| 国产精品毛片久久久久久久av |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区网站观看 | 色综合网址 | 日韩精品专区在线影院重磅 | 国产精品综合 |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久久 |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 不用播放器的av | 亚洲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 三级av在线 | 国产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 台湾av片| 亚洲一区三区 | 我要看免费黄色片 | 亚洲综合二区 | 日本久久精品 | 久久99er6热线精品首页蜜臀 | 欧美日本精品 | 91国产精品 | 欧美精品久久久久 | 天天色成人综合网 | aa一级毛片| 久草在线免费福利资源 | 黄色美女网站 | 久久精品2019中文字幕 | 久久精品亚洲一区二区 | 日韩一区二区电影 | 日韩电影中文字幕 | 日韩成人免费 | 欧美日一区二区 | 在线a电影 | 久久国产精品一区二区 | 欧美日韩中文在线 | 国产黄色一级录像 | 在线观看91 | 久久se精品一区精品二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