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政要聞
□本報記者 于濤
《河南省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實施方案》(以下簡稱《實施方案》)近日正式印發,明確加快推進“三權分置”、發展林業適度規模經營等8項改革任務,21項具體改革舉措。
我省林地面積約6500萬畝,其中集體林地面積5895萬畝,占全省林地總面積的90%。集體林在我省經濟社會發展中,承擔著綠色生態基底的重要角色,發揮著林產品供給和富民增收的重要作用。
《實施方案》有哪些新提法?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怎么做?4月17日,省政府新聞辦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實施方案》有關情況。
加強森林經營
“《實施方案》作為重要指導性文件,進一步謀劃了新時代新征程全省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的新藍圖、新愿景。”省林業局二級巡視員李靈軍說。
在加強森林經營方面,我省采取了探索建立集體林森林經營方案管理制度、有序擴大集體林森林可持續經營范圍、持續推進森林質量精準提升工程、進一步優化公益林管理工作等措施。
“通過推動集體林經營主體編制森林經營方案,讓經營主體清楚經營預期目標、經營措施路徑,促進集體林規模集約經營,并將森林經營方案作為審批林木采伐、安排林業項目等行政管理事項的重要依據。”省林業局黨組成員、副局長趙蔚說。
在經營范圍上,我省在商城縣、欒川縣實施森林可持續經營試點工作的基礎上,將逐步適度擴大集體林試點范圍。鼓勵國有林場牽頭,發揮國有林場技術、管理優勢,通過承包、托管、合作等組織形式,在國有林場周邊集體林中實施森林可持續經營任務。
做好政策支持
林業周期長、融資難、見效慢,是制約林業產業發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如何進行破局?
“我省將采取‘財政引導+金融創新+政企協同’的模式,著力破解林業融資周期長、成本高的難題。”李靈軍說。
一是完善財政投入與監管機制。在營造林財政補助方面精準化,對造林、撫育分別給予不低于400元/畝、200元/畝的補助,公益林按16元/畝·年補貼,同時通過財政貼息強化引導,2025年將對符合條件的林業貸款項目提供不高于1%的年貼息率,并通過以獎代補、保費補貼等方式吸引社會資本。
二是創新多元化融資模式與綠色金融。將林業碳匯、林產品精深加工等納入綠色金融支持范圍,探索基于碳匯權益的信貸產品,符合條件的項目可申請碳減排支持工具。通過省級統貸平臺和縣域風險準備金機制,為林業企業提供低成本資金。支持發行以林權為擔保的鄉村振興票據或債券,鼓勵開發林業保險產品。
三是深化政銀企合作與扶貧等協同。通過向重點領域傾斜、政策性銀行引領和優化抵押貸款機制等,充分釋放改革效能。
優化采伐管理
林木采伐是林業經營的主要目的,也是農民最關切的林改問題。《實施方案》的出臺,也為林業經營者帶來更多便利、更大自主權。
《實施方案》提出,要將告知承諾制的適用范圍進一步擴大,針對農戶以及新型經營主體進行的小額采伐活動,實行“承諾即批”的告知承諾制審批模式,即申請人在提交書面承諾后,可免去伐前查驗和公示環節,直接進入審批流程。
此外,在條件較為成熟的地區,可將采伐審批權限委托給鄉鎮進行辦理,以此減少縣級審批層級,從而提高審批效率。
同時,河南將在方城、確山等試點基礎上,積極推廣“按經營方案自主采伐”政策,林業經營者可依據經批準的5—10年森林經營方案,自主決定主伐年齡和采伐方式,取消“一刀切”的年齡限制。
“對不享受國家、省級財政補貼的人工公益林,允許通過撫育采伐等措施,合理調整成符合經營目標、價值更高的樹種。”省林業局黨組成員、副局長黃民江說。
做好確權登記
據了解,在我省開展的林權登記工作中,堅持不變不換,確保登記工作連續穩定。林業部門依法頒發的林權證依然有效,權利不變動的不得要求群眾換證。對已登記尚未發放到權利人的林權證,未經法定程序,不隨意收回和注銷。
對于林權權利人以原林權證申請辦理抵押登記的,除存在權利交叉重疊、權屬不清或證地不符等問題或法律規定不得抵押的情形外,不得要求群眾先換證再辦理。同時,根據需要為銀行業金融機構等抵押權人頒發不動產登記證明。林權抵押存續期間,抵押人和抵押權人溝通一致申請換證的,無需解除原抵押登記。
“在開展林權地籍調查上,我省積極構建‘政府主導、部門聯動、鄉鎮和村組共同參與’的歷史遺留問題化解機制,確保林權登記歷史遺留問題得到規范清理。”省自然資源廳二級巡視員戴瀏賓表示。
![]() |
![]() |
![]() |
![]() |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本報記者 于濤
《河南省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實施方案》(以下簡稱《實施方案》)近日正式印發,明確加快推進“三權分置”、發展林業適度規模經營等8項改革任務,21項具體改革舉措。
我省林地面積約6500萬畝,其中集體林地面積5895萬畝,占全省林地總面積的90%。集體林在我省經濟社會發展中,承擔著綠色生態基底的重要角色,發揮著林產品供給和富民增收的重要作用。
《實施方案》有哪些新提法?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怎么做?4月17日,省政府新聞辦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實施方案》有關情況。
加強森林經營
“《實施方案》作為重要指導性文件,進一步謀劃了新時代新征程全省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的新藍圖、新愿景。”省林業局二級巡視員李靈軍說。
在加強森林經營方面,我省采取了探索建立集體林森林經營方案管理制度、有序擴大集體林森林可持續經營范圍、持續推進森林質量精準提升工程、進一步優化公益林管理工作等措施。
“通過推動集體林經營主體編制森林經營方案,讓經營主體清楚經營預期目標、經營措施路徑,促進集體林規模集約經營,并將森林經營方案作為審批林木采伐、安排林業項目等行政管理事項的重要依據。”省林業局黨組成員、副局長趙蔚說。
在經營范圍上,我省在商城縣、欒川縣實施森林可持續經營試點工作的基礎上,將逐步適度擴大集體林試點范圍。鼓勵國有林場牽頭,發揮國有林場技術、管理優勢,通過承包、托管、合作等組織形式,在國有林場周邊集體林中實施森林可持續經營任務。
做好政策支持
林業周期長、融資難、見效慢,是制約林業產業發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如何進行破局?
“我省將采取‘財政引導+金融創新+政企協同’的模式,著力破解林業融資周期長、成本高的難題。”李靈軍說。
一是完善財政投入與監管機制。在營造林財政補助方面精準化,對造林、撫育分別給予不低于400元/畝、200元/畝的補助,公益林按16元/畝·年補貼,同時通過財政貼息強化引導,2025年將對符合條件的林業貸款項目提供不高于1%的年貼息率,并通過以獎代補、保費補貼等方式吸引社會資本。
二是創新多元化融資模式與綠色金融。將林業碳匯、林產品精深加工等納入綠色金融支持范圍,探索基于碳匯權益的信貸產品,符合條件的項目可申請碳減排支持工具。通過省級統貸平臺和縣域風險準備金機制,為林業企業提供低成本資金。支持發行以林權為擔保的鄉村振興票據或債券,鼓勵開發林業保險產品。
三是深化政銀企合作與扶貧等協同。通過向重點領域傾斜、政策性銀行引領和優化抵押貸款機制等,充分釋放改革效能。
優化采伐管理
林木采伐是林業經營的主要目的,也是農民最關切的林改問題。《實施方案》的出臺,也為林業經營者帶來更多便利、更大自主權。
《實施方案》提出,要將告知承諾制的適用范圍進一步擴大,針對農戶以及新型經營主體進行的小額采伐活動,實行“承諾即批”的告知承諾制審批模式,即申請人在提交書面承諾后,可免去伐前查驗和公示環節,直接進入審批流程。
此外,在條件較為成熟的地區,可將采伐審批權限委托給鄉鎮進行辦理,以此減少縣級審批層級,從而提高審批效率。
同時,河南將在方城、確山等試點基礎上,積極推廣“按經營方案自主采伐”政策,林業經營者可依據經批準的5—10年森林經營方案,自主決定主伐年齡和采伐方式,取消“一刀切”的年齡限制。
“對不享受國家、省級財政補貼的人工公益林,允許通過撫育采伐等措施,合理調整成符合經營目標、價值更高的樹種。”省林業局黨組成員、副局長黃民江說。
做好確權登記
據了解,在我省開展的林權登記工作中,堅持不變不換,確保登記工作連續穩定。林業部門依法頒發的林權證依然有效,權利不變動的不得要求群眾換證。對已登記尚未發放到權利人的林權證,未經法定程序,不隨意收回和注銷。
對于林權權利人以原林權證申請辦理抵押登記的,除存在權利交叉重疊、權屬不清或證地不符等問題或法律規定不得抵押的情形外,不得要求群眾先換證再辦理。同時,根據需要為銀行業金融機構等抵押權人頒發不動產登記證明。林權抵押存續期間,抵押人和抵押權人溝通一致申請換證的,無需解除原抵押登記。
“在開展林權地籍調查上,我省積極構建‘政府主導、部門聯動、鄉鎮和村組共同參與’的歷史遺留問題化解機制,確保林權登記歷史遺留問題得到規范清理。”省自然資源廳二級巡視員戴瀏賓表示。
![]() |
|
![]() |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