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太極拳愛好者自發慶賀“世界太極日”
新聞中心首頁
在埃及吉薩省金字塔前,太極拳愛好者交流太極拳技術與動作;在阿聯酋阿布扎比的一座公園內,當地民眾習練太極拳右蹬腳動作;在南非約翰內斯堡劉帥猛武術中心,當地民眾習練太極拳動作;在巴西弗盧米嫩塞聯邦大學孔子學院舉辦太極文化體驗活動……無處不太極。4月25日,人民日報以《共舞太極 感悟東方智慧》為題,整版報道太極拳在全球的傳播。
報道中稱,從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到每年4月的最后一個星期六成為全世界太極愛好者自發慶賀的“世界太極日”,太極拳已傳播至全球180多個國家和地區,習練者達數億人之多。
太極文化,代表著中國人的哲學和傳統價值觀。《周易》有云:“易有太極,是生兩儀”。作為中華傳統文化瑰寶,太極拳不僅以其內外兼修、剛柔相濟的獨特魅力跨越山海,太極所揭示的動靜相生、陰陽互化等哲學文化,更成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一個重要標識。
太極拳流行世界,是當代人追求健康、自然、和諧生活方式的一種體現。埃及金字塔腳下,巴西孔子課堂里,泰國球場上……來自世界各地的太極拳愛好者,在一招一式間用心感悟古老的東方智慧,共舞太極,共享健康。
記者從市體育局發布的《擦亮太極拳品牌 致力打造世界太極城》一文中了解到,推廣傳播是讓太極拳走出國門、走向世界的關鍵路徑。為了讓更多人領略太極拳的魅力,焦作市積極創新推廣方式,拓展傳播渠道,力求實現太極拳在全球范圍內的廣泛傳播與發展。
創新研編推廣套路。針對傳統太極拳套路復雜難學的問題,研創了適合不同年齡段的青少年太極拳推廣套路,激發青少年學練太極拳興趣。在小學1年級至3年級階段推廣少兒太極操,4年級至6年級階段推廣太極拳“八法五步”,初中階段推廣陳式26式太極拳;組織專家研創太極廣場舞,既降低學習門檻,又兼顧健身效果,尤其適合快節奏生活中的大眾日常習練;編制《太極推手十八法》,并配套教材和視頻,為武館、武校提供統一的專業培訓標準。
廣泛開展“六進”活動。印發《焦作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在全市開展太極拳“六進”活動的通知》,在全市范圍內廣泛開展太極拳進機關、進企業、進學校、進社區、進農村、進家庭活動。將太極拳列為市運會和行業運動會的必賽項目,每年組織縣(市、區)和體育社會組織舉辦各級各類武術展示交流活動200余次,營造濃郁的武術氛圍。特別是加大在中小學的推廣普及力度,將太極拳作為中招體育考試單列項目,占10分計入中招成績,有效提高青少年習練太極拳的興趣。目前,全市習練太極拳人數達百萬余人,為國家和省級推廣普及太極拳運動提供豐富的調研樣本和實踐基礎。
推動國際推廣普及。積極舉辦大型太極拳推廣展演活動,倡議聯合國設立“世界太極拳日”。2015年發起并組織“共享太極 共享健康”世界百萬太極拳愛好者共同演練活動,在國內外63個城市同步舉行,創下吉尼斯世界紀錄;2017年組織“世界百城千萬人太極拳集中展演”活動,得到國內500多個城市、海外26個國家和地區50多個城市的熱烈響應,全球參與人數超1000萬;2019年的“一帶一路”太極行活動吸引國外36個城市、國內200多個城市的超百萬名太極拳愛好者參與。今年3月21日,成功舉辦首屆“亞洲太極拳日”展示活動,主會場及各縣(市、區)分會場共吸引1萬余名愛好者參與,推動亞洲各成員國家和地區太極拳普及活動。此外,我市500余名太極拳師在海內外開辦太極武術館及加盟武館640余家,每年赴國內外授拳活動達800余次,促進太極拳在全球的傳承與發展。
打造云端直播平臺。借助互聯網優勢,打造云端太極拳直播平臺,打破地域限制,為太極文化交流提供廣闊空間。在內容上,邀請陳式、楊式、吳式、武式、孫式、和式等太極拳流派的非遺代表性傳承人或資深拳師直播,講解各流派的歷史淵源、風格特點和技擊原理;在形式上,利用特效和動畫輔助教學,演示太極拳動作的發力點和運動軌跡,展示氣感、勁道等抽象概念,增強直播的趣味性和可理解性;在主播團隊建設方面,選拔和培養既精通太極拳技藝和文化,又具備流利外語表達能力和跨文化傳播意識的主播,邀請海外太極拳愛好者或網絡達人參與直播,分享學習經歷,以本土視角帶動更多海外觀眾關注和學習太極拳。同時,借助直播平臺的大數據推薦功能,分析不同國家和地區觀眾的興趣偏好和觀看習慣,精準推送符合當地需求的直播內容,提高傳播效果。
(記者趙改玲)
總值班:胡培軍 |
統 籌:曾琳琳 |
責 編:劉 佳 |
審 核:寧江東 |
編 輯:劉 佳 |
校 對:姬 祥 |
![]() |
![]() |
![]() |
|
![]() |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在埃及吉薩省金字塔前,太極拳愛好者交流太極拳技術與動作;在阿聯酋阿布扎比的一座公園內,當地民眾習練太極拳右蹬腳動作;在南非約翰內斯堡劉帥猛武術中心,當地民眾習練太極拳動作;在巴西弗盧米嫩塞聯邦大學孔子學院舉辦太極文化體驗活動……無處不太極。4月25日,人民日報以《共舞太極 感悟東方智慧》為題,整版報道太極拳在全球的傳播。
報道中稱,從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到每年4月的最后一個星期六成為全世界太極愛好者自發慶賀的“世界太極日”,太極拳已傳播至全球180多個國家和地區,習練者達數億人之多。
太極文化,代表著中國人的哲學和傳統價值觀。《周易》有云:“易有太極,是生兩儀”。作為中華傳統文化瑰寶,太極拳不僅以其內外兼修、剛柔相濟的獨特魅力跨越山海,太極所揭示的動靜相生、陰陽互化等哲學文化,更成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一個重要標識。
太極拳流行世界,是當代人追求健康、自然、和諧生活方式的一種體現。埃及金字塔腳下,巴西孔子課堂里,泰國球場上……來自世界各地的太極拳愛好者,在一招一式間用心感悟古老的東方智慧,共舞太極,共享健康。
記者從市體育局發布的《擦亮太極拳品牌 致力打造世界太極城》一文中了解到,推廣傳播是讓太極拳走出國門、走向世界的關鍵路徑。為了讓更多人領略太極拳的魅力,焦作市積極創新推廣方式,拓展傳播渠道,力求實現太極拳在全球范圍內的廣泛傳播與發展。
創新研編推廣套路。針對傳統太極拳套路復雜難學的問題,研創了適合不同年齡段的青少年太極拳推廣套路,激發青少年學練太極拳興趣。在小學1年級至3年級階段推廣少兒太極操,4年級至6年級階段推廣太極拳“八法五步”,初中階段推廣陳式26式太極拳;組織專家研創太極廣場舞,既降低學習門檻,又兼顧健身效果,尤其適合快節奏生活中的大眾日常習練;編制《太極推手十八法》,并配套教材和視頻,為武館、武校提供統一的專業培訓標準。
廣泛開展“六進”活動。印發《焦作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在全市開展太極拳“六進”活動的通知》,在全市范圍內廣泛開展太極拳進機關、進企業、進學校、進社區、進農村、進家庭活動。將太極拳列為市運會和行業運動會的必賽項目,每年組織縣(市、區)和體育社會組織舉辦各級各類武術展示交流活動200余次,營造濃郁的武術氛圍。特別是加大在中小學的推廣普及力度,將太極拳作為中招體育考試單列項目,占10分計入中招成績,有效提高青少年習練太極拳的興趣。目前,全市習練太極拳人數達百萬余人,為國家和省級推廣普及太極拳運動提供豐富的調研樣本和實踐基礎。
推動國際推廣普及。積極舉辦大型太極拳推廣展演活動,倡議聯合國設立“世界太極拳日”。2015年發起并組織“共享太極 共享健康”世界百萬太極拳愛好者共同演練活動,在國內外63個城市同步舉行,創下吉尼斯世界紀錄;2017年組織“世界百城千萬人太極拳集中展演”活動,得到國內500多個城市、海外26個國家和地區50多個城市的熱烈響應,全球參與人數超1000萬;2019年的“一帶一路”太極行活動吸引國外36個城市、國內200多個城市的超百萬名太極拳愛好者參與。今年3月21日,成功舉辦首屆“亞洲太極拳日”展示活動,主會場及各縣(市、區)分會場共吸引1萬余名愛好者參與,推動亞洲各成員國家和地區太極拳普及活動。此外,我市500余名太極拳師在海內外開辦太極武術館及加盟武館640余家,每年赴國內外授拳活動達800余次,促進太極拳在全球的傳承與發展。
打造云端直播平臺。借助互聯網優勢,打造云端太極拳直播平臺,打破地域限制,為太極文化交流提供廣闊空間。在內容上,邀請陳式、楊式、吳式、武式、孫式、和式等太極拳流派的非遺代表性傳承人或資深拳師直播,講解各流派的歷史淵源、風格特點和技擊原理;在形式上,利用特效和動畫輔助教學,演示太極拳動作的發力點和運動軌跡,展示氣感、勁道等抽象概念,增強直播的趣味性和可理解性;在主播團隊建設方面,選拔和培養既精通太極拳技藝和文化,又具備流利外語表達能力和跨文化傳播意識的主播,邀請海外太極拳愛好者或網絡達人參與直播,分享學習經歷,以本土視角帶動更多海外觀眾關注和學習太極拳。同時,借助直播平臺的大數據推薦功能,分析不同國家和地區觀眾的興趣偏好和觀看習慣,精準推送符合當地需求的直播內容,提高傳播效果。
(記者趙改玲)
總值班:胡培軍 |
統 籌:曾琳琳 |
責 編:劉 佳 |
審 核:寧江東 |
編 輯:劉 佳 |
校 對:姬 祥 |
![]() |
|
![]() |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