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首頁
作為民營企業,如何激發職工的創造力、創新力?如何提升職工的主人翁地位?近日,記者在龍佰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采訪時,發現該公司多年總結形成的一套比較完善的制度可資借鑒。
近年來,該公司工會緊緊圍繞省總工會、市總工會的要求和部署,尤其是去年實施的“五大行動”和突出辦好的“十件實事”,結合企業實際,充分發揮橋梁紐帶作用,通過實實在在的投入、扎扎實實的工作,讓職工真正獲得權益和福利。
探討該公司近年來的主要做法,就是打造獨具特色的“131”工會工作新模式,即推進1項“計劃”(員工體面就業行動計劃)、搭建3個“平臺”(搭建思想政治引領平臺、職業素質提升平臺和精神文化培塑平臺)、搞好1項“服務”(竭誠做好員工服務),從而樹立全省民營上市企業工會工作的“龍佰樣板”。
全面推進員工體面就業行動計劃。該公司工會從2022年開始創新推出員工體面就業行動計劃,為了讓職工體面就業,公司積極創新勞動保障機制,增強員工勞動獲得體面感。在薪酬保障方面,該公司始終將回饋員工作為重要出發點,讓職工共享企業發展紅利。公司自2011年上市以來,已保持連續分紅13年,先后實現分紅23次,派發金額超182億元,受到業界廣泛贊譽。在住房保障方面,該公司出資8.3億元打造職工住宅小區,讓職工享受購房福利,滿足職工住房需求。在教育醫療方面,鼓勵在職職工學歷深造,并給予學費、交通費等補助,近3年來,該公司學歷深造人數748人,學歷深造補助65萬元。在醫療方面,該公司每年組織職工免費體檢,近3年來,職工體檢人次2.7萬余人,累計投入資金1099萬元。在工會福利方面,該公司在重要節日以多種形式發放福利,為職工增添勞動所得和勞動關懷。提升企業勞動環境,增強職工崗位工作體面感。該公司堅定不移走綠色可持續發展道路,全方位全過程推行綠色規劃、綠色設計、綠色投資、綠色建設、綠色生產、綠色流通、綠色生活和綠色消費,有效改善職工工作環境。同時,該公司近3年來,投入4000余萬元,實施200項智能化項目改造,不僅提升了生產自動化水平、降低了安全風險,而且有效減輕了崗位職工的勞動強度和勞動密集度。在此基礎上,該公司每年還投入1500多萬元用于環境改善。近年來,該公司建成科研中心盆景園、行政辦公樓西花園、生產園區生態長廊、黨建公園等,并對公共衛生間、停車場、停車棚、智能取餐室等公共設施進行美化改造,為職工工作提供了更多便利。弘揚勞動職業精神,提升職工社會地位體面感。該公司大力弘揚勞模、勞動建設、工匠精神,創新評優評先長效機制,近3年來,先后評選出253名勞模和82名“龍佰工匠”“年度能手”。
搭建滿足員工需求的成長平臺。提供思想政治引領平臺,滿足員工精神需求。該公司每年至少進行兩次思想政治、廉潔文化培訓,常態化開展心理健康培訓,覆蓋公司所有黨員干部員工,抓牢員工政治理論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等。暢通職業素質提升平臺,滿足員工成長需求。該公司深入開展各類勞動技能競賽,構建人才長效激勵機制,投資20多億元建成龍佰管理學院、龍佰研究院和焦作新材料職業學院三大員工技能提升平臺,為公司培養輸送大批技術、技能型后備人才。打造精神文化培塑平臺,滿足員工情感需求。該公司工會及各基層工會常態化開展文體活動,持續完善軟硬件設施,不斷豐富員工精神文化生活。投資1000萬元建成籃球場、網球場、足球場及田徑運動場等20余處。該公司工會牽頭成立瑜伽、太極拳、足球、籃球、騎行等10余個興趣小組,同時每季度開展一次特色文化主題活動,讓職工和家屬了解公司文化、感受企業發展變化。
增強竭誠服務員工宗旨意識。該公司工會不斷強化竭誠服務宗旨意識,針對不同職工群體的特殊情況和不同需要,多策并舉,打造平臺,叫響具有龍佰特色的服務品牌。該公司工會開辦龍佰托育園和暑期托管班,免費為員工子女提供看管、照護、食宿、手工、學習等服務。同時,成立龍佰殘疾人之家,為殘疾員工提供健身、娛樂、休閑活動場所,并配備康復室、心理咨詢室、法律咨詢室、活動室、圖書閱覽室等。實施困難員工服務,近3年來,該公司投入超200萬元幫扶特殊群體,為408名員工發放困難幫扶救助金,為76人申請市醫療互助保障金救助幫扶資金。
(記者李新和)
總值班:呂正軍 |
統 籌:曾琳琳 |
責 編:劉 佳 |
審 核:趙玉玲 |
編 輯:劉 佳 |
!Γ褐x欣汝 |
![]() |
![]() |
![]() |
![]() |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作為民營企業,如何激發職工的創造力、創新力?如何提升職工的主人翁地位?近日,記者在龍佰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采訪時,發現該公司多年總結形成的一套比較完善的制度可資借鑒。
近年來,該公司工會緊緊圍繞省總工會、市總工會的要求和部署,尤其是去年實施的“五大行動”和突出辦好的“十件實事”,結合企業實際,充分發揮橋梁紐帶作用,通過實實在在的投入、扎扎實實的工作,讓職工真正獲得權益和福利。
探討該公司近年來的主要做法,就是打造獨具特色的“131”工會工作新模式,即推進1項“計劃”(員工體面就業行動計劃)、搭建3個“平臺”(搭建思想政治引領平臺、職業素質提升平臺和精神文化培塑平臺)、搞好1項“服務”(竭誠做好員工服務),從而樹立全省民營上市企業工會工作的“龍佰樣板”。
全面推進員工體面就業行動計劃。該公司工會從2022年開始創新推出員工體面就業行動計劃,為了讓職工體面就業,公司積極創新勞動保障機制,增強員工勞動獲得體面感。在薪酬保障方面,該公司始終將回饋員工作為重要出發點,讓職工共享企業發展紅利。公司自2011年上市以來,已保持連續分紅13年,先后實現分紅23次,派發金額超182億元,受到業界廣泛贊譽。在住房保障方面,該公司出資8.3億元打造職工住宅小區,讓職工享受購房福利,滿足職工住房需求。在教育醫療方面,鼓勵在職職工學歷深造,并給予學費、交通費等補助,近3年來,該公司學歷深造人數748人,學歷深造補助65萬元。在醫療方面,該公司每年組織職工免費體檢,近3年來,職工體檢人次2.7萬余人,累計投入資金1099萬元。在工會福利方面,該公司在重要節日以多種形式發放福利,為職工增添勞動所得和勞動關懷。提升企業勞動環境,增強職工崗位工作體面感。該公司堅定不移走綠色可持續發展道路,全方位全過程推行綠色規劃、綠色設計、綠色投資、綠色建設、綠色生產、綠色流通、綠色生活和綠色消費,有效改善職工工作環境。同時,該公司近3年來,投入4000余萬元,實施200項智能化項目改造,不僅提升了生產自動化水平、降低了安全風險,而且有效減輕了崗位職工的勞動強度和勞動密集度。在此基礎上,該公司每年還投入1500多萬元用于環境改善。近年來,該公司建成科研中心盆景園、行政辦公樓西花園、生產園區生態長廊、黨建公園等,并對公共衛生間、停車場、停車棚、智能取餐室等公共設施進行美化改造,為職工工作提供了更多便利。弘揚勞動職業精神,提升職工社會地位體面感。該公司大力弘揚勞模、勞動建設、工匠精神,創新評優評先長效機制,近3年來,先后評選出253名勞模和82名“龍佰工匠”“年度能手”。
搭建滿足員工需求的成長平臺。提供思想政治引領平臺,滿足員工精神需求。該公司每年至少進行兩次思想政治、廉潔文化培訓,常態化開展心理健康培訓,覆蓋公司所有黨員干部員工,抓牢員工政治理論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等。暢通職業素質提升平臺,滿足員工成長需求。該公司深入開展各類勞動技能競賽,構建人才長效激勵機制,投資20多億元建成龍佰管理學院、龍佰研究院和焦作新材料職業學院三大員工技能提升平臺,為公司培養輸送大批技術、技能型后備人才。打造精神文化培塑平臺,滿足員工情感需求。該公司工會及各基層工會常態化開展文體活動,持續完善軟硬件設施,不斷豐富員工精神文化生活。投資1000萬元建成籃球場、網球場、足球場及田徑運動場等20余處。該公司工會牽頭成立瑜伽、太極拳、足球、籃球、騎行等10余個興趣小組,同時每季度開展一次特色文化主題活動,讓職工和家屬了解公司文化、感受企業發展變化。
增強竭誠服務員工宗旨意識。該公司工會不斷強化竭誠服務宗旨意識,針對不同職工群體的特殊情況和不同需要,多策并舉,打造平臺,叫響具有龍佰特色的服務品牌。該公司工會開辦龍佰托育園和暑期托管班,免費為員工子女提供看管、照護、食宿、手工、學習等服務。同時,成立龍佰殘疾人之家,為殘疾員工提供健身、娛樂、休閑活動場所,并配備康復室、心理咨詢室、法律咨詢室、活動室、圖書閱覽室等。實施困難員工服務,近3年來,該公司投入超200萬元幫扶特殊群體,為408名員工發放困難幫扶救助金,為76人申請市醫療互助保障金救助幫扶資金。
(記者李新和)
總值班:呂正軍 |
統 籌:曾琳琳 |
責 編:劉 佳 |
審 核:趙玉玲 |
編 輯:劉 佳 |
!Γ褐x欣汝 |
![]() |
|
![]() |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