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專題
本報記者 韓靜淼
百舸爭流,奮楫者先;千帆競發,創新者勝。
6月18日,焦作科瑞森重裝股份有限公司的大型智能化裝備在廠區試裝完畢,向Metalloinvest進行遠程交付。此舉代表著科瑞森在高端裝備領域的又一次技術性突破和產業鏈的延伸,填補了我省在這項重大裝備上的空白,標志著我省企業在該產品上擁有了與國際企業同臺競爭的能力。
科瑞森是一家圍繞非金屬礦、冶金、物流倉儲設計為龍頭的工程總承包商,是發展高端智能制造和實現產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的服務型制造企業,被工信部評為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國家級服務型制造示范企業等。該公司主營生產各類帶式輸送機、礦山機械、港口機械等五大類20多個系列的300多種成套裝備,產品涉及軌道交通、港口碼頭、礦山、冶金、糧食等多個領域。
裝備制造是我市的傳統優勢產業,市委、市政府歷來高度重視,市第十二次黨代會更是明確提出,打造以高端裝備為首的三大千億級產業集群,全力實現制造業高質量發展。那么,科瑞森在科技創新之路上是如何下好“先手棋”的?
“2003年成立至今,科瑞森從一家傳統的國內制造商,堅持將科技創新放在發展首位,并不斷加大研發投入力度,發展成為今天擁有國內外多個研發機構,著力打造以焦作為總部基地,圍繞非金屬礦、冶金、物流倉儲設計為龍頭的工程總承包商,成為發展高端智能制造和實現產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的服務型制造企業,實現了‘制造+服務+智能化’的轉型,走向了‘國內+國外’的市場,國際市場布局也由發展中國家向‘發展+發達’國家轉型,形成了集工程咨詢、研發設計、智能制造、工程安裝、遠程運維服務為一體的工程總承包完整產業鏈。”科瑞森董事長姚光輝說。
科技創新是贏得未來的關鍵,只有依靠創新才能塑造發展新優勢。
科瑞森在傳統大型輸送裝備的基礎上,建設了智能化遠程運維服務系統、智能巡檢系統、遠程VR模擬系統、PLM產品生命周期管理系統、OA智能化辦公系統、三維CAD計算機輔助設計系統、SAP系統、MOM系統、EDEM離散元仿真系統、Solidworks三維設計系統、Midas Gen建筑結構分析和設計系統、物聯網系統等,實現了公司主要業務流程90%以上信息化覆蓋。
創新引領,數字賦能。發展數字經濟是把握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新機遇的戰略選擇,這賦予企業新的角色定位和時代使命。從構建新發展格局來看,提高數字技術基礎研發能力,打好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盡快實現高水平自立自強,才能把發展數字經濟自主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確保供應鏈、產業鏈自主可控、安全高效。從推動高質量發展來看,數字經濟具有高創新性、強滲透性、廣覆蓋性,不僅是新的經濟增長點,還是改造提升傳統產業的支點,成為構建現代化經濟體系的重要引擎。
科瑞森勇擔創新使命,結合智能化遠程運維服務系統,建立產品全生命周期管理信息平臺,通過集成企業的SAP、PLM、OA等系統數據,實現了從產品的研發設計、加工制造、國內外銷售、安裝調試、遠程運維服務,直至產品報廢全生命周期的管理。建立產品研發設計信息平臺,通過引進CAD、EDEM等系統軟件,建設統一的PLM系統平臺,固化和優化設計研發流程,規范關鍵業務流程,有效縮短產品開發周期。科瑞森數字化研發平臺中的工藝技術參數等部分數據庫與運維管理系統互聯互通。建立產品智能制造管控平臺,科瑞森的智能化生產線和數字化設備采用MOM系統,獲取訂單拆分為工單,控制調度生產車間的物料流轉、生產制造、質量管控、性能分析、績效統計等,使整個生產過程實現互聯互通的信息化管理。產品生產過程中的檔案參數記錄數據庫與智能化遠程運維服務系統互聯互通。建立產品銷售及安裝調試管控平臺,該平臺基于SAP及PLM系統軟件,對產品的銷售訂單、客戶檔案、運輸定位跟蹤、安裝調試記錄等產品銷售和安裝調試信息進行全面信息化管理,并與公司智能化遠程運維服務系統互聯互通。建立智能化遠程運維服務系統平臺,該平臺集運行數據實時監測、視頻監控、遠程控制和參數調節、異常報警系統、歷史數據存儲與查詢等功能于一體,通過PC端和手機微信等方式隨時隨地訪問管理,為設備運營維護單位提供了高效的集中式、透明化、全方位精準運營新模式。
通過五大信息化平臺建設,科瑞森在產業前端設計階段,有效縮短了產品的開發周期;在產業中端生產階段,實現信息化管理,最大程度上提高生產效率;在產業末端運維階段,不僅使效率提高50%以上,還可以將故障信息上傳系統供技術人員查看,為以后的產品設計提供有實際價值的參考數據。
科瑞森以“提質、降本、增效”為目標,按照“數字化、信息化、智能化”發展理念,先后成功開發“隧道掘進連續出渣成套裝備”等可替代進口的新產品5個。有12個新產品被認定為“河南省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其中由公司自主研發的“C型高傾角壓帶式輸送機”被認定為河南省2018年度十大標志性高端裝備。科瑞森對包括緬甸、巴基斯坦、幾內亞等國在內的7個國家10多個國內外項目實施了智能化遠程運維服務。
功以才成,業由才廣。人才是創新的根基,創新驅動實質上是人才驅動。面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誰擁有一流的創新人才,誰就擁有了科技創新的優勢和主導權。以科技創新為第一動力的經濟發展模式,需要一大批既具有科研和原創能力,又能深刻理解、準確把握“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的復合型人才。
科瑞森擁有一支由國內外知名專家組成的散料輸送裝備研發團隊,現有專業技術人員217人,從事研究開發人員132人,其中高級工程師28人、工程師60人。科瑞森為了科技人才保持知識的更新頻率,從而延長人才的創新生命周期,積極提供人才持續學習的機會,將基礎理論學習和應用實踐學習體系相結合,建立了河南省企業技術中心、河南省物料連續輸送裝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河南省智能港口散貨裝卸輸送裝備工業設計中心、河南省智能化散料連續輸送裝備工程研究中心、河南省智能港口散貨裝卸輸送設備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等省級研發平臺,利用一流學術研究幫助創新人才維持理論前沿高度,并助力其將基礎理論研究更好地應用到經濟發展中。
科技創新開出幸福花。目前,科瑞森已承擔實施國家火炬計劃、河南省科技計劃等多項重點科研項目,通過了ISO9001(質量)、ISO14001(環境)、ISO45001(安全)等管理體系認證以及歐盟市場準入的EN1090認證、CE標志和出口俄羅斯的EAC等多項國際認證,已有國外工程施工、化工石油、機電安裝、房屋建筑、物料搬運及倉儲等多類EPC總承包和設計資質,為企業優化資源配置,增強國際競爭力,提供了根本保障。科瑞森已獲得授權專利121項,其中發明專利10項,獲得軟件著作權14項,參與制修訂國家標準3項、行業標準1項。
危機中,唯創新者勝。2021年,在疫情等各種壓力下,科瑞森迎難而上,銷售額達17.5億元,同比增長16.67%;實現營業收入7.50億元,同比增長18.11%;凈利潤6659萬元,同比增長47.39%;納稅額4718萬元,同比增長17.51%。科瑞森的研發費用逐年增加,2021年研發經費投入達2534.19萬元,占營業收入3.41%。2022年預計新增合同額20億元,全年實現營業收入10億元,利潤8500萬元。
“未來,科瑞森將繼續堅持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在技術研發、EPC項目總包、智能化遠程運維服務等方面廣泛開展國際交流與合作,培育企業新的增長極,打造國際領先的現代化散料輸送裝備制造企業。”姚光輝說。
![]() |
![]() |
![]() |
![]() |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本報記者 韓靜淼
百舸爭流,奮楫者先;千帆競發,創新者勝。
6月18日,焦作科瑞森重裝股份有限公司的大型智能化裝備在廠區試裝完畢,向Metalloinvest進行遠程交付。此舉代表著科瑞森在高端裝備領域的又一次技術性突破和產業鏈的延伸,填補了我省在這項重大裝備上的空白,標志著我省企業在該產品上擁有了與國際企業同臺競爭的能力。
科瑞森是一家圍繞非金屬礦、冶金、物流倉儲設計為龍頭的工程總承包商,是發展高端智能制造和實現產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的服務型制造企業,被工信部評為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國家級服務型制造示范企業等。該公司主營生產各類帶式輸送機、礦山機械、港口機械等五大類20多個系列的300多種成套裝備,產品涉及軌道交通、港口碼頭、礦山、冶金、糧食等多個領域。
裝備制造是我市的傳統優勢產業,市委、市政府歷來高度重視,市第十二次黨代會更是明確提出,打造以高端裝備為首的三大千億級產業集群,全力實現制造業高質量發展。那么,科瑞森在科技創新之路上是如何下好“先手棋”的?
“2003年成立至今,科瑞森從一家傳統的國內制造商,堅持將科技創新放在發展首位,并不斷加大研發投入力度,發展成為今天擁有國內外多個研發機構,著力打造以焦作為總部基地,圍繞非金屬礦、冶金、物流倉儲設計為龍頭的工程總承包商,成為發展高端智能制造和實現產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的服務型制造企業,實現了‘制造+服務+智能化’的轉型,走向了‘國內+國外’的市場,國際市場布局也由發展中國家向‘發展+發達’國家轉型,形成了集工程咨詢、研發設計、智能制造、工程安裝、遠程運維服務為一體的工程總承包完整產業鏈。”科瑞森董事長姚光輝說。
科技創新是贏得未來的關鍵,只有依靠創新才能塑造發展新優勢。
科瑞森在傳統大型輸送裝備的基礎上,建設了智能化遠程運維服務系統、智能巡檢系統、遠程VR模擬系統、PLM產品生命周期管理系統、OA智能化辦公系統、三維CAD計算機輔助設計系統、SAP系統、MOM系統、EDEM離散元仿真系統、Solidworks三維設計系統、Midas Gen建筑結構分析和設計系統、物聯網系統等,實現了公司主要業務流程90%以上信息化覆蓋。
創新引領,數字賦能。發展數字經濟是把握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新機遇的戰略選擇,這賦予企業新的角色定位和時代使命。從構建新發展格局來看,提高數字技術基礎研發能力,打好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盡快實現高水平自立自強,才能把發展數字經濟自主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確保供應鏈、產業鏈自主可控、安全高效。從推動高質量發展來看,數字經濟具有高創新性、強滲透性、廣覆蓋性,不僅是新的經濟增長點,還是改造提升傳統產業的支點,成為構建現代化經濟體系的重要引擎。
科瑞森勇擔創新使命,結合智能化遠程運維服務系統,建立產品全生命周期管理信息平臺,通過集成企業的SAP、PLM、OA等系統數據,實現了從產品的研發設計、加工制造、國內外銷售、安裝調試、遠程運維服務,直至產品報廢全生命周期的管理。建立產品研發設計信息平臺,通過引進CAD、EDEM等系統軟件,建設統一的PLM系統平臺,固化和優化設計研發流程,規范關鍵業務流程,有效縮短產品開發周期。科瑞森數字化研發平臺中的工藝技術參數等部分數據庫與運維管理系統互聯互通。建立產品智能制造管控平臺,科瑞森的智能化生產線和數字化設備采用MOM系統,獲取訂單拆分為工單,控制調度生產車間的物料流轉、生產制造、質量管控、性能分析、績效統計等,使整個生產過程實現互聯互通的信息化管理。產品生產過程中的檔案參數記錄數據庫與智能化遠程運維服務系統互聯互通。建立產品銷售及安裝調試管控平臺,該平臺基于SAP及PLM系統軟件,對產品的銷售訂單、客戶檔案、運輸定位跟蹤、安裝調試記錄等產品銷售和安裝調試信息進行全面信息化管理,并與公司智能化遠程運維服務系統互聯互通。建立智能化遠程運維服務系統平臺,該平臺集運行數據實時監測、視頻監控、遠程控制和參數調節、異常報警系統、歷史數據存儲與查詢等功能于一體,通過PC端和手機微信等方式隨時隨地訪問管理,為設備運營維護單位提供了高效的集中式、透明化、全方位精準運營新模式。
通過五大信息化平臺建設,科瑞森在產業前端設計階段,有效縮短了產品的開發周期;在產業中端生產階段,實現信息化管理,最大程度上提高生產效率;在產業末端運維階段,不僅使效率提高50%以上,還可以將故障信息上傳系統供技術人員查看,為以后的產品設計提供有實際價值的參考數據。
科瑞森以“提質、降本、增效”為目標,按照“數字化、信息化、智能化”發展理念,先后成功開發“隧道掘進連續出渣成套裝備”等可替代進口的新產品5個。有12個新產品被認定為“河南省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其中由公司自主研發的“C型高傾角壓帶式輸送機”被認定為河南省2018年度十大標志性高端裝備。科瑞森對包括緬甸、巴基斯坦、幾內亞等國在內的7個國家10多個國內外項目實施了智能化遠程運維服務。
功以才成,業由才廣。人才是創新的根基,創新驅動實質上是人才驅動。面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誰擁有一流的創新人才,誰就擁有了科技創新的優勢和主導權。以科技創新為第一動力的經濟發展模式,需要一大批既具有科研和原創能力,又能深刻理解、準確把握“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的復合型人才。
科瑞森擁有一支由國內外知名專家組成的散料輸送裝備研發團隊,現有專業技術人員217人,從事研究開發人員132人,其中高級工程師28人、工程師60人。科瑞森為了科技人才保持知識的更新頻率,從而延長人才的創新生命周期,積極提供人才持續學習的機會,將基礎理論學習和應用實踐學習體系相結合,建立了河南省企業技術中心、河南省物料連續輸送裝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河南省智能港口散貨裝卸輸送裝備工業設計中心、河南省智能化散料連續輸送裝備工程研究中心、河南省智能港口散貨裝卸輸送設備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等省級研發平臺,利用一流學術研究幫助創新人才維持理論前沿高度,并助力其將基礎理論研究更好地應用到經濟發展中。
科技創新開出幸福花。目前,科瑞森已承擔實施國家火炬計劃、河南省科技計劃等多項重點科研項目,通過了ISO9001(質量)、ISO14001(環境)、ISO45001(安全)等管理體系認證以及歐盟市場準入的EN1090認證、CE標志和出口俄羅斯的EAC等多項國際認證,已有國外工程施工、化工石油、機電安裝、房屋建筑、物料搬運及倉儲等多類EPC總承包和設計資質,為企業優化資源配置,增強國際競爭力,提供了根本保障。科瑞森已獲得授權專利121項,其中發明專利10項,獲得軟件著作權14項,參與制修訂國家標準3項、行業標準1項。
危機中,唯創新者勝。2021年,在疫情等各種壓力下,科瑞森迎難而上,銷售額達17.5億元,同比增長16.67%;實現營業收入7.50億元,同比增長18.11%;凈利潤6659萬元,同比增長47.39%;納稅額4718萬元,同比增長17.51%。科瑞森的研發費用逐年增加,2021年研發經費投入達2534.19萬元,占營業收入3.41%。2022年預計新增合同額20億元,全年實現營業收入10億元,利潤8500萬元。
“未來,科瑞森將繼續堅持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在技術研發、EPC項目總包、智能化遠程運維服務等方面廣泛開展國際交流與合作,培育企業新的增長極,打造國際領先的現代化散料輸送裝備制造企業。”姚光輝說。
![]() |
|
![]() |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