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观看中文字幕_亚洲美女网站_国产精品久久久免费_aaa国产大片_国产一区2区_99热这里都是精品

二維碼

掃一掃加入微信公眾號

Top
網站首頁 新聞 國內 國際 河南 焦作
時政要聞 專題 直播 網視 網談 網評
今日頭條 汽車 旅游 經濟 美食
焦作關注 房產 娛樂 體育 市場
 焦作日報 手機報 經典微視頻
 焦作晚報 “焦作+”客戶端
 經典山陽 小記者 焦作論壇
 網上投稿 記 協 訂報服務
  您現在的位置: 焦作網 > 新聞推薦 > 頭條 > 正文

新聞推薦

開年經濟工作述評:靠實干開創更加美好的未來
更新時間:2023-2-6 16:38:41    來源:人民日報

原標題:靠實干開創更加美好的未來——開年經濟工作述評

新的春天,展現在我們面前的,是一個生機勃勃的中國。

1月28日,春節假期后首個工作日——

上海,全市優化營商環境建設大會召開,195項任務舉措,釋放打造國際一流營商環境、服務市場加快發展的強烈信號;

廣東,全省高質量發展大會以視頻直播形式開至各地市、縣(市區),分會場2.5萬人參會,扎實謀開局、全力促發展;

陜西,一季度重點項目集中開工儀式舉行,795個省市重點項目,年度投資2285億元,開啟奮躍而上、真抓實干新圖景;

…………

拿出“拼”的精神、“闖”的勁頭、“實”的作風。放眼各地,一系列部署舉措密集落地,一個個重大項目接踵推進,經濟暖流不斷涌動,發展脈動愈發強勁。

習近平總書記在2023年春節團拜會上發表重要講話指出:“2023年是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希望與挑戰并存。我們要堅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更好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更好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更好統籌發展和安全,全面深化改革開放,努力實現經濟運行整體好轉,推動人民生活持續改善。只要我們堅定信心、頑強拼搏,就一定能夠實現新征程的良好開局。”

1月3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體學習時強調:“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是立足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統籌發展和安全作出的戰略決策,是把握未來發展主動權的戰略部署。只有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才能夯實我國經濟發展的根基、增強發展的安全性穩定性,才能在各種可以預見和難以預見的狂風暴雨、驚濤駭浪中增強我國的生存力、競爭力、發展力、持續力,確保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程不被遲滯甚至中斷,勝利實現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目標。”

2023年是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

開局關乎全局,起步決定后程。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大江南北,各行各業,干部群眾擁抱春光,埋頭苦干,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努力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開好局起好步。

強農業,鄉村振興全面推進

農業現代化,冬日不再閑。

山東壽光東華蔬菜合作社,一排排大棚整齊排列,西紅柿、黃瓜長勢喜人。“這段時間蔬菜需求量大,大棚倒茬生產得抓緊。”合作社負責人龐東帶著鄉親們將剛采摘的一箱箱新鮮蔬菜裝車發貨,銷往北京、上海等地。

向設施農業要食物,菜籃子供得上、供得優。東華蔬菜合作社每年銷售蔬菜量3.5萬噸左右。像這樣的合作社,壽光有1500多家,蔬菜種植面積60萬畝,種植蔬菜品種20多類,日產量達1萬噸以上,持續擦亮“壽光蔬菜”的金字招牌。

江西遂川縣雩田鎮高標準農田建設現場,人來車往。鄉親們忙著挖蓄水池、平整土地,整修排灌溝渠。

“稻谷種在項目區,旱能澆、澇能排,去年高溫干旱沒減產,每畝地還增收了100多斤。”雩田鎮種糧大戶郭唐生說,“農田改造提升,稻油壓茬種,今年繼續奔著豐收去。”

日前,江西省下達2023年全省高標準農田建設任務:計劃新建高標準農田150萬畝、改造提升高標準農田110萬畝,統籌發展高效節水灌溉18萬畝。

“這個好消息給鄉親們鼓了勁!”遂川縣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郭小龍介紹,遂川將加大資金投入和落細管護措施,加快建設進度,改造提升現有農田質量,帶動機械化生產,提高種糧效益。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鉚足干勁,抓好以鄉村振興為重心的‘三農’各項工作,大力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為加快建設農業強國而努力奮斗。”

1月3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體學習時強調:“充分發揮鄉村作為消費市場和要素市場的重要作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推進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城鎮化建設,推動城鄉融合發展,增強城鄉經濟聯系,暢通城鄉經濟循環。”

應變局、開新局的一條重要經驗是穩住農業基本盤、守好“三農”基礎。

2022年,面對國際國內復雜形勢,我國糧食生產實現“十九連豐”,中國人的飯碗端得更牢了。當前,我國經濟恢復的基礎尚不牢固,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仍然較大。越是面對風險挑戰,越要發揮好“三農”的壓艙石作用。

強國必先強農,農強方能國強。農業農村部相關負責人表示,2023年,要堅持把抓好糧食生產作為“三農”工作的首要任務,努力以新一輪千億斤糧食產能提升行動為抓手,著力穩定糧食播種面積,努力擴大大豆油料,主攻提高單產,全力以赴保持糧食穩產增產好勢頭。

壓實責任,落細措施,冬閑變冬忙。

沃野田疇,接續冬種冬管,升級農田水利,動手春耕備耕。藏糧于地,藏糧于技,穩固大國糧倉根基。在糧食安全黨政同責考核中,農業農村部將加大面積產量和種植結構權重,進一步壓實地方黨委政府政治責任。高標準農田將新建4500萬畝、改造提升3500萬畝;確保糧食面積穩定在17.7億畝以上、力爭有增加。

延伸產業鏈,貫通農文旅,推動鄉村產業全鏈條升級。

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重中之重。2022年鄉村產業培育壯大,預計規模以上農產品加工業營業收入超過18.5萬億元、增長4%左右。今年,各地堅持強龍頭、補鏈條、興業態、樹品牌,做好“土特產”文章,向開發農業多種功能、挖掘鄉村多元價值要效益,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要效益,增強市場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

興產業、穩就業、促創業,多措并舉拓寬農民增收致富渠道。

“合作社帶領鄉親們勇闖市場,去年何家溝香菇銷入北京等地,分紅漲了一大截,戶均分紅4431元。”在甘肅康樂縣,中建二局派駐該縣何家溝村的第一書記吳承坤說,村里計劃引進多個龍頭企業,壯大集體合作經濟組織,同時讓鄉親們分享更多產業增值收益。

“我們將進一步加大力度,強化措施落實,在拓寬農民增收致富渠道上下功夫。”農業農村部總農藝師、發展規劃司司長曾衍德說。

擴內需,消費活力不斷增強

市場人氣旺,新春新氣象。

舞蹈表演、川劇變臉、非遺皮影……北京朝陽區富力廣場上,好戲不斷、精彩連連。融入雪花、福兔等元素的新年主題燈光,扮靚商場內外。消費者購物就餐之余,既能觀看特色演出,還能現場參與做糖畫、捏面人、畫臉譜等民俗互動,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

“人氣旺了,煙火氣回來啦!”富力廣場內一家餐廳的負責人李瀟說,到了用餐高峰時間,堂食顧客需要在門口排隊等號。

新春伊始,北京推出一系列各具特色的消費活動:銀泰百貨舉辦新春花燈會,帶人們“穿越”到詩情畫意的古風場景中;坐落于大興區的大型購物商場薈聚中心開設新春市集,吸引了眾多消費者;前門大街特色文化街區,帶來“老字號”商戶探寶、國風年貨市集等新體驗……北京市商務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全市開展千余項促消費活動,西城、石景山、順義、昌平等區和各類市場主體,發放餐飲、零售、汽車、冰雪等品類消費券,帶動消費快速回暖。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將增強國內消費對經濟發展的基礎性作用,積極建設更加活躍的國內市場,為中國經濟發展提供支撐,為世界經濟增長擴大空間。”

1月3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體學習時強調:“建立和完善擴大居民消費的長效機制,使居民有穩定收入能消費、沒有后顧之憂敢消費、消費環境優獲得感強愿消費。”

去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把恢復和擴大消費擺在優先位置。增強消費能力,改善消費條件,創新消費場景。多渠道增加城鄉居民收入,支持住房改善、新能源汽車、養老服務等消費。”

消費早已成為我國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

2022年,我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實現44萬億元,市場銷售規模基本穩定。近年來,雖受新冠疫情等因素影響,居民消費有所波動,但綜合來看,我國擴大消費仍具備諸多有利條件。我們有14億多人口,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突破1.2萬美元。

新的一年,各地區各部門把恢復和擴大消費擺在優先位置,采取強有力措施,增強消費能力,改善消費條件,創新消費場景,加快釋放消費潛力。

政策發力,增強消費意愿。

“用著更加節能環保,還能享受政策補貼,我打算購買這款綠色智能空調。”上海楊浦區居民郝杰說。1月29日,上海市發布《上海市提信心擴需求穩增長促發展行動方案》,在恢復和提振消費行動方面,對消費者購買綠色智能家電的,給予支付額10%、最高1000元的一次性補貼。

完善設施,改善消費條件。

“充電方便多了,買新能源車心里更踏實。”湖南長沙市市民蔡佳說。長沙市不斷完善新能源充電設施,給使用新能源車創造了良好條件。各地積極改善消費條件,支持住房改善、新能源汽車、養老服務等消費,激發更大消費動力。

創新供給,豐富消費場景。

“文旅融合不僅讓景區更有活力,也讓游客更多體驗到傳統文化的魅力。”在河南鄭州,觀看“只有河南·戲劇幻城”沉浸式文旅戲劇的上海游客何華說,傳承黃河文化、講述黃河故事,這樣的文旅融合新產品受歡迎。各地提高產品和服務供給質量,推動供需在更高水平上實現良性循環,進一步釋放消費潛力。

商務部相關負責人表示,新的一年,將貫徹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研究市場需求,精準施策,努力恢復和擴大消費,不斷增強消費對經濟發展的基礎性作用。

穩投資,重大項目施工正酣

起步即沖刺,實干開新局。

青海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西臺吉乃爾湖,氣溫低至零下10攝氏度。走進中信昆侖鋰業(青海)有限公司車間,年產2萬噸電池級碳酸鋰產線卻十分火熱。經由預處理、吸附、過濾等多道工序,一批批碳酸鋰產品源源不斷下線。

2022年12月底,該公司第二條萬噸生產線成功投運,成為國內目前單體產能最大、低碳智能化的電池級碳酸鋰項目。中信昆侖鋰業董事長俞章法介紹,青海冬季漫長,全年有效施工期僅半年,還面臨疫情、汛情等挑戰。他們迎難而上,設計施工齊頭并進,僅用9個月時間就完成了建設任務。

“目前產線正在緊張調試運營中,產能已達目標的70%,爭取一季度實現達標達產。”俞章法說,新的一年將追加投資30億元,一是對這兩條萬噸生產線進行升級改造,二是新建一條吸附加膜工藝萬噸電池級碳酸鋰生產線。“力爭當年全面投產,既能滿足下游新能源汽車市場旺盛需求,也為保障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注入強勁動力。”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把實體經濟特別是制造業做強做優,發揮重大投資項目帶動作用”。

1月3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體學習時強調:“完善擴大投資機制,拓展有效投資空間,適度超前部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擴大高技術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投資,持續激發民間投資活力。”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通過政府投資和政策激勵有效帶動全社會投資,加快實施‘十四五’重大工程,加強區域間基礎設施聯通。”

穩投資,就是穩經濟、穩增長。

2022年,我國固定資產投資規模突破57萬億元,比上年增長5.1%,增速比2021年加快0.2個百分點。“我國投資潛力巨大、投資空間廣闊、創新發展投資動力充足,2023年投資有望保持繼續增長。”國家統計局局長康義表示。

人勤春早開工忙,重大工程挑大梁。新年伊始,一項項重大工程接連開工,一批批項目緊張推進,促進投資穩定增長、著力擴大國內需求,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基礎設施投資建設掀起熱潮。

在江西,昌景黃高鐵正進入全線鋪軌階段,這條串聯起江西、安徽兩省多地的高速鐵路,將成為又一條連通長三角的大動脈。在廣東,全長24公里的深中通道搶抓工期,全面開啟鋼橋面鋪裝,單日鋪裝面積超2.23萬平方米,刷新世界紀錄。

新基建投資全面起勢。

翻看各地2023年的重大建設項目清單,5G、工業互聯網、數據中心等成為熱詞。安徽提出加快蕪湖數據中心集群建設,湖北把新建5G基站2萬個以上作為投資目標,福建實施新型基礎設施“強基”行動,培育跨行業跨領域工業互聯網平臺。

優結構鍛長板,制造業投資持續加碼。

浙江湖州,方正電機新能源汽車電驅百億級項目加快落地,目前一期工程已基本完工,預計年產值達150億元。遼寧沈陽,今年首批確定的超30個百億元的重大項目,產業轉型和創新驅動的產業項目有13個,占比近一半。

“通過政府投資引導,吸引和帶動社會資本參與,支持一大批符合發展和民生需要的重大項目建設,既有利于持續擴大內需,也有助于補短板調結構穩增長。”國家發展改革委國際合作中心副主任付保宗說。

保就業,民生底線兜牢兜緊

民生無小事,枝葉總關情。

1月30日,浙江溫州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帶隊,20家溫州企業搭飛機、坐大巴,從浙南海濱出發,跨越2000多公里,在四川開展駐點招工。

“走出去招工。”浙江溫州市人社局有關負責人說,“我們要搶抓務工人員返崗復工‘黃金期’,跑好兔年穩經濟第一棒。”

1月31日,湖南吉首世紀廣場人頭攢動。“老鄉,這是福州的企業和崗位情況,工資待遇和福利保障都不錯,環境也很好。” 遠道而來的工作人員熱情地向求職者發放宣傳材料。

1月28日至2月5日,福州市攜手四川、云南、貴州、湖南、甘肅和寧夏等省份,組織20余場招聘活動,為當地群眾提供崗位5000余個。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維護人民根本利益,增進民生福祉,不斷實現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讓現代化建設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社會政策要兜牢民生底線。落實落細就業優先政策,把促進青年特別是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及時有效緩解結構性物價上漲給部分困難群眾帶來的影響。”

線上線下齊發力,春風送崗穩就業。

“第一次坐‘務工專列’去上班,開心。政府部門上門接送、免費訂票,太方便了。”拎著行李,重慶永川區板橋鎮村民夏前奎腳步輕快。

元宵佳節,安徽馬鞍山市大潤發超市內,理貨員王英正認真整理著貨架上的商品。今年1月,馬鞍山市花山區人社部門通過摸排發現,王英正年齡偏大、缺乏技能、就業困難,第一時間為她推薦了這個崗位。“既能掙錢又能照顧家人,日子更有奔頭了。”王英正說。

新年開啟,人社部等11部門聯合開展了“2023年春風行動暨就業援助月”活動,集中為農村勞動者和城鎮就業困難人員進行就業幫扶。

數據顯示,截至1月31日,已累計舉辦各類招聘活動約1.6萬場,發布崗位近1000萬個,為全年保就業、穩就業開好頭、起好步。

用心用力優服務,多措并舉促增收。

山東聊城陽谷縣,陽光國賓府項目建設現場機聲隆隆、塔吊揮舞。

“多虧縣里的以工代賑項目,我才有份好收入。”放下手中的活計,建筑工人孔慶山難掩激動,“如今每月收入6000多元,老人治病、孩子上學有保障,全家都安心了。”

在陽光國賓府項目,像孔慶山這樣的返鄉農民工有上百人。“塔吊工、瓦工、鋼筋工、焊工各類工種都招,日薪可達300元。”工程項目負責人張坤說。

2022年,各地通過實施以工代賑項目等方式,帶動超過500萬名群眾就地務工,人均增收超過8000元。新修訂的《國家以工代賑管理辦法》將于2023年3月1日起正式施行,開發公益性崗位,助力貧困群眾就近就業增收,托底安置保基本,惠民力度更大。

“新一年,要更好發揮以工代賑項目帶動就業增收的作用,盡可能多地為他們發放勞務報酬。”國家發展改革委地區振興司有關負責人說。

廣擴渠道拓崗位,助力大學生就業。

2月3日,山東青島正式啟動春季高校畢業生專場招聘,吸引320家企業提供7000余個崗位。“合適的崗位有所增加,相信一定能找到滿意的工作。”2023屆碩士畢業生王曉梅說。

數據顯示,2023屆全國高校畢業生預計達到1158萬人,同比增加82萬人。聯合開展促就業“國聘行動”,集中發布優質就業崗位;推出就業指導公開課,繼續實施百萬就業見習崗位募集計劃……各地區各部門高度重視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不斷加大政策支持、服務保障、平臺支撐,多渠道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

保供穩價安民心,兜牢底線惠民生。

一天上市量飆升6600噸!1月29日,北京新發地農產品批發市場蔬菜上市量上升到1.75萬噸,首都“菜籃子”供應足。

新發地菜花經營商戶孫燕燕每天銷售的菜花達6車120噸,永輝、物美、華冠、菜鮮果美都是她的客戶。

“目前茄子貨源充足,正源源不斷地調往新發地市場。”新發地茄子經營商戶李軍說。

穩生產,夯實大宗商品保供穩價基礎;暢鏈條,保障產業鏈供應鏈穩定;保供應,確保民生物資有效保障……新一年,各地區各部門正延續好政策、創新實舉措,持續做好保供穩價工作,兜牢基本民生底線。

抓改革,發展動能持續釋放

改革再深化,發展再提質。

2月1日,證監會發布通知,全面實行股票發行注冊制改革正式啟動。全面實行股票發行注冊制后,將在完善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方面邁出新的步伐。

“現在辦業務非常省事,相關流程都有人詳細解答,來一趟啥事都能辦利索。”在吉林長春市朝陽區政務服務中心大廳里,長春市一家藥房連鎖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員拿著辦好的審批手續,興奮地對記者說。

1月28日,吉林召開全省大會,著力優環境強信心、抓項目謀發展、拼經濟促振興。其中,在建設統一開放的市場準入準營環境方面,提出深化企業開辦“網上辦、一日辦、免費辦”,統一全省市場主體登記文書規范和審核標準,深化“證照分離”“證照一碼通”改革,探索新業態個體工商戶“集群注冊”,減少外貿企業經營限制,讓市場準入準營環境更加公開、透明、可預期。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用好改革這個關鍵一招,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加強改革系統集成、協同高效,鞏固和深化解決體制性障礙、機制性梗阻、創新性政策方面的改革成果,在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取得新突破。”

1月3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體學習時強調:“要堅持問題導向和系統觀念,著力破除制約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的主要矛盾和問題,全面深化改革,推進實踐創新、制度創新,不斷揚優勢、補短板、強弱項。”

統籌擴大內需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近日,江蘇南京市民郭婷搬進新房,全屋的定制家具、整套的智能家居,大幅提升了居住舒適度。“以前經常碰到出門忘帶鑰匙的煩惱,現在換成了智能門鎖,用密碼就能開門,再也不用擔心了。”郭婷說。

產品有新意,市場添活力。開年以來,各地更好統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擴大內需,著手推出更多新政策、新措施,提升供給體系對國內需求適配性,把經濟發展中的堵點、難點、空白點轉化為增長點。

加快科技自立自強步伐,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

杭州富陽,國家電網自主研發的世界首個高壓大容量低頻換頻站突破關鍵技術瓶頸、實現首次運行模式切換;廣西玉林,二十輥不銹鋼冷軋機組在廣西柳鋼成功完成冷聯動試車。

抓創新就是抓發展,謀創新就是謀未來。兔年新春,科技創新捷報頻頻,中國經濟點燃創新引擎。不負春光、只爭朝夕,通過持續深化改革,健全新型舉國體制,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優化配置創新資源,使我國在重要科技領域成為全球領跑者,在前沿交叉領域成為開拓者,更好積蓄起支撐經濟穩中向好的磅礴力量。

切實落實“兩個毫不動搖”,著力發展實體經濟。

江淮腹地,“中國聲谷”。科大訊飛智能語音實驗室里,研發人員加緊突破新一代語音合成系統和多模態交互技術;

荊楚大地,“中國光谷”。TCL華星武漢基地內,國內首款用于智能手機領域的2K高頻PWM柔性屏穩定量產;

鵬城深圳,開放前沿。廣東深圳聯想集團南方智能制造基地,生產線上268臺機械手臂和自動導航小車高效協作,一臺臺嶄新的筆記本電腦及服務器快速下線……

深化國資國企改革,提高國企核心競爭力。依法保護民營企業產權和企業家權益。傳統產業加快升級,新興產業不斷壯大,新型工業化加速推進,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數字產業集群正茁壯成長,為推動我國經濟開好局、起好步,邁向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全面推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

2月1日,山東東營東營區六戶鎮黃河口都市農業文旅綜合體里,草莓大棚成了熱門打卡地——前來采摘游玩的游客排起了長隊。“基礎設施提升,村容村貌改善,鄉村游吸引來更多城里客。”大棚經營者蔣衛平說,現在每天都有300多人來采摘,發展鄉村游的信心更足了。

構建新發展格局,農村市場巨大,大有可為。開年以來,各地深化農村改革。拿出更多實招硬招,加快激活農村市場、釋放農村消費潛力,擴大電子商務和物流快遞的農村覆蓋率,推進文旅融合,繼續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要效益,推動區域協調發展,暢通工農城鄉循環,促進國內大循環。

走過千山萬水,仍需跋山涉水。

深入推進改革創新,著力破解深層次體制機制障礙,就能不斷彰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勢,不斷增強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動力和活力,把我國制度優勢更好轉化為國家治理效能。

促開放,合作共贏道路寬廣

開放上臺階,力促開門紅。

產線一字排開、工人有序作業,浙江寧波市海曙區的君禾泵業股份有限公司格外繁忙。“在手訂單排到3月底,新年迎來開門紅。”公司總經理張君波說。

“要堅定信心,埋頭苦干。”張君波表示。組建北美營銷中心,加快布局“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等新興市場,做大貿易合作“朋友圈”……2022年,君禾泵業在亞非拉市場銷售額同比增長28.15%,遠超預期。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依托我國超大規模市場優勢,以國內大循環吸引全球資源要素,增強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聯動效應,提升貿易投資合作質量和水平。”

1月3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體學習時強調:“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穩步推動規則、規制、管理、標準等制度型開放,增強在國際大循環中的話語權。”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更大力度推動外貿穩規模、優結構,更大力度促進外資穩存量、擴增量,培育國際經貿合作新增長點。”

穩外貿穩外資是我國推動高水平對外開放、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的內在要求。

2022年,面對國內外多重超預期因素影響,我國外貿外資頂住壓力,全年進出口總值首次突破40萬億元關口,連續6年保持世界第一大貨物貿易國地位,實際使用外資金額突破1.2萬億元,雙雙再創歷史新高,實現量穩質升。

2023年,外部環境仍然復雜嚴峻,給我國經濟帶來的影響加深。“正視這些困難挑戰的同時,也要看到我國經濟韌性強、潛力大、活力足,長期向好的基本面不變,要更加堅定信心,推動開放型經濟躍上新水平。” 海關總署相關負責人說。

擴準入,出臺更多惠企政策。

1月1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商務部發布的《鼓勵外商投資產業目錄(2022年版)》正式生效施行,更多惠企政策出臺;前不久,沈陽、南京等6地獲批開展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服務業對外開放按下快進鍵;鼓勵外商在華設立研發中心,商務部、科技部等21個部門研究提出16條政策措施,擴大國際科技交流合作……在更高起點上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中國開放的大門只會越開越大。

優服務,打造一流營商環境。

新的一年,在各地兩會的熱議話題中,“營商環境”是高頻詞。黑龍江提出,構建新型政商關系,讓國有企業敢干、民營企業敢闖、外資企業敢投;浙江實施營商環境“一號改革工程”;河北加快健全產權保護、市場準入、公平競爭等制度,深入開展全域營商環境綜合評價。

“中國以開放的姿態,不斷優化外資企業營商環境,中國市場對外資企業的吸引力將會越來越強。”韓國中國經濟觀測研究所所長樸漢真認為,中國提出進一步落實好外資企業國民待遇等舉措,將令外資企業更有信心。

促合作,便利國際經貿往來。

出海參加展會、招商引資;鼓勵外商來華考察調研、深化合作……各地區各部門“走出去”“引進來”多管齊下。商務部表示,將指導各地組織開展投資促進活動,依托雙邊投資促進工作機制和駐外經商機構等,搭建跨國公司與地方招商引資溝通交流平臺,為國際經貿合作提供更多便利。

新征程上,開放的中國奮躍而上、奔跑前行,持續釋放的勃勃生機讓世界矚目。

近段時間以來,高盛集團、摩根士丹利、瑞銀集團、野村證券等多家國際投資機構紛紛上調2023年中國經濟增速預測。越開放越自信、越自信越開放的中國,必將以自身發展為世界創造更多機遇,為世界經濟企穩復蘇提供強大動能。

習近平總書記在2023年春節團拜會上指出,“大道至簡,實干為要。新征程是充滿光榮和夢想的遠征,沒有捷徑,唯有實干。”“我們靠實干創造了輝煌的過去,還要靠實干開創更加美好的未來。”

歷史不會辜負實干者。

我們要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堅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更好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更好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更好統籌發展和安全,全面深化改革開放,努力實現經濟運行整體好轉。

堅定信心,真抓實干,踏上新征程,向著新目標,奮楫再出發。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增強發展的安全性主動權,我們一定能夠實現新征程的良好開局!

(本報記者杜海濤、王珂、李心萍、常欽、韓鑫、羅珊珊)

文章編輯:陳婷 
焦作網免責聲明:

本網所有稿件,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轉載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如有異議請聯系我們即可處理。
刊發、轉載的稿件,作者可聯系本網申領稿酬。


開年經濟工作述評:靠實干開創更加美好的未來
2023-2-6 16:38:41    來源:人民日報

原標題:靠實干開創更加美好的未來——開年經濟工作述評

新的春天,展現在我們面前的,是一個生機勃勃的中國。

1月28日,春節假期后首個工作日——

上海,全市優化營商環境建設大會召開,195項任務舉措,釋放打造國際一流營商環境、服務市場加快發展的強烈信號;

廣東,全省高質量發展大會以視頻直播形式開至各地市、縣(市區),分會場2.5萬人參會,扎實謀開局、全力促發展;

陜西,一季度重點項目集中開工儀式舉行,795個省市重點項目,年度投資2285億元,開啟奮躍而上、真抓實干新圖景;

…………

拿出“拼”的精神、“闖”的勁頭、“實”的作風。放眼各地,一系列部署舉措密集落地,一個個重大項目接踵推進,經濟暖流不斷涌動,發展脈動愈發強勁。

習近平總書記在2023年春節團拜會上發表重要講話指出:“2023年是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希望與挑戰并存。我們要堅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更好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更好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更好統籌發展和安全,全面深化改革開放,努力實現經濟運行整體好轉,推動人民生活持續改善。只要我們堅定信心、頑強拼搏,就一定能夠實現新征程的良好開局。”

1月3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體學習時強調:“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是立足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統籌發展和安全作出的戰略決策,是把握未來發展主動權的戰略部署。只有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才能夯實我國經濟發展的根基、增強發展的安全性穩定性,才能在各種可以預見和難以預見的狂風暴雨、驚濤駭浪中增強我國的生存力、競爭力、發展力、持續力,確保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程不被遲滯甚至中斷,勝利實現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目標。”

2023年是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

開局關乎全局,起步決定后程。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大江南北,各行各業,干部群眾擁抱春光,埋頭苦干,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努力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開好局起好步。

強農業,鄉村振興全面推進

農業現代化,冬日不再閑。

山東壽光東華蔬菜合作社,一排排大棚整齊排列,西紅柿、黃瓜長勢喜人。“這段時間蔬菜需求量大,大棚倒茬生產得抓緊。”合作社負責人龐東帶著鄉親們將剛采摘的一箱箱新鮮蔬菜裝車發貨,銷往北京、上海等地。

向設施農業要食物,菜籃子供得上、供得優。東華蔬菜合作社每年銷售蔬菜量3.5萬噸左右。像這樣的合作社,壽光有1500多家,蔬菜種植面積60萬畝,種植蔬菜品種20多類,日產量達1萬噸以上,持續擦亮“壽光蔬菜”的金字招牌。

江西遂川縣雩田鎮高標準農田建設現場,人來車往。鄉親們忙著挖蓄水池、平整土地,整修排灌溝渠。

“稻谷種在項目區,旱能澆、澇能排,去年高溫干旱沒減產,每畝地還增收了100多斤。”雩田鎮種糧大戶郭唐生說,“農田改造提升,稻油壓茬種,今年繼續奔著豐收去。”

日前,江西省下達2023年全省高標準農田建設任務:計劃新建高標準農田150萬畝、改造提升高標準農田110萬畝,統籌發展高效節水灌溉18萬畝。

“這個好消息給鄉親們鼓了勁!”遂川縣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郭小龍介紹,遂川將加大資金投入和落細管護措施,加快建設進度,改造提升現有農田質量,帶動機械化生產,提高種糧效益。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鉚足干勁,抓好以鄉村振興為重心的‘三農’各項工作,大力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為加快建設農業強國而努力奮斗。”

1月3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體學習時強調:“充分發揮鄉村作為消費市場和要素市場的重要作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推進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城鎮化建設,推動城鄉融合發展,增強城鄉經濟聯系,暢通城鄉經濟循環。”

應變局、開新局的一條重要經驗是穩住農業基本盤、守好“三農”基礎。

2022年,面對國際國內復雜形勢,我國糧食生產實現“十九連豐”,中國人的飯碗端得更牢了。當前,我國經濟恢復的基礎尚不牢固,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仍然較大。越是面對風險挑戰,越要發揮好“三農”的壓艙石作用。

強國必先強農,農強方能國強。農業農村部相關負責人表示,2023年,要堅持把抓好糧食生產作為“三農”工作的首要任務,努力以新一輪千億斤糧食產能提升行動為抓手,著力穩定糧食播種面積,努力擴大大豆油料,主攻提高單產,全力以赴保持糧食穩產增產好勢頭。

壓實責任,落細措施,冬閑變冬忙。

沃野田疇,接續冬種冬管,升級農田水利,動手春耕備耕。藏糧于地,藏糧于技,穩固大國糧倉根基。在糧食安全黨政同責考核中,農業農村部將加大面積產量和種植結構權重,進一步壓實地方黨委政府政治責任。高標準農田將新建4500萬畝、改造提升3500萬畝;確保糧食面積穩定在17.7億畝以上、力爭有增加。

延伸產業鏈,貫通農文旅,推動鄉村產業全鏈條升級。

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重中之重。2022年鄉村產業培育壯大,預計規模以上農產品加工業營業收入超過18.5萬億元、增長4%左右。今年,各地堅持強龍頭、補鏈條、興業態、樹品牌,做好“土特產”文章,向開發農業多種功能、挖掘鄉村多元價值要效益,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要效益,增強市場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

興產業、穩就業、促創業,多措并舉拓寬農民增收致富渠道。

“合作社帶領鄉親們勇闖市場,去年何家溝香菇銷入北京等地,分紅漲了一大截,戶均分紅4431元。”在甘肅康樂縣,中建二局派駐該縣何家溝村的第一書記吳承坤說,村里計劃引進多個龍頭企業,壯大集體合作經濟組織,同時讓鄉親們分享更多產業增值收益。

“我們將進一步加大力度,強化措施落實,在拓寬農民增收致富渠道上下功夫。”農業農村部總農藝師、發展規劃司司長曾衍德說。

擴內需,消費活力不斷增強

市場人氣旺,新春新氣象。

舞蹈表演、川劇變臉、非遺皮影……北京朝陽區富力廣場上,好戲不斷、精彩連連。融入雪花、福兔等元素的新年主題燈光,扮靚商場內外。消費者購物就餐之余,既能觀看特色演出,還能現場參與做糖畫、捏面人、畫臉譜等民俗互動,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

“人氣旺了,煙火氣回來啦!”富力廣場內一家餐廳的負責人李瀟說,到了用餐高峰時間,堂食顧客需要在門口排隊等號。

新春伊始,北京推出一系列各具特色的消費活動:銀泰百貨舉辦新春花燈會,帶人們“穿越”到詩情畫意的古風場景中;坐落于大興區的大型購物商場薈聚中心開設新春市集,吸引了眾多消費者;前門大街特色文化街區,帶來“老字號”商戶探寶、國風年貨市集等新體驗……北京市商務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全市開展千余項促消費活動,西城、石景山、順義、昌平等區和各類市場主體,發放餐飲、零售、汽車、冰雪等品類消費券,帶動消費快速回暖。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將增強國內消費對經濟發展的基礎性作用,積極建設更加活躍的國內市場,為中國經濟發展提供支撐,為世界經濟增長擴大空間。”

1月3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體學習時強調:“建立和完善擴大居民消費的長效機制,使居民有穩定收入能消費、沒有后顧之憂敢消費、消費環境優獲得感強愿消費。”

去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把恢復和擴大消費擺在優先位置。增強消費能力,改善消費條件,創新消費場景。多渠道增加城鄉居民收入,支持住房改善、新能源汽車、養老服務等消費。”

消費早已成為我國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

2022年,我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實現44萬億元,市場銷售規模基本穩定。近年來,雖受新冠疫情等因素影響,居民消費有所波動,但綜合來看,我國擴大消費仍具備諸多有利條件。我們有14億多人口,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突破1.2萬美元。

新的一年,各地區各部門把恢復和擴大消費擺在優先位置,采取強有力措施,增強消費能力,改善消費條件,創新消費場景,加快釋放消費潛力。

政策發力,增強消費意愿。

“用著更加節能環保,還能享受政策補貼,我打算購買這款綠色智能空調。”上海楊浦區居民郝杰說。1月29日,上海市發布《上海市提信心擴需求穩增長促發展行動方案》,在恢復和提振消費行動方面,對消費者購買綠色智能家電的,給予支付額10%、最高1000元的一次性補貼。

完善設施,改善消費條件。

“充電方便多了,買新能源車心里更踏實。”湖南長沙市市民蔡佳說。長沙市不斷完善新能源充電設施,給使用新能源車創造了良好條件。各地積極改善消費條件,支持住房改善、新能源汽車、養老服務等消費,激發更大消費動力。

創新供給,豐富消費場景。

“文旅融合不僅讓景區更有活力,也讓游客更多體驗到傳統文化的魅力。”在河南鄭州,觀看“只有河南·戲劇幻城”沉浸式文旅戲劇的上海游客何華說,傳承黃河文化、講述黃河故事,這樣的文旅融合新產品受歡迎。各地提高產品和服務供給質量,推動供需在更高水平上實現良性循環,進一步釋放消費潛力。

商務部相關負責人表示,新的一年,將貫徹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研究市場需求,精準施策,努力恢復和擴大消費,不斷增強消費對經濟發展的基礎性作用。

穩投資,重大項目施工正酣

起步即沖刺,實干開新局。

青海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西臺吉乃爾湖,氣溫低至零下10攝氏度。走進中信昆侖鋰業(青海)有限公司車間,年產2萬噸電池級碳酸鋰產線卻十分火熱。經由預處理、吸附、過濾等多道工序,一批批碳酸鋰產品源源不斷下線。

2022年12月底,該公司第二條萬噸生產線成功投運,成為國內目前單體產能最大、低碳智能化的電池級碳酸鋰項目。中信昆侖鋰業董事長俞章法介紹,青海冬季漫長,全年有效施工期僅半年,還面臨疫情、汛情等挑戰。他們迎難而上,設計施工齊頭并進,僅用9個月時間就完成了建設任務。

“目前產線正在緊張調試運營中,產能已達目標的70%,爭取一季度實現達標達產。”俞章法說,新的一年將追加投資30億元,一是對這兩條萬噸生產線進行升級改造,二是新建一條吸附加膜工藝萬噸電池級碳酸鋰生產線。“力爭當年全面投產,既能滿足下游新能源汽車市場旺盛需求,也為保障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注入強勁動力。”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把實體經濟特別是制造業做強做優,發揮重大投資項目帶動作用”。

1月3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體學習時強調:“完善擴大投資機制,拓展有效投資空間,適度超前部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擴大高技術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投資,持續激發民間投資活力。”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通過政府投資和政策激勵有效帶動全社會投資,加快實施‘十四五’重大工程,加強區域間基礎設施聯通。”

穩投資,就是穩經濟、穩增長。

2022年,我國固定資產投資規模突破57萬億元,比上年增長5.1%,增速比2021年加快0.2個百分點。“我國投資潛力巨大、投資空間廣闊、創新發展投資動力充足,2023年投資有望保持繼續增長。”國家統計局局長康義表示。

人勤春早開工忙,重大工程挑大梁。新年伊始,一項項重大工程接連開工,一批批項目緊張推進,促進投資穩定增長、著力擴大國內需求,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基礎設施投資建設掀起熱潮。

在江西,昌景黃高鐵正進入全線鋪軌階段,這條串聯起江西、安徽兩省多地的高速鐵路,將成為又一條連通長三角的大動脈。在廣東,全長24公里的深中通道搶抓工期,全面開啟鋼橋面鋪裝,單日鋪裝面積超2.23萬平方米,刷新世界紀錄。

新基建投資全面起勢。

翻看各地2023年的重大建設項目清單,5G、工業互聯網、數據中心等成為熱詞。安徽提出加快蕪湖數據中心集群建設,湖北把新建5G基站2萬個以上作為投資目標,福建實施新型基礎設施“強基”行動,培育跨行業跨領域工業互聯網平臺。

優結構鍛長板,制造業投資持續加碼。

浙江湖州,方正電機新能源汽車電驅百億級項目加快落地,目前一期工程已基本完工,預計年產值達150億元。遼寧沈陽,今年首批確定的超30個百億元的重大項目,產業轉型和創新驅動的產業項目有13個,占比近一半。

“通過政府投資引導,吸引和帶動社會資本參與,支持一大批符合發展和民生需要的重大項目建設,既有利于持續擴大內需,也有助于補短板調結構穩增長。”國家發展改革委國際合作中心副主任付保宗說。

保就業,民生底線兜牢兜緊

民生無小事,枝葉總關情。

1月30日,浙江溫州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帶隊,20家溫州企業搭飛機、坐大巴,從浙南海濱出發,跨越2000多公里,在四川開展駐點招工。

“走出去招工。”浙江溫州市人社局有關負責人說,“我們要搶抓務工人員返崗復工‘黃金期’,跑好兔年穩經濟第一棒。”

1月31日,湖南吉首世紀廣場人頭攢動。“老鄉,這是福州的企業和崗位情況,工資待遇和福利保障都不錯,環境也很好。” 遠道而來的工作人員熱情地向求職者發放宣傳材料。

1月28日至2月5日,福州市攜手四川、云南、貴州、湖南、甘肅和寧夏等省份,組織20余場招聘活動,為當地群眾提供崗位5000余個。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維護人民根本利益,增進民生福祉,不斷實現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讓現代化建設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社會政策要兜牢民生底線。落實落細就業優先政策,把促進青年特別是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及時有效緩解結構性物價上漲給部分困難群眾帶來的影響。”

線上線下齊發力,春風送崗穩就業。

“第一次坐‘務工專列’去上班,開心。政府部門上門接送、免費訂票,太方便了。”拎著行李,重慶永川區板橋鎮村民夏前奎腳步輕快。

元宵佳節,安徽馬鞍山市大潤發超市內,理貨員王英正認真整理著貨架上的商品。今年1月,馬鞍山市花山區人社部門通過摸排發現,王英正年齡偏大、缺乏技能、就業困難,第一時間為她推薦了這個崗位。“既能掙錢又能照顧家人,日子更有奔頭了。”王英正說。

新年開啟,人社部等11部門聯合開展了“2023年春風行動暨就業援助月”活動,集中為農村勞動者和城鎮就業困難人員進行就業幫扶。

數據顯示,截至1月31日,已累計舉辦各類招聘活動約1.6萬場,發布崗位近1000萬個,為全年保就業、穩就業開好頭、起好步。

用心用力優服務,多措并舉促增收。

山東聊城陽谷縣,陽光國賓府項目建設現場機聲隆隆、塔吊揮舞。

“多虧縣里的以工代賑項目,我才有份好收入。”放下手中的活計,建筑工人孔慶山難掩激動,“如今每月收入6000多元,老人治病、孩子上學有保障,全家都安心了。”

在陽光國賓府項目,像孔慶山這樣的返鄉農民工有上百人。“塔吊工、瓦工、鋼筋工、焊工各類工種都招,日薪可達300元。”工程項目負責人張坤說。

2022年,各地通過實施以工代賑項目等方式,帶動超過500萬名群眾就地務工,人均增收超過8000元。新修訂的《國家以工代賑管理辦法》將于2023年3月1日起正式施行,開發公益性崗位,助力貧困群眾就近就業增收,托底安置保基本,惠民力度更大。

“新一年,要更好發揮以工代賑項目帶動就業增收的作用,盡可能多地為他們發放勞務報酬。”國家發展改革委地區振興司有關負責人說。

廣擴渠道拓崗位,助力大學生就業。

2月3日,山東青島正式啟動春季高校畢業生專場招聘,吸引320家企業提供7000余個崗位。“合適的崗位有所增加,相信一定能找到滿意的工作。”2023屆碩士畢業生王曉梅說。

數據顯示,2023屆全國高校畢業生預計達到1158萬人,同比增加82萬人。聯合開展促就業“國聘行動”,集中發布優質就業崗位;推出就業指導公開課,繼續實施百萬就業見習崗位募集計劃……各地區各部門高度重視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不斷加大政策支持、服務保障、平臺支撐,多渠道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

保供穩價安民心,兜牢底線惠民生。

一天上市量飆升6600噸!1月29日,北京新發地農產品批發市場蔬菜上市量上升到1.75萬噸,首都“菜籃子”供應足。

新發地菜花經營商戶孫燕燕每天銷售的菜花達6車120噸,永輝、物美、華冠、菜鮮果美都是她的客戶。

“目前茄子貨源充足,正源源不斷地調往新發地市場。”新發地茄子經營商戶李軍說。

穩生產,夯實大宗商品保供穩價基礎;暢鏈條,保障產業鏈供應鏈穩定;保供應,確保民生物資有效保障……新一年,各地區各部門正延續好政策、創新實舉措,持續做好保供穩價工作,兜牢基本民生底線。

抓改革,發展動能持續釋放

改革再深化,發展再提質。

2月1日,證監會發布通知,全面實行股票發行注冊制改革正式啟動。全面實行股票發行注冊制后,將在完善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方面邁出新的步伐。

“現在辦業務非常省事,相關流程都有人詳細解答,來一趟啥事都能辦利索。”在吉林長春市朝陽區政務服務中心大廳里,長春市一家藥房連鎖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員拿著辦好的審批手續,興奮地對記者說。

1月28日,吉林召開全省大會,著力優環境強信心、抓項目謀發展、拼經濟促振興。其中,在建設統一開放的市場準入準營環境方面,提出深化企業開辦“網上辦、一日辦、免費辦”,統一全省市場主體登記文書規范和審核標準,深化“證照分離”“證照一碼通”改革,探索新業態個體工商戶“集群注冊”,減少外貿企業經營限制,讓市場準入準營環境更加公開、透明、可預期。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用好改革這個關鍵一招,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加強改革系統集成、協同高效,鞏固和深化解決體制性障礙、機制性梗阻、創新性政策方面的改革成果,在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取得新突破。”

1月3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體學習時強調:“要堅持問題導向和系統觀念,著力破除制約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的主要矛盾和問題,全面深化改革,推進實踐創新、制度創新,不斷揚優勢、補短板、強弱項。”

統籌擴大內需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近日,江蘇南京市民郭婷搬進新房,全屋的定制家具、整套的智能家居,大幅提升了居住舒適度。“以前經常碰到出門忘帶鑰匙的煩惱,現在換成了智能門鎖,用密碼就能開門,再也不用擔心了。”郭婷說。

產品有新意,市場添活力。開年以來,各地更好統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擴大內需,著手推出更多新政策、新措施,提升供給體系對國內需求適配性,把經濟發展中的堵點、難點、空白點轉化為增長點。

加快科技自立自強步伐,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

杭州富陽,國家電網自主研發的世界首個高壓大容量低頻換頻站突破關鍵技術瓶頸、實現首次運行模式切換;廣西玉林,二十輥不銹鋼冷軋機組在廣西柳鋼成功完成冷聯動試車。

抓創新就是抓發展,謀創新就是謀未來。兔年新春,科技創新捷報頻頻,中國經濟點燃創新引擎。不負春光、只爭朝夕,通過持續深化改革,健全新型舉國體制,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優化配置創新資源,使我國在重要科技領域成為全球領跑者,在前沿交叉領域成為開拓者,更好積蓄起支撐經濟穩中向好的磅礴力量。

切實落實“兩個毫不動搖”,著力發展實體經濟。

江淮腹地,“中國聲谷”。科大訊飛智能語音實驗室里,研發人員加緊突破新一代語音合成系統和多模態交互技術;

荊楚大地,“中國光谷”。TCL華星武漢基地內,國內首款用于智能手機領域的2K高頻PWM柔性屏穩定量產;

鵬城深圳,開放前沿。廣東深圳聯想集團南方智能制造基地,生產線上268臺機械手臂和自動導航小車高效協作,一臺臺嶄新的筆記本電腦及服務器快速下線……

深化國資國企改革,提高國企核心競爭力。依法保護民營企業產權和企業家權益。傳統產業加快升級,新興產業不斷壯大,新型工業化加速推進,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數字產業集群正茁壯成長,為推動我國經濟開好局、起好步,邁向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全面推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

2月1日,山東東營東營區六戶鎮黃河口都市農業文旅綜合體里,草莓大棚成了熱門打卡地——前來采摘游玩的游客排起了長隊。“基礎設施提升,村容村貌改善,鄉村游吸引來更多城里客。”大棚經營者蔣衛平說,現在每天都有300多人來采摘,發展鄉村游的信心更足了。

構建新發展格局,農村市場巨大,大有可為。開年以來,各地深化農村改革。拿出更多實招硬招,加快激活農村市場、釋放農村消費潛力,擴大電子商務和物流快遞的農村覆蓋率,推進文旅融合,繼續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要效益,推動區域協調發展,暢通工農城鄉循環,促進國內大循環。

走過千山萬水,仍需跋山涉水。

深入推進改革創新,著力破解深層次體制機制障礙,就能不斷彰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勢,不斷增強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動力和活力,把我國制度優勢更好轉化為國家治理效能。

促開放,合作共贏道路寬廣

開放上臺階,力促開門紅。

產線一字排開、工人有序作業,浙江寧波市海曙區的君禾泵業股份有限公司格外繁忙。“在手訂單排到3月底,新年迎來開門紅。”公司總經理張君波說。

“要堅定信心,埋頭苦干。”張君波表示。組建北美營銷中心,加快布局“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等新興市場,做大貿易合作“朋友圈”……2022年,君禾泵業在亞非拉市場銷售額同比增長28.15%,遠超預期。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依托我國超大規模市場優勢,以國內大循環吸引全球資源要素,增強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聯動效應,提升貿易投資合作質量和水平。”

1月3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體學習時強調:“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穩步推動規則、規制、管理、標準等制度型開放,增強在國際大循環中的話語權。”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更大力度推動外貿穩規模、優結構,更大力度促進外資穩存量、擴增量,培育國際經貿合作新增長點。”

穩外貿穩外資是我國推動高水平對外開放、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的內在要求。

2022年,面對國內外多重超預期因素影響,我國外貿外資頂住壓力,全年進出口總值首次突破40萬億元關口,連續6年保持世界第一大貨物貿易國地位,實際使用外資金額突破1.2萬億元,雙雙再創歷史新高,實現量穩質升。

2023年,外部環境仍然復雜嚴峻,給我國經濟帶來的影響加深。“正視這些困難挑戰的同時,也要看到我國經濟韌性強、潛力大、活力足,長期向好的基本面不變,要更加堅定信心,推動開放型經濟躍上新水平。” 海關總署相關負責人說。

擴準入,出臺更多惠企政策。

1月1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商務部發布的《鼓勵外商投資產業目錄(2022年版)》正式生效施行,更多惠企政策出臺;前不久,沈陽、南京等6地獲批開展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服務業對外開放按下快進鍵;鼓勵外商在華設立研發中心,商務部、科技部等21個部門研究提出16條政策措施,擴大國際科技交流合作……在更高起點上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中國開放的大門只會越開越大。

優服務,打造一流營商環境。

新的一年,在各地兩會的熱議話題中,“營商環境”是高頻詞。黑龍江提出,構建新型政商關系,讓國有企業敢干、民營企業敢闖、外資企業敢投;浙江實施營商環境“一號改革工程”;河北加快健全產權保護、市場準入、公平競爭等制度,深入開展全域營商環境綜合評價。

“中國以開放的姿態,不斷優化外資企業營商環境,中國市場對外資企業的吸引力將會越來越強。”韓國中國經濟觀測研究所所長樸漢真認為,中國提出進一步落實好外資企業國民待遇等舉措,將令外資企業更有信心。

促合作,便利國際經貿往來。

出海參加展會、招商引資;鼓勵外商來華考察調研、深化合作……各地區各部門“走出去”“引進來”多管齊下。商務部表示,將指導各地組織開展投資促進活動,依托雙邊投資促進工作機制和駐外經商機構等,搭建跨國公司與地方招商引資溝通交流平臺,為國際經貿合作提供更多便利。

新征程上,開放的中國奮躍而上、奔跑前行,持續釋放的勃勃生機讓世界矚目。

近段時間以來,高盛集團、摩根士丹利、瑞銀集團、野村證券等多家國際投資機構紛紛上調2023年中國經濟增速預測。越開放越自信、越自信越開放的中國,必將以自身發展為世界創造更多機遇,為世界經濟企穩復蘇提供強大動能。

習近平總書記在2023年春節團拜會上指出,“大道至簡,實干為要。新征程是充滿光榮和夢想的遠征,沒有捷徑,唯有實干。”“我們靠實干創造了輝煌的過去,還要靠實干開創更加美好的未來。”

歷史不會辜負實干者。

我們要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堅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更好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更好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更好統籌發展和安全,全面深化改革開放,努力實現經濟運行整體好轉。

堅定信心,真抓實干,踏上新征程,向著新目標,奮楫再出發。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增強發展的安全性主動權,我們一定能夠實現新征程的良好開局!

(本報記者杜海濤、王珂、李心萍、常欽、韓鑫、羅珊珊)

文章編輯:陳婷 
 

版權聲明 | 焦作日報社簡介 | 焦作網簡介 | 網上訂報 | 聯系我們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焦作日報》遺失聲明熱線:(0391)8797096 郵編:454002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391)8797000 舉報郵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專項整治工作熱線:0371-65598032 舉報網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網絡違法犯罪舉報網 河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豫ICP備14012713號-1
焦公網安備4108000005 豫公網安備41080202000004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號:41120180013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11642120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號 報業·國貿大廈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1120180013 電話:(0391)8797000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日韩a电影| 精品免费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 日韩av免费在线观看 | 国产在线看片 | 久久精品成人免费视频 | 黄色网址视频大全 | 国产精品成人国产乱一区 | 免费黄色av | 91国产视频在线 |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av | 久久久久久综合 | 国产a区 | 久久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电车 | 中文字幕网站 | 欧美日韩国产中文 | 亚洲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 亚洲欧美日韩在线 | 激情婷婷丁香 | 亚洲一区 中文字幕 | 成人免费在线电影 | 一级视频免费观看 |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 | 亚洲色图在线播放 | 在线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 日韩av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 先锋av资源 | 国产日韩欧美精品 | 国产成人午夜精品5599 | 国产精品美女久久久av超清 | 欧美黄色一级 | 91精品国产日韩91久久久久久 | 成人av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黄色小视频在线观看 | 欧美高清视频在线观看 | 中文字幕在线电影 | 污污的免费网站 | 国产片性视频免费播放 | 亚洲二区在线观看 | 欧美日韩电影一区 | 精品自拍视频在线观看 | 在线观看午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