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观看中文字幕_亚洲美女网站_国产精品久久久免费_aaa国产大片_国产一区2区_99热这里都是精品

二維碼

掃一掃加入微信公眾號

Top
網站首頁 新聞 國內 國際 河南 焦作
時政要聞 專題 直播 網視 網談 網評
今日頭條 汽車 旅游 經濟 美食
焦作關注 房產 娛樂 體育 市場
 焦作日報 手機報 經典微視頻
 焦作晚報 “焦作+”客戶端
 經典山陽 小記者 焦作論壇
 網上投稿 記 協 訂報服務
  您現在的位置: 焦作網 > 新聞推薦 > 副頭條 > 正文

新聞推薦

【海闊天空 奮發有為(大灣區 大未來)】
更新時間:2021-5-20 9:34:20    來源:人民網

  “我和我的祖國,一刻也不能分割……”深圳灣公園里、香港維多利亞港灣旁、澳門大三巴牌坊前、廣州“小蠻腰”下……五四青年節當天,《我和我的祖國》這一共同的旋律在粵港澳大灣區11座城市地標前響起。青春的臉龐充滿朝氣,灣區的發展日新月異,灣區青年通過快閃表演唱出自己的愛國熱情,也唱出對大灣區美好未來的無限憧憬。
  “廣大港澳青年不僅是香港、澳門的希望和未來,也是建設國家的新鮮血液。港澳青年發展得好,香港、澳門就會發展得好,國家就會發展得好。要為港澳青年發展多搭臺、多搭梯,幫助青年解決在學業、就業、創業等方面遇到的實際困難和問題,創造有利于青年成就人生夢想的社會環境。”習近平總書記對港澳青年寄予殷切期望,對港澳青年的未來發展牽掛在心。
  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不斷深入推進,為港澳同胞尤其是青年開辟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帶來了巨大的發展機遇,越來越多港澳同胞在大灣區開啟了奮發有為的新篇章。
  創新創業,“灣區夢”落地生根
  天朗氣清,站在深圳前海世茂大廈45層觀景臺遠眺,前海深港合作區工地上一片忙碌景象,10公里外的香港清晰可見。
  位于世茂大廈36層的深圳市前海手繪科技文化有限公司(簡稱“來畫”),目前在深圳的120人團隊中,香港同事占比近三成。在英國伯明翰大學讀大四的香港青年廖智鵬在這里實習,“我計劃畢業后來深圳工作,所以就先到來畫實習。”廖智鵬細數著深圳吸引他的地方,“深圳新興產業多,機會多,居住環境好,身邊的人都很友好;來畫扁平化管理,發展空間大;在這里實習還有交通補貼、住房補貼……”
  “很多從事設計行業的香港青年非常愿意來深圳發展,我們今年計劃通過‘前海港澳青年招聘計劃’招聘超過100名港澳青年,過去3個半月就收到800多份簡歷。”來畫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魏博介紹,香港同事都受過良好的設計專業教育,在國際推廣上能熟練使用英語,承壓能力很強,是公司的得力干將。
  粵港澳大灣區內地九市發展各具特色,成為港澳青年創新創業、實習就業的沃土。近年來,針對港澳青年到內地就業創業的各項優惠政策和配套措施越來越完善。政府網站公開數據分析顯示,2019年2月至今年4月,中央和地方各級政府已陸續出臺231部涉粵港澳大灣區相關政策文件,其中就業創業占比23%,是關注度最高的領域。
  澳門大學法學院畢業的澳門青年何智偉在中山開啟自己的創業之路。“中山市位于粵港澳大灣區的重要區位,創業成本低,創業環境好,市場商機大。”入駐中山之前,何智偉做了一番詳細的市場調研,這里有中山粵港澳青年創新創業合作平臺,為港澳青年提供包括工商注冊、財稅代理、法律咨詢、創業輔導等在內的“一站式”創業服務。“我自己準備了啟動資金,其他幾乎是零成本,中山提供了創業補助和免費的辦公場地。我們還可享受當地的社保、醫保。”何智偉在中山買了房,“相比澳門,中山的房價很實惠,而且只需要坐20多分鐘輕軌就可以回到澳門。”
  眼下,像中山粵港澳青年創新創業合作平臺一樣支持港澳青年創業就業的平臺在大灣區已經遍地開花:在廣州南沙,“創匯谷”粵港澳青年文創社區聚集著74個港澳青創團隊;在深圳前海,深港青年夢工場已累計孵化創業團隊共356家,總融資金額超15億元;在珠海橫琴,澳門青年創業谷風生水起,累計孵化433個項目,引進培育高新技術企業50家……一家家創新創業基地,孵化出一個個創業計劃的同時,也孵化著港澳青年的“灣區夢”。
  香港青年陳賢翰在服務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中收獲了個人事業的成功。在自己的創業公司平穩發展后,陳賢翰與廣州市天河區政府共同建設天河區港澳青年之家總部創業基地并擔任總經理。短短3年時間內,陳賢翰已經接待上千名港澳青年,為他們在內地創辦企業提供了不少幫助。“粵港澳大灣區成就了我的現在、開創了我的未來。我也會繼續幫助港澳青年了解大灣區,在大灣區闖出自己的一片天地。”陳賢翰說。
  宜居宜業宜游,優質生活圈逐漸形成
  “這里的慢生活讓我著迷,下班后可以去海邊走走,周末可以去古城享用美食。”剛到深圳市大鵬新區工作不久的香港女孩張心怡已經深深愛上了這里。2019年底,她通過廣東省2020年度選調生和急需緊缺專業公務員招錄,成為第一批港籍公務員,目前就職于大鵬新區科技創新和經濟服務局。
  “當時看到消息,覺得機會不錯,就想挑戰一下自己。”張心怡說,首次招錄港籍公務員,其中的政策示范作用尤為重要。
  事實上,自2019年以來,廣東已多批次定向港澳人士招錄公務員,港澳居民在大灣區內地城市當公務員已不稀奇。2020年6月,廣東出臺《粵港澳大灣區(內地)事業單位公開招聘港澳居民管理辦法(試行)》,首批1萬多個事業單位公開招聘崗位面向港澳居民開放;2020年10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香港法律執業者和澳門執業律師在粵港澳大灣區內地九市取得內地執業資質和從事律師職業試點辦法》,符合條件的香港法律執業者和澳門執業律師可以從事一定范圍內的內地法律事務;2020年《珠海經濟特區港澳旅游從業人員在橫琴新區執業規定》出臺,港澳旅游從業人員可在橫琴新區執業……截至目前,廣東省在醫師、教師、導游等8個領域,以單邊認可帶動雙向互認,港澳專業人士在大灣區內地城市便利執業已成常態,相應的政策配套也越來越完善。
  打開“粵稅通”小程序實名認證登錄,在“房屋買賣”模塊補充證件號碼,辦理申報并繳納稅費……“很方便,不到10分鐘就搞掂。”澳門居民梁女士不久前在珠海橫琴新區購買了一套新房,并通過手機完成了契稅繳納,“以后身邊的人如果有需要,我都可以教他們怎么做了。”
  “目前,澳門居民購置橫琴物業占比達到四成以上。”珠海橫琴新區稅務局副局長容梅介紹說,“經過技術攻關,并與不動產登記部門協調對接,現在港澳人士購買一手房可實現全程線上自助繳稅。”除了線上辦理購房繳稅,港澳居民還可“足不出境”線上辦理珠海社保業務。截至2021年2月,在珠海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港澳居民超過2萬人,參加基本醫療保險的港澳居民超過3萬人。
  隨著粵港澳三地融合發展不斷深化,宜居宜業宜游的優質生活圈逐步形成,大灣區內地城市也逐漸成為許多港澳老人養老的首選之地。香港特區政府統計處2020年的資料表明,約有9萬名65歲以上的香港永久居民正在廣東生活。
  一頭銀發的歐陽良來自香港,今年已經87歲,每天都要圍著養老院跑幾圈。他就是眾多選擇在江門市幸福四季家園養老中心養老的港澳老人之一。歐陽良說:“這里環境好,空間大,跑步很舒服。”
  “江門于2016年被國家確定為首批醫養結合試點城市,目前全市101家養老機構全部配備了醫療服務,醫養結合覆蓋率100%。”江門市民政局負責人介紹,將充分利用大灣區建設的良好機遇,因地制宜,把江門打造成粵港澳大灣區的養老基地,為港澳同胞提供更有保障、更高質量的養老服務。
  同根同源,人文灣區綻放生機活力
  “橫亙珠江連兩岸,一橋飛架伶仃洋……”氣如洪鐘的粵韻唱腔從廣州粵劇藝術博物館小劇場傳出來,82歲的著名粵劇表演藝術家、粵劇非物質文化遺產省級傳承人梁錦麟演唱的是全球微粵曲大賽獲獎作品《一橋飛架伶仃洋》。
  2009年,經粵港澳三地聯合申請,粵劇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近年來,粵劇越來越成為粵港澳三地相互交流的重要紐帶。“粵劇是在粵港澳大灣區誕生、發展的地方劇種,見證著大灣區文化的血脈相連。我們要打造世界一流灣區,必須共同傳承和弘揚一流的傳統文化。”廣東粵劇促進會會長倪惠英說,“把粵劇藝術傳承好、發展好,助力建設大灣區的共同精神家園。”
  粵港澳三地同根同源,以粵劇、龍舟、武術、醒獅等為代表的嶺南文化成為三地共通的文化語言,彰顯出大灣區人文精神的獨特魅力,也為三地文化產業交流合作開拓出新的空間。
  清晨,上百匹來自香港賽馬會的頂級賽馬呼吸著廣州從化的清新空氣,在草地上自由馳騁——這里是香港賽馬會從化馬場。群山環繞的廣州從化依托優越的自然環境,與香港賽馬會聯手打造賽馬產業,成為粵港澳大灣區文化產業融合發展的一張亮麗名片。
  同樣感受到人文灣區魅力的還有香港95后青年球員陳俊樂。“加盟廣州富力隊兩年多,中超比賽很接近我在中國香港隊踢國際賽的快節奏。”為了在2021賽季中超聯賽上有更好的表現,前陣子陳俊樂正忙著給自己安排加練,他說,隨著大灣區建設的不斷推進,包括青年足球交流賽在內的三地體育交流活動更加頻繁,希望更多香港球員把握機會、提升自我。
  騎樓、瓦脊等嶺南建筑錯落有致,港澳老字號、特色文創店鑲嵌其間……佛山嶺南天地傳承了嶺南歷史文化風貌與城市脈絡,成為佛山文化旅游產業發展和舊城改造的鮮活樣板。李國銘和葉偉俊是土生土長的香港人,他們就在這里經營著一家特色餐飲店。“我們2016年來佛山旅游,被這里的歷史文化風貌吸引,幾次調研后發現當地政策扶持到位、消費能力強,便毫不猶豫地從香港來佛山創業。”如今,兩人創立的“叁元素”餐飲品牌門店已經布局到廣州、深圳、東莞、珠海等大灣區城市。
  從威震南粵的東江縱隊到東湖旅店粵港秘密大營救,從激勵圖強的東莞虎門炮臺到傳揚國際的李小龍傳奇,從味道鮮美的廣州艇仔粥到鮮滑柔軟的澳門葡式蛋撻……這些獨具特色的文化符號無不訴說著大灣區血脈相連的歷史文化淵源,灣區人文精神內涵也在融合發展中不斷豐富。
  2020年12月,《粵港澳大灣區文化和旅游發展規劃》出臺,為大灣區文化融合發展提出了具體目標和發展路徑。該規劃研究編制專家組組長劉偉表示,粵港澳大灣區將會成為世界理解中國的一個窗口,也是當下中國與世界進行文明交流互鑒的大平臺。
  共建共享,為建設一流灣區貢獻力量
  深圳河由東向西一路奔流,匯入伶仃洋,如同一條臍帶連接著深圳與香港,見證彼此血脈相連。深圳福田區南部與香港接壤的地方,有了一個新名字——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
  小地方有大作為,孕育著大希望。這片只有3.89平方公里大小的地方,是粵港澳大灣區科技創新的重要平臺,也是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的一個支點。
  樂毅文化體育發展(深圳)有限公司創始人朱雋文就是眾多看好這片合作區的港澳人士之一。1997年,16歲的朱雋文參加了中英兩國政府香港政權交接儀式,他至今還記得滂沱夜雨澆不滅的那滿腔激動與自豪。如今,他的人生又迎來一個新的歷史節點,“大灣區建設,我們港澳青年作為生力軍,重任在肩,更應在歷史長河中找準自己的定位、擔起時代使命。”2020年,朱雋文的創業團隊入駐深圳河畔的香港青年福田創新創業社區,他的創業夢在大灣區開花結果。
  在深圳前海,在廣州南沙,在珠海橫琴……一批粵港澳深度合作平臺建設不斷推進,一個個創新發展引擎全力發動,許許多多像朱雋文一樣的港澳青年看好大灣區發展前景,意氣風發投身大灣區建設,參與和見證著大灣區日新月異的變化與進步。
  香港80后創業者謝智衡的目標是為建設健康灣區貢獻自己的力量。在香港數碼港創立企業,在深圳和東莞發展壯大,謝智衡的“妙智科技”產品已經落地60多家醫院,為醫生提供量化的手術參數和引導系統。“我希望盡自己所能為大灣區、為中國做出滿足需求的、性價比高的醫療器械,助力國內醫療水平提高、成本降低。”談及粵港澳大灣區美好前景,謝智衡充滿信心:“希望我剛出生的小孩能為生活在大灣區而感到驕傲。”
  “生逢盛世,當不負盛世。”近日,中國工程院院士鐘南山在寄語粵港澳大灣區青年時說,希望香港澳門的年輕人,在粵港澳大灣區這樣好的發展平臺上更好地發揮作用。
  香港科技大學博士張云飛在珠海創立了一家無人船艇企業,構筑起世界領先的無人船艇自主創新技術體系,他說:“灣區青年要做大灣區發展的中堅力量。”
  80后香港青年黃惠銘放棄舒適工作,在東莞打造綠色田園綜合體,他說:“希望把自身所學和優質資源帶到大灣區,為建設國際一流灣區貢獻青年力量。”
  90后香港女孩梁安莉扎根貴州山區種花,幫助當地農民脫貧,助力鄉村振興,她說“希望帶動更多的大灣區青年了解國家所需,貢獻自己所長。”……
  一批批港澳青年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歷史機遇和使命前,主動抓住機遇,發揮自身優勢,為建設國際一流灣區揮灑汗水,貢獻力量。
  香港大學、香港科技大學等高校紛紛布局大灣區內地城市,大灣區大學松山湖校區開工建設,大灣區高等教育建設駛入快車道;港珠澳大橋建成通車,澳門輕軌延伸橫琴線正加速推進,深中通道進展順利,“軌道上的大灣區”加快落子;粵劇藝術博物館粵韻悠揚,經活化改造的永慶坊、南頭古城、大鵬所城等文化街區煥發新的魅力……
  太陽躍出海平線,清晨的陽光播撒在大灣區這片熱土上。一個擁有巨大活力和競爭力的國際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正加速形成。越來越多的港澳同胞特別是青年認識到:海闊天空,奮發有為!

  《 人民日報 》( 2021年05月19日 01 版)

(記者 張毅 王堯 程龍 林小溪)

文章編輯:劉佳 
焦作網免責聲明:

本網所有稿件,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轉載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如有異議請聯系我們即可處理。
刊發、轉載的稿件,作者可聯系本網申領稿酬。


【海闊天空 奮發有為(大灣區 大未來)】
2021-5-20 9:34:20    來源:人民網

  “我和我的祖國,一刻也不能分割……”深圳灣公園里、香港維多利亞港灣旁、澳門大三巴牌坊前、廣州“小蠻腰”下……五四青年節當天,《我和我的祖國》這一共同的旋律在粵港澳大灣區11座城市地標前響起。青春的臉龐充滿朝氣,灣區的發展日新月異,灣區青年通過快閃表演唱出自己的愛國熱情,也唱出對大灣區美好未來的無限憧憬。
  “廣大港澳青年不僅是香港、澳門的希望和未來,也是建設國家的新鮮血液。港澳青年發展得好,香港、澳門就會發展得好,國家就會發展得好。要為港澳青年發展多搭臺、多搭梯,幫助青年解決在學業、就業、創業等方面遇到的實際困難和問題,創造有利于青年成就人生夢想的社會環境。”習近平總書記對港澳青年寄予殷切期望,對港澳青年的未來發展牽掛在心。
  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不斷深入推進,為港澳同胞尤其是青年開辟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帶來了巨大的發展機遇,越來越多港澳同胞在大灣區開啟了奮發有為的新篇章。
  創新創業,“灣區夢”落地生根
  天朗氣清,站在深圳前海世茂大廈45層觀景臺遠眺,前海深港合作區工地上一片忙碌景象,10公里外的香港清晰可見。
  位于世茂大廈36層的深圳市前海手繪科技文化有限公司(簡稱“來畫”),目前在深圳的120人團隊中,香港同事占比近三成。在英國伯明翰大學讀大四的香港青年廖智鵬在這里實習,“我計劃畢業后來深圳工作,所以就先到來畫實習。”廖智鵬細數著深圳吸引他的地方,“深圳新興產業多,機會多,居住環境好,身邊的人都很友好;來畫扁平化管理,發展空間大;在這里實習還有交通補貼、住房補貼……”
  “很多從事設計行業的香港青年非常愿意來深圳發展,我們今年計劃通過‘前海港澳青年招聘計劃’招聘超過100名港澳青年,過去3個半月就收到800多份簡歷。”來畫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魏博介紹,香港同事都受過良好的設計專業教育,在國際推廣上能熟練使用英語,承壓能力很強,是公司的得力干將。
  粵港澳大灣區內地九市發展各具特色,成為港澳青年創新創業、實習就業的沃土。近年來,針對港澳青年到內地就業創業的各項優惠政策和配套措施越來越完善。政府網站公開數據分析顯示,2019年2月至今年4月,中央和地方各級政府已陸續出臺231部涉粵港澳大灣區相關政策文件,其中就業創業占比23%,是關注度最高的領域。
  澳門大學法學院畢業的澳門青年何智偉在中山開啟自己的創業之路。“中山市位于粵港澳大灣區的重要區位,創業成本低,創業環境好,市場商機大。”入駐中山之前,何智偉做了一番詳細的市場調研,這里有中山粵港澳青年創新創業合作平臺,為港澳青年提供包括工商注冊、財稅代理、法律咨詢、創業輔導等在內的“一站式”創業服務。“我自己準備了啟動資金,其他幾乎是零成本,中山提供了創業補助和免費的辦公場地。我們還可享受當地的社保、醫保。”何智偉在中山買了房,“相比澳門,中山的房價很實惠,而且只需要坐20多分鐘輕軌就可以回到澳門。”
  眼下,像中山粵港澳青年創新創業合作平臺一樣支持港澳青年創業就業的平臺在大灣區已經遍地開花:在廣州南沙,“創匯谷”粵港澳青年文創社區聚集著74個港澳青創團隊;在深圳前海,深港青年夢工場已累計孵化創業團隊共356家,總融資金額超15億元;在珠海橫琴,澳門青年創業谷風生水起,累計孵化433個項目,引進培育高新技術企業50家……一家家創新創業基地,孵化出一個個創業計劃的同時,也孵化著港澳青年的“灣區夢”。
  香港青年陳賢翰在服務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中收獲了個人事業的成功。在自己的創業公司平穩發展后,陳賢翰與廣州市天河區政府共同建設天河區港澳青年之家總部創業基地并擔任總經理。短短3年時間內,陳賢翰已經接待上千名港澳青年,為他們在內地創辦企業提供了不少幫助。“粵港澳大灣區成就了我的現在、開創了我的未來。我也會繼續幫助港澳青年了解大灣區,在大灣區闖出自己的一片天地。”陳賢翰說。
  宜居宜業宜游,優質生活圈逐漸形成
  “這里的慢生活讓我著迷,下班后可以去海邊走走,周末可以去古城享用美食。”剛到深圳市大鵬新區工作不久的香港女孩張心怡已經深深愛上了這里。2019年底,她通過廣東省2020年度選調生和急需緊缺專業公務員招錄,成為第一批港籍公務員,目前就職于大鵬新區科技創新和經濟服務局。
  “當時看到消息,覺得機會不錯,就想挑戰一下自己。”張心怡說,首次招錄港籍公務員,其中的政策示范作用尤為重要。
  事實上,自2019年以來,廣東已多批次定向港澳人士招錄公務員,港澳居民在大灣區內地城市當公務員已不稀奇。2020年6月,廣東出臺《粵港澳大灣區(內地)事業單位公開招聘港澳居民管理辦法(試行)》,首批1萬多個事業單位公開招聘崗位面向港澳居民開放;2020年10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香港法律執業者和澳門執業律師在粵港澳大灣區內地九市取得內地執業資質和從事律師職業試點辦法》,符合條件的香港法律執業者和澳門執業律師可以從事一定范圍內的內地法律事務;2020年《珠海經濟特區港澳旅游從業人員在橫琴新區執業規定》出臺,港澳旅游從業人員可在橫琴新區執業……截至目前,廣東省在醫師、教師、導游等8個領域,以單邊認可帶動雙向互認,港澳專業人士在大灣區內地城市便利執業已成常態,相應的政策配套也越來越完善。
  打開“粵稅通”小程序實名認證登錄,在“房屋買賣”模塊補充證件號碼,辦理申報并繳納稅費……“很方便,不到10分鐘就搞掂。”澳門居民梁女士不久前在珠海橫琴新區購買了一套新房,并通過手機完成了契稅繳納,“以后身邊的人如果有需要,我都可以教他們怎么做了。”
  “目前,澳門居民購置橫琴物業占比達到四成以上。”珠海橫琴新區稅務局副局長容梅介紹說,“經過技術攻關,并與不動產登記部門協調對接,現在港澳人士購買一手房可實現全程線上自助繳稅。”除了線上辦理購房繳稅,港澳居民還可“足不出境”線上辦理珠海社保業務。截至2021年2月,在珠海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港澳居民超過2萬人,參加基本醫療保險的港澳居民超過3萬人。
  隨著粵港澳三地融合發展不斷深化,宜居宜業宜游的優質生活圈逐步形成,大灣區內地城市也逐漸成為許多港澳老人養老的首選之地。香港特區政府統計處2020年的資料表明,約有9萬名65歲以上的香港永久居民正在廣東生活。
  一頭銀發的歐陽良來自香港,今年已經87歲,每天都要圍著養老院跑幾圈。他就是眾多選擇在江門市幸福四季家園養老中心養老的港澳老人之一。歐陽良說:“這里環境好,空間大,跑步很舒服。”
  “江門于2016年被國家確定為首批醫養結合試點城市,目前全市101家養老機構全部配備了醫療服務,醫養結合覆蓋率100%。”江門市民政局負責人介紹,將充分利用大灣區建設的良好機遇,因地制宜,把江門打造成粵港澳大灣區的養老基地,為港澳同胞提供更有保障、更高質量的養老服務。
  同根同源,人文灣區綻放生機活力
  “橫亙珠江連兩岸,一橋飛架伶仃洋……”氣如洪鐘的粵韻唱腔從廣州粵劇藝術博物館小劇場傳出來,82歲的著名粵劇表演藝術家、粵劇非物質文化遺產省級傳承人梁錦麟演唱的是全球微粵曲大賽獲獎作品《一橋飛架伶仃洋》。
  2009年,經粵港澳三地聯合申請,粵劇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近年來,粵劇越來越成為粵港澳三地相互交流的重要紐帶。“粵劇是在粵港澳大灣區誕生、發展的地方劇種,見證著大灣區文化的血脈相連。我們要打造世界一流灣區,必須共同傳承和弘揚一流的傳統文化。”廣東粵劇促進會會長倪惠英說,“把粵劇藝術傳承好、發展好,助力建設大灣區的共同精神家園。”
  粵港澳三地同根同源,以粵劇、龍舟、武術、醒獅等為代表的嶺南文化成為三地共通的文化語言,彰顯出大灣區人文精神的獨特魅力,也為三地文化產業交流合作開拓出新的空間。
  清晨,上百匹來自香港賽馬會的頂級賽馬呼吸著廣州從化的清新空氣,在草地上自由馳騁——這里是香港賽馬會從化馬場。群山環繞的廣州從化依托優越的自然環境,與香港賽馬會聯手打造賽馬產業,成為粵港澳大灣區文化產業融合發展的一張亮麗名片。
  同樣感受到人文灣區魅力的還有香港95后青年球員陳俊樂。“加盟廣州富力隊兩年多,中超比賽很接近我在中國香港隊踢國際賽的快節奏。”為了在2021賽季中超聯賽上有更好的表現,前陣子陳俊樂正忙著給自己安排加練,他說,隨著大灣區建設的不斷推進,包括青年足球交流賽在內的三地體育交流活動更加頻繁,希望更多香港球員把握機會、提升自我。
  騎樓、瓦脊等嶺南建筑錯落有致,港澳老字號、特色文創店鑲嵌其間……佛山嶺南天地傳承了嶺南歷史文化風貌與城市脈絡,成為佛山文化旅游產業發展和舊城改造的鮮活樣板。李國銘和葉偉俊是土生土長的香港人,他們就在這里經營著一家特色餐飲店。“我們2016年來佛山旅游,被這里的歷史文化風貌吸引,幾次調研后發現當地政策扶持到位、消費能力強,便毫不猶豫地從香港來佛山創業。”如今,兩人創立的“叁元素”餐飲品牌門店已經布局到廣州、深圳、東莞、珠海等大灣區城市。
  從威震南粵的東江縱隊到東湖旅店粵港秘密大營救,從激勵圖強的東莞虎門炮臺到傳揚國際的李小龍傳奇,從味道鮮美的廣州艇仔粥到鮮滑柔軟的澳門葡式蛋撻……這些獨具特色的文化符號無不訴說著大灣區血脈相連的歷史文化淵源,灣區人文精神內涵也在融合發展中不斷豐富。
  2020年12月,《粵港澳大灣區文化和旅游發展規劃》出臺,為大灣區文化融合發展提出了具體目標和發展路徑。該規劃研究編制專家組組長劉偉表示,粵港澳大灣區將會成為世界理解中國的一個窗口,也是當下中國與世界進行文明交流互鑒的大平臺。
  共建共享,為建設一流灣區貢獻力量
  深圳河由東向西一路奔流,匯入伶仃洋,如同一條臍帶連接著深圳與香港,見證彼此血脈相連。深圳福田區南部與香港接壤的地方,有了一個新名字——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
  小地方有大作為,孕育著大希望。這片只有3.89平方公里大小的地方,是粵港澳大灣區科技創新的重要平臺,也是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的一個支點。
  樂毅文化體育發展(深圳)有限公司創始人朱雋文就是眾多看好這片合作區的港澳人士之一。1997年,16歲的朱雋文參加了中英兩國政府香港政權交接儀式,他至今還記得滂沱夜雨澆不滅的那滿腔激動與自豪。如今,他的人生又迎來一個新的歷史節點,“大灣區建設,我們港澳青年作為生力軍,重任在肩,更應在歷史長河中找準自己的定位、擔起時代使命。”2020年,朱雋文的創業團隊入駐深圳河畔的香港青年福田創新創業社區,他的創業夢在大灣區開花結果。
  在深圳前海,在廣州南沙,在珠海橫琴……一批粵港澳深度合作平臺建設不斷推進,一個個創新發展引擎全力發動,許許多多像朱雋文一樣的港澳青年看好大灣區發展前景,意氣風發投身大灣區建設,參與和見證著大灣區日新月異的變化與進步。
  香港80后創業者謝智衡的目標是為建設健康灣區貢獻自己的力量。在香港數碼港創立企業,在深圳和東莞發展壯大,謝智衡的“妙智科技”產品已經落地60多家醫院,為醫生提供量化的手術參數和引導系統。“我希望盡自己所能為大灣區、為中國做出滿足需求的、性價比高的醫療器械,助力國內醫療水平提高、成本降低。”談及粵港澳大灣區美好前景,謝智衡充滿信心:“希望我剛出生的小孩能為生活在大灣區而感到驕傲。”
  “生逢盛世,當不負盛世。”近日,中國工程院院士鐘南山在寄語粵港澳大灣區青年時說,希望香港澳門的年輕人,在粵港澳大灣區這樣好的發展平臺上更好地發揮作用。
  香港科技大學博士張云飛在珠海創立了一家無人船艇企業,構筑起世界領先的無人船艇自主創新技術體系,他說:“灣區青年要做大灣區發展的中堅力量。”
  80后香港青年黃惠銘放棄舒適工作,在東莞打造綠色田園綜合體,他說:“希望把自身所學和優質資源帶到大灣區,為建設國際一流灣區貢獻青年力量。”
  90后香港女孩梁安莉扎根貴州山區種花,幫助當地農民脫貧,助力鄉村振興,她說“希望帶動更多的大灣區青年了解國家所需,貢獻自己所長。”……
  一批批港澳青年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歷史機遇和使命前,主動抓住機遇,發揮自身優勢,為建設國際一流灣區揮灑汗水,貢獻力量。
  香港大學、香港科技大學等高校紛紛布局大灣區內地城市,大灣區大學松山湖校區開工建設,大灣區高等教育建設駛入快車道;港珠澳大橋建成通車,澳門輕軌延伸橫琴線正加速推進,深中通道進展順利,“軌道上的大灣區”加快落子;粵劇藝術博物館粵韻悠揚,經活化改造的永慶坊、南頭古城、大鵬所城等文化街區煥發新的魅力……
  太陽躍出海平線,清晨的陽光播撒在大灣區這片熱土上。一個擁有巨大活力和競爭力的國際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正加速形成。越來越多的港澳同胞特別是青年認識到:海闊天空,奮發有為!

  《 人民日報 》( 2021年05月19日 01 版)

(記者 張毅 王堯 程龍 林小溪)

文章編輯:劉佳 
 

版權聲明 | 焦作日報社簡介 | 焦作網簡介 | 網上訂報 | 聯系我們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焦作日報》遺失聲明熱線:(0391)8797096 郵編:454002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391)8797000 舉報郵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專項整治工作熱線:0371-65598032 舉報網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網絡違法犯罪舉報網 河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豫ICP備14012713號
焦公網安備4108000005 豫公網安備41080202000004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1120180801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號 報業·國貿大廈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1120180801 電話:(0391)8797000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小视频 | 隔壁老王国产在线精品 | 欧美国产日韩一区 | 久久久91视频| 久久精品国产99 | 国产福利视频在线观看 | 国产中文字幕一区 | 国产精选一区二区三区不卡催乳 | 欧美精品一区在线观看 | 久久大香 | 久久九九精品视频 | 国产三级一区 | 精品成人一区二区 | 欧美一区在线看 | 在线观看成人高清 | 阿v视频在线观看 | 日本二区不卡 | 色综合久久88色综合天天6 | 亚洲自拍偷拍精品 | 欧美视频免费 |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五区 | 国产精品免费av | 日本一区二区在线观看视频 | 日韩欧美国产精品 |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 theporn国产在线精品 | 久久国产精品久久精品 |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 | 国产激情久久久久久 | 久久久久久一区 | 九九香蕉视频 | 天天操天天操 | 日韩精品一二三 | 欧美专区在线观看 | 久久综合九色综合欧美狠狠 | 美女久久久 | 欧美日韩久久精品 | 91视频网址 | 毛片免费在线播放 | 久久国产亚洲视频 | 黄色毛片在线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