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政要聞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馬濤
大風來襲、揚塵四起、雷暴將至,4月10日、11日,省氣象局先后發布大風黃色預警和實況,省防減救災辦提示各級各有關部門要迅速采取應急響應措施,廣大群眾要切實做好安全防范。
近年來,我省極端天氣氣候事件總體增多增強,防汛抗旱形勢嚴峻,防災減災救災任務繁重。
3月31日,位于光山縣潑陂河鎮和晏河鄉交界處的袁灣水庫工程土壩主壩提前45天填筑至設計高程,大壩順利封頂,全線貫通。
4月11日,2025年全省防汛抗旱工作視頻會議暨省防災減災救災委員會第一次全體會議在鄭州召開,部署全省防汛抗旱和防災減災救災工作。省委書記劉寧講話,省長王凱主持。會議以視頻形式召開,各省轄市、濟源示范區、航空港區設分會場。兩會合開,可見高度重視。
“七下八上”是河南防汛的關鍵期,近幾年,全省防汛抗旱工作會議都在4月前后召開,充分釋放“以早謀早、以早制勝”的強烈信號。這一部署也符合4月8日召開的全國防汛抗旱工作視頻會議“提早準備、積極應對”的要求,更彰顯了河南“促一方發展、保一方平安”的責任擔當。
早部署:從“防御應變”到“主動出擊”
黃河小浪底水利樞紐工程。
防汛抗旱是“天大的事”,關乎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關系糧食安全、經濟安全、社會安全、國家安全。
據水利部消息,今年我國入汛日期為3月15日,較多年平均入汛日期(4月1日)偏早17天。省氣象局通報,今年汛期我省氣候狀況總體偏差,降水“北多南少”,時空分布不均,旱澇并存、旱澇急轉風險較高,春末夏初有階段性干旱。
河南是經濟大省、人口大省、農業大省、資源大省和全國重要的綜合交通樞紐,不能有絲毫閃失,早一步行動,就能多一分主動。
2月4日,劉寧書記到平頂山市調研水利工程冬春歲修工作;4月4日,清明節期間,省委召開專題會,聽取鄭州市防汛工作匯報;4月8日,省政府常務會議研究防汛抗旱等工作;4月7日,省農業農村廳印發關于切實做好抗旱澆麥的通知,督促各地把抗旱澆麥作為當前的緊急工作來抓;近日,省防災減災救災委員會辦公室印發2025年河南省防汛備汛工作方案……
此次召開的2025年全省防汛抗旱工作視頻會議,明確提出要推動各地各有關方面工作早準備、責任早落實、風險早防范,筑牢水旱災害防御安全屏障,全力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和社會大局穩定。
早預防、早準備、早行動,這是防汛抗旱工作的關鍵,防患于未然,才能牢牢掌握主動權。
防在前:以“萬無一失”杜絕“一失萬無”
溫縣供電公司一支抗旱“小分隊”在番田鎮后楊磊村巡檢農用電線路。
“防”“減”“救”,是全國防汛抗旱工作視頻會議強調的“三字訣”。防汛抗旱的第一要義在“防”,防得好,才能最大限度減少損失損傷,才能積極做好救援救災救助準備。
寧可十防九空,不可失防萬一。防在前,河南怎么干?
筑牢機制防線。細化完善會商研判、值班值守、預警發布、叫應、物資儲備調運、搶險力量預制等工作機制,加快健全預警與應急響應聯動機制,精準監測預警,科學指揮調度,做到上游來水、中游“吹哨”、下游避險,聞汛而動、以“迅”應汛。
筑牢科技防線。用好新技術手段,加強信息化建設,加快賈魯河數字孿生流域建設,盡快發揮數字流域試點成效,給防汛裝上“智慧大腦”,讓洪水“看得見、管得住”。同時,運用衛星遙感、無人機等先進設備,建好“空天地”監測網,讓隱患“無處遁形”。
鶴壁市浚縣高標準糧田示范區,農民在給剛播種的玉米澆水,抗旱保秋苗。
筑牢全民防線。群防群控、群策群力,強化災害風險網格化管理,加強預案體系、應急救援隊伍和物資裝備建設,把“演練場”搬到防汛抗旱一線,不斷提高及時發現問題、臨機排險除患的能力,讓每寸土地都有“守護人”。
真正的安全,不是與災害對抗,而是用前瞻思維來化解風險。近年來,我省持續完善防洪抗旱工程體系、防汛抗旱指揮預警體系、應急救援保障體系、城市排水防澇體系等,在“防”上持續用力。畢竟,防在前,才能贏在先。
抓落實,把“施工圖”變為“實景圖”
鐵路防汛保通忙。
防汛抗旱必須做到“責任到人頭、落實不打折”。
鄭州市與黃委會和河務部門結合,壓實細化沿黃6 個縣(市、區)、16 個鄉(鎮、辦)、102 個行政村防汛責任人責任;南陽市對轄區內南水北調中線干渠、水庫、山洪危險區、城市易澇區、地質災害點等重要點位,逐一細化任務,明確2.5萬名責任人,媒體公示、掛牌明責;商丘市推行村級預案上墻、避險轉移卡到手,將“轉移誰、誰轉移、何時轉、怎樣轉、轉到哪、如何安置”落實到人頭……
層層壓責任,人人挑擔子,面對防汛抗旱這一重大而艱巨任務,必須以釘釘子精神抓落實,堅決克服麻痹思想、僥幸心理。一方面,各級黨委、政府要抓住責任落實這個牛鼻子,黨政主要負責同志扛穩第一責任人職責,各級防指發揮牽頭抓總作用,構建省市間、部門間、軍地間、上下游、左右岸通力協作的責任體系。另一方面,要以最高標準、最嚴要求、最硬措施做好防汛各項工作,嚴格執行領導帶班制度、汛期24小時值班值守制度和信息報送制度,時刻保持臨戰心態、備戰狀態、應戰姿態,把防汛抗旱責任措施細化實化到“防”“減”“救”全過程、各環節,不留盲區、不留死角。
一分部署,九分落實。把會議精神化為一線奮戰,用“責任鏈”織密防汛抗旱“安全網”,讓每個人都成為河湖安瀾、人民安全的“守護者”。
![]() |
![]() |
![]() |
![]() |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馬濤
大風來襲、揚塵四起、雷暴將至,4月10日、11日,省氣象局先后發布大風黃色預警和實況,省防減救災辦提示各級各有關部門要迅速采取應急響應措施,廣大群眾要切實做好安全防范。
近年來,我省極端天氣氣候事件總體增多增強,防汛抗旱形勢嚴峻,防災減災救災任務繁重。
3月31日,位于光山縣潑陂河鎮和晏河鄉交界處的袁灣水庫工程土壩主壩提前45天填筑至設計高程,大壩順利封頂,全線貫通。
4月11日,2025年全省防汛抗旱工作視頻會議暨省防災減災救災委員會第一次全體會議在鄭州召開,部署全省防汛抗旱和防災減災救災工作。省委書記劉寧講話,省長王凱主持。會議以視頻形式召開,各省轄市、濟源示范區、航空港區設分會場。兩會合開,可見高度重視。
“七下八上”是河南防汛的關鍵期,近幾年,全省防汛抗旱工作會議都在4月前后召開,充分釋放“以早謀早、以早制勝”的強烈信號。這一部署也符合4月8日召開的全國防汛抗旱工作視頻會議“提早準備、積極應對”的要求,更彰顯了河南“促一方發展、保一方平安”的責任擔當。
早部署:從“防御應變”到“主動出擊”
黃河小浪底水利樞紐工程。
防汛抗旱是“天大的事”,關乎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關系糧食安全、經濟安全、社會安全、國家安全。
據水利部消息,今年我國入汛日期為3月15日,較多年平均入汛日期(4月1日)偏早17天。省氣象局通報,今年汛期我省氣候狀況總體偏差,降水“北多南少”,時空分布不均,旱澇并存、旱澇急轉風險較高,春末夏初有階段性干旱。
河南是經濟大省、人口大省、農業大省、資源大省和全國重要的綜合交通樞紐,不能有絲毫閃失,早一步行動,就能多一分主動。
2月4日,劉寧書記到平頂山市調研水利工程冬春歲修工作;4月4日,清明節期間,省委召開專題會,聽取鄭州市防汛工作匯報;4月8日,省政府常務會議研究防汛抗旱等工作;4月7日,省農業農村廳印發關于切實做好抗旱澆麥的通知,督促各地把抗旱澆麥作為當前的緊急工作來抓;近日,省防災減災救災委員會辦公室印發2025年河南省防汛備汛工作方案……
此次召開的2025年全省防汛抗旱工作視頻會議,明確提出要推動各地各有關方面工作早準備、責任早落實、風險早防范,筑牢水旱災害防御安全屏障,全力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和社會大局穩定。
早預防、早準備、早行動,這是防汛抗旱工作的關鍵,防患于未然,才能牢牢掌握主動權。
防在前:以“萬無一失”杜絕“一失萬無”
溫縣供電公司一支抗旱“小分隊”在番田鎮后楊磊村巡檢農用電線路。
“防”“減”“救”,是全國防汛抗旱工作視頻會議強調的“三字訣”。防汛抗旱的第一要義在“防”,防得好,才能最大限度減少損失損傷,才能積極做好救援救災救助準備。
寧可十防九空,不可失防萬一。防在前,河南怎么干?
筑牢機制防線。細化完善會商研判、值班值守、預警發布、叫應、物資儲備調運、搶險力量預制等工作機制,加快健全預警與應急響應聯動機制,精準監測預警,科學指揮調度,做到上游來水、中游“吹哨”、下游避險,聞汛而動、以“迅”應汛。
筑牢科技防線。用好新技術手段,加強信息化建設,加快賈魯河數字孿生流域建設,盡快發揮數字流域試點成效,給防汛裝上“智慧大腦”,讓洪水“看得見、管得住”。同時,運用衛星遙感、無人機等先進設備,建好“空天地”監測網,讓隱患“無處遁形”。
鶴壁市浚縣高標準糧田示范區,農民在給剛播種的玉米澆水,抗旱保秋苗。
筑牢全民防線。群防群控、群策群力,強化災害風險網格化管理,加強預案體系、應急救援隊伍和物資裝備建設,把“演練場”搬到防汛抗旱一線,不斷提高及時發現問題、臨機排險除患的能力,讓每寸土地都有“守護人”。
真正的安全,不是與災害對抗,而是用前瞻思維來化解風險。近年來,我省持續完善防洪抗旱工程體系、防汛抗旱指揮預警體系、應急救援保障體系、城市排水防澇體系等,在“防”上持續用力。畢竟,防在前,才能贏在先。
抓落實,把“施工圖”變為“實景圖”
鐵路防汛保通忙。
防汛抗旱必須做到“責任到人頭、落實不打折”。
鄭州市與黃委會和河務部門結合,壓實細化沿黃6 個縣(市、區)、16 個鄉(鎮、辦)、102 個行政村防汛責任人責任;南陽市對轄區內南水北調中線干渠、水庫、山洪危險區、城市易澇區、地質災害點等重要點位,逐一細化任務,明確2.5萬名責任人,媒體公示、掛牌明責;商丘市推行村級預案上墻、避險轉移卡到手,將“轉移誰、誰轉移、何時轉、怎樣轉、轉到哪、如何安置”落實到人頭……
層層壓責任,人人挑擔子,面對防汛抗旱這一重大而艱巨任務,必須以釘釘子精神抓落實,堅決克服麻痹思想、僥幸心理。一方面,各級黨委、政府要抓住責任落實這個牛鼻子,黨政主要負責同志扛穩第一責任人職責,各級防指發揮牽頭抓總作用,構建省市間、部門間、軍地間、上下游、左右岸通力協作的責任體系。另一方面,要以最高標準、最嚴要求、最硬措施做好防汛各項工作,嚴格執行領導帶班制度、汛期24小時值班值守制度和信息報送制度,時刻保持臨戰心態、備戰狀態、應戰姿態,把防汛抗旱責任措施細化實化到“防”“減”“救”全過程、各環節,不留盲區、不留死角。
一分部署,九分落實。把會議精神化為一線奮戰,用“責任鏈”織密防汛抗旱“安全網”,讓每個人都成為河湖安瀾、人民安全的“守護者”。
![]() |
|
![]() |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