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政要聞
核心提示
今年以來,隨著宏觀政策效應加速釋放,全省經濟發展之“質”有效提升,轉型之“效”顯著增強,增長之“量”持續擴大,上半年經濟運行呈現穩中有進、持續向好態勢。本報自今日起推出“年中經濟觀察”系列報道,從供給、需求、結構三個維度,全面解讀河南經濟“半年報”。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宋敏 見習記者 劉一潔
農業生產穩定向好,規上工業較快增長,服務業提質增效。我省日前公布的2024年經濟“半年報”顯示,今年以來我省全力抓生產、保供給、提效益,三次產業全面增長,經濟運行呈現穩中有進、持續向好態勢。
透視這份來之不易的“成績單”,我省正以創新驅動、高質量供給引領和創造新需求,以規模擴大、結構升級的內需牽引和催生優質供給。一二三產齊發力,從供給端穩住經濟基本盤、保障和改善民生,這既是河南上半年經濟運行的亮點,也是下半年經濟穩定增長的重要支撐。
穩農業 筑牢“壓艙石”
沃野田疇,麥浪滾滾,農機馳騁,顆粒歸倉,夏糧再獲豐收。
“夏糧豐收了,全年經濟就托底了。”今年河南夏糧生產實現恢復性增長,總產量757.14億斤、同比增長6.64%,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貢獻了河南力量。
年豐時稔,來之不易。夏糧豐收,背后是千方百計奪豐收的使命與擔當,是“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的深入實施,也離不開新農田的“硬”支撐和農業科技的新動力。
好田地才能有好收成。在內鄉縣數字化種養循環示范區,崗坡低產地“搖身一變”成了綠色高產田,今年小麥平均畝產1200斤左右。當前,我省在高標準農田建成區、示范區建設小麥高產示范區601個、總面積734.2萬畝,挖掘單產潛力,打造糧食大面積均衡增產的“河南模式”。
糧食要高產,種子是“芯片”,“良機”是支撐。從使用新型品種到借助智能機械,新技術“火花”正在“點燃”農業新質生產力。數據顯示,全省主要農作物良種覆蓋率超過97%,良種對糧食增產的貢獻率超過45%;全省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達64.9%,小麥機收率達99%以上,借助新型農機,農業發展跑出了“加速度”。
除了守好“糧袋子”,河南積極踐行大食物觀,拎好“菜籃子”、穩住“肉盤子”、抓好“奶罐子”,老百姓從“吃飽”轉向“吃好”“吃健康”。上半年數據顯示,全省蔬菜及食用菌產量3368.01萬噸、同比增長2.9%,瓜果類產量389.74萬噸、同比增長3%;全省豬牛羊禽肉產量呈正增長態勢。
強工業 挺起“硬脊梁”
河南四方達超硬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天璇功能性金剛石超級工廠”投產,年產功能性金剛石成品超100萬克拉,將成為國內最大的CVD金剛石單體工廠;鄭州航空港區港東汽車零部件產業園開園,全國首個智能化鋰電池回收工廠落戶,為新能源汽車產業鏈條補上“關鍵一環”……
“產業鏈”無疑是當今河南發展的關鍵詞。今年以來,我省實施制造業重點產業鏈高質量發展行動,出臺加快制造業“六新”突破實施方案,主導產業加快向高端化、綠色化、智能化轉型,“7+28+N”產業鏈群成為河南推進新型工業化的“主戰場”,將進一步夯實高質量發展根基。
工業總量持續增長。上半年,全省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7.8%,比一季度加快0.9個百分點;規模以上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8.9%,拉動規上工業增長7個百分點、貢獻率達90.2%。工業經濟呈現穩中提質、穩中蓄勢的發展態勢,優勢主導產業的核心競爭力、比較優勢、綜合實力明顯增強。
工業質量明顯提升。新材料展現“超”能力、新能源汽車實現換道超車、電子信息集群搶占風口,重點行業規模大、產業鏈長、關聯性強,對整個工業牽一發而動全身。上半年,全省汽車及零部件、電子信息產業增加值同比分別增長36.6%、18.7%,分別高出全省規上工業增速28.8個、10.9個百分點。
工業結構不斷優化。在開封,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基本完成新一輪技術改造,技改投資占工業投資的比重持續增長;更多企業完成新舊動能轉換,涌現出一批國家級、省級綠色工廠、智能工廠(車間)。轉型催生“新質”,“新質”促進增效。上半年,工業戰略性新興產業、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占全省規上工業的比重,高技術制造業投資占全省固定資產投資的比重,均高于一季度。
提服務 夯實“大動脈”
點無人機送的外賣,坐小飛機飽覽沿黃美景,在林慮山中“展翅”翱翔……隨著我省加快開辟低空經濟發展新賽道,這些場景正在“飛”進現實。
服務業一頭連著經濟發展,一頭連著民生福祉。今年以來,河南加快構建優質高效的服務業新體系,服務需求持續釋放。今年1至5月,全省規模以上服務業營業收入同比增長3.7%;在服務業10個行業門類中,7個實現正增長。
河南地處中原,是全國優越和不可替代的交通樞紐,發展服務業優勢突出,市場空間廣闊。
鄭州—盧森堡“空中絲路”航線越來越密集,盧森堡貨航累計為鄭州機場貢獻貨運量超100萬噸,給河南帶來投資收益超100億元;鄭州國際陸港啟用暨專用鐵路正式通車,航空港、高鐵港、國際陸港、公路港實現“四港聯動”;周口港中心港區中心作業區一期工程開工建設,將成為構建中原出海新通道的重要支撐……我省聚力促“兩航”、優“兩高”成效漸顯。
人暢其流,貨暢其行。人流、物流活躍度提升,折射出我省經濟“大動脈”更強健。上半年,全省鐵路旅客、貨物運輸量同比分別增長19.3%、8.4%,機場旅客、貨物吞吐量同比分別增長11.4%、28.9%。
新產品不斷涌現,新動能持續蓄積。穩農業、強工業、提服務,為河南帶來經濟量穩質升新氣象。
![]() |
![]() |
![]() |
![]() |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核心提示
今年以來,隨著宏觀政策效應加速釋放,全省經濟發展之“質”有效提升,轉型之“效”顯著增強,增長之“量”持續擴大,上半年經濟運行呈現穩中有進、持續向好態勢。本報自今日起推出“年中經濟觀察”系列報道,從供給、需求、結構三個維度,全面解讀河南經濟“半年報”。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宋敏 見習記者 劉一潔
農業生產穩定向好,規上工業較快增長,服務業提質增效。我省日前公布的2024年經濟“半年報”顯示,今年以來我省全力抓生產、保供給、提效益,三次產業全面增長,經濟運行呈現穩中有進、持續向好態勢。
透視這份來之不易的“成績單”,我省正以創新驅動、高質量供給引領和創造新需求,以規模擴大、結構升級的內需牽引和催生優質供給。一二三產齊發力,從供給端穩住經濟基本盤、保障和改善民生,這既是河南上半年經濟運行的亮點,也是下半年經濟穩定增長的重要支撐。
穩農業 筑牢“壓艙石”
沃野田疇,麥浪滾滾,農機馳騁,顆粒歸倉,夏糧再獲豐收。
“夏糧豐收了,全年經濟就托底了。”今年河南夏糧生產實現恢復性增長,總產量757.14億斤、同比增長6.64%,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貢獻了河南力量。
年豐時稔,來之不易。夏糧豐收,背后是千方百計奪豐收的使命與擔當,是“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的深入實施,也離不開新農田的“硬”支撐和農業科技的新動力。
好田地才能有好收成。在內鄉縣數字化種養循環示范區,崗坡低產地“搖身一變”成了綠色高產田,今年小麥平均畝產1200斤左右。當前,我省在高標準農田建成區、示范區建設小麥高產示范區601個、總面積734.2萬畝,挖掘單產潛力,打造糧食大面積均衡增產的“河南模式”。
糧食要高產,種子是“芯片”,“良機”是支撐。從使用新型品種到借助智能機械,新技術“火花”正在“點燃”農業新質生產力。數據顯示,全省主要農作物良種覆蓋率超過97%,良種對糧食增產的貢獻率超過45%;全省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達64.9%,小麥機收率達99%以上,借助新型農機,農業發展跑出了“加速度”。
除了守好“糧袋子”,河南積極踐行大食物觀,拎好“菜籃子”、穩住“肉盤子”、抓好“奶罐子”,老百姓從“吃飽”轉向“吃好”“吃健康”。上半年數據顯示,全省蔬菜及食用菌產量3368.01萬噸、同比增長2.9%,瓜果類產量389.74萬噸、同比增長3%;全省豬牛羊禽肉產量呈正增長態勢。
強工業 挺起“硬脊梁”
河南四方達超硬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天璇功能性金剛石超級工廠”投產,年產功能性金剛石成品超100萬克拉,將成為國內最大的CVD金剛石單體工廠;鄭州航空港區港東汽車零部件產業園開園,全國首個智能化鋰電池回收工廠落戶,為新能源汽車產業鏈條補上“關鍵一環”……
“產業鏈”無疑是當今河南發展的關鍵詞。今年以來,我省實施制造業重點產業鏈高質量發展行動,出臺加快制造業“六新”突破實施方案,主導產業加快向高端化、綠色化、智能化轉型,“7+28+N”產業鏈群成為河南推進新型工業化的“主戰場”,將進一步夯實高質量發展根基。
工業總量持續增長。上半年,全省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7.8%,比一季度加快0.9個百分點;規模以上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8.9%,拉動規上工業增長7個百分點、貢獻率達90.2%。工業經濟呈現穩中提質、穩中蓄勢的發展態勢,優勢主導產業的核心競爭力、比較優勢、綜合實力明顯增強。
工業質量明顯提升。新材料展現“超”能力、新能源汽車實現換道超車、電子信息集群搶占風口,重點行業規模大、產業鏈長、關聯性強,對整個工業牽一發而動全身。上半年,全省汽車及零部件、電子信息產業增加值同比分別增長36.6%、18.7%,分別高出全省規上工業增速28.8個、10.9個百分點。
工業結構不斷優化。在開封,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基本完成新一輪技術改造,技改投資占工業投資的比重持續增長;更多企業完成新舊動能轉換,涌現出一批國家級、省級綠色工廠、智能工廠(車間)。轉型催生“新質”,“新質”促進增效。上半年,工業戰略性新興產業、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占全省規上工業的比重,高技術制造業投資占全省固定資產投資的比重,均高于一季度。
提服務 夯實“大動脈”
點無人機送的外賣,坐小飛機飽覽沿黃美景,在林慮山中“展翅”翱翔……隨著我省加快開辟低空經濟發展新賽道,這些場景正在“飛”進現實。
服務業一頭連著經濟發展,一頭連著民生福祉。今年以來,河南加快構建優質高效的服務業新體系,服務需求持續釋放。今年1至5月,全省規模以上服務業營業收入同比增長3.7%;在服務業10個行業門類中,7個實現正增長。
河南地處中原,是全國優越和不可替代的交通樞紐,發展服務業優勢突出,市場空間廣闊。
鄭州—盧森堡“空中絲路”航線越來越密集,盧森堡貨航累計為鄭州機場貢獻貨運量超100萬噸,給河南帶來投資收益超100億元;鄭州國際陸港啟用暨專用鐵路正式通車,航空港、高鐵港、國際陸港、公路港實現“四港聯動”;周口港中心港區中心作業區一期工程開工建設,將成為構建中原出海新通道的重要支撐……我省聚力促“兩航”、優“兩高”成效漸顯。
人暢其流,貨暢其行。人流、物流活躍度提升,折射出我省經濟“大動脈”更強健。上半年,全省鐵路旅客、貨物運輸量同比分別增長19.3%、8.4%,機場旅客、貨物吞吐量同比分別增長11.4%、28.9%。
新產品不斷涌現,新動能持續蓄積。穩農業、強工業、提服務,為河南帶來經濟量穩質升新氣象。
![]() |
|
![]() |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