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首頁
記者近日從“出彩河南人”2022最美教師宣傳推介活動組委會獲悉,2022最美教師20名候選人已經正式產生。自6月17日8時起,公眾可以通過“河南省教育廳”微信公眾號、“河南師德”微信公眾號、大象新聞客戶端為候選人點贊助力。
“出彩河南人”2022最美教師宣傳推介活動由省委宣傳部、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廳、河南日報報業集團、河南廣播電視臺主辦,河南省師德建設宣傳中心、河南廣播電視臺衛星頻道、河南省教育發展基金會承辦;顒又荚谕诰蛐麄饕慌鷲蹗従礃I、無私奉獻的優秀教師典型,進一步凝聚師德正能量,激勵引導廣大教師忠誠黨和人民的教育事業,堅守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使命擔當,爭當最美教師,爭做“四有”好老師,在全社會大力弘揚尊師重教的社會風尚,推動形成優秀人才競相從教、廣大教師盡展其才、好老師不斷涌現的良好局面,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宣傳推介活動啟動以來,全省各地、各學校高度重視、積極參與。截至5月5日,組委會辦公室共收到各地、各校報送的候選人事跡材料160件。組委會本著公平、公正、公開和向基層一線教師傾斜的原則,經過初評,最終確定了20名候選人(名單事跡附后)。
現將候選人名單及事跡公布,請社會各界積極參與,踴躍點贊,支持您心目中的“出彩河南人”2022最美教師。
點贊平臺:“河南省教育廳”微信公眾號、“河南師德”微信公眾號、大象新聞客戶端。
點贊時間:6月17日8時至6月21日20時。
“河南省教育廳”微信公眾號
“河南師德”微信公眾號
“出彩河南人”2022最美教師候選人
事跡簡介
(按姓氏筆畫排序)
1.王立峰,男,57歲,信陽市息縣包信鎮管樓小學教師
事跡關鍵詞:“教育老黃牛”,讓鄉村教學點煥發新生
王立峰踏上管樓小學的講臺,一干就是40年。40年中,他勸動過重男輕女不讓女孩兒上學的家長,為殘疾的孩子送教上門;他為不耽誤學生上課,讓兒子自己前去醫院,卻不料發生嚴重車禍;他曾因講課用嗓過度積勞成疾,甚至失聲……盡管困難重重,但他依舊堅守講臺。
2018年,已經調任至鎮中心校的他毅然決定回到管樓小學。這時的管樓小學只有1個班、3名學生。他自己動手改造校園,打造校園文化;串戶走訪,讓57個孩子回流至管樓小學。截至目前,學校有9名教師、6個班級、118名學生。
為讓更多的孩子能在家門口享受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王立峰像老黃牛一樣在努力著。他曾獲信陽市優秀班主任、息縣勞動模范等稱號。
2.王明麗,女,49歲,河南省經濟管理學校教師
事跡關鍵詞:職教名師,用愛改變學生命運
自1998年王明麗擔任專業課教學和班主任工作開始,她用愛改變學生命運的故事就不曾間斷:資助1998級學生王巖紅3000元學費,幫助其順利完成學業;照顧父親患精神病、母親去世的2006級學生駱鄧玉和她年幼的妹妹2年多,改變其家庭命運;關心呵護失去母親的2013級學生徐晗斐,并將其培養成一名優秀的戍邊戰士,為解其后顧之憂甚至幫他撫養妹妹4年之久……
王明麗的丈夫高延彬自2017年起多年駐鹿邑縣開展扶貧工作,她獨自承擔工作、家庭的雙重責任,全力支持扶貧工作,并在節假日利用自己的專業特長為丈夫扶貧駐地的百姓美化村莊,被駐地百姓傳為佳話。
王明麗的事跡被媒體多次報道。她本人也獲得了河南省文明教師、南陽市優秀班主任等稱號。
3.王清香,女,54歲,新鄉市獲嘉縣第一中學教師
事跡關鍵詞:師德標兵,用心用愛育人才
懷著“當一名好老師”的夢想,王清香辛勤耕耘教壇30余年。1998年,她的人生遭受重大打擊:同為教師、年僅32歲的丈夫身患重病。王清香一邊上課一邊照顧丈夫,但丈夫最終還是離開了她。辦完喪事的第二天,王清香便又回到了課堂。那天,知道內情的學生感動得同聲呼喊:“王老師,我們愛您!”
王清香堅持“愛是教育的先導”,在陸續將600多位學生送入重點大學的同時,也不放棄任何一位后進生。學生患腸胃炎,她堅持每天為其熬粥;學生上網成癮,她春節期間還在做其思想工作;學生出現心理問題,她耐心開解、暖心陪伴……因而,她被學生親切地稱為“香媽媽”。
王清香曾榮獲河南省師德標兵、河南省特級教師、河南省優秀班主任等稱號,并當選省人大代表,還曾獲頒一年僅授一位的新鄉年度教師。
4.王路路,女,31歲,駐馬店市新蔡縣第二高級中學教師
事跡關鍵詞:頑強抗癌,堅持上課,勇挑重擔
從教10年來,王路路一直工作在一線。2017年,她被查出身患惡性腫瘤,第一次化療結束后,竟然拖著病體來到學校,堅持給學生上課。她說:“只要我還能走得動,就不落下學生一節課!”就這樣,她開始了醫院和學校兩點一線的生活,一堅持就是整整一年!治療結束后,為解決學校急缺班主任的難題,她不顧虛弱的身體,主動挑起班主任的重擔,用生命譜寫自己無悔的青春。她總是與學生一道,快樂著他們的快樂,幸福著他們的幸福。
王路路曾榮獲新蔡縣優秀教師、新蔡縣優秀班主任等稱號,并先后獲得駐馬店市“書香天中”讀書講演比賽冠軍、河南省教育系統“禮贊建黨百年,矢志為黨育人”朗誦比賽二等獎。
5.盧文建,男,51歲,商丘市虞城縣站集鎮第三初級中學教師
事跡關鍵詞:新聞人物,借眼授課28年
1992年,大學畢業的盧文建放棄留城工作機會,主動到家鄉一所急需教師的鄉村學校任教。工作2年多后,因一場高燒加上工作用眼過度造成右眼完全失明、左眼視力僅有0.01。之后,盧文建借妻子、兒子和學生的眼睛,克服常人難以想象的困難堅守28年,不僅一直教畢業班歷史課,還擔任過十多年班主任。
他關愛學生,資助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設立盧文建助夢獎激勵學生。他探索出的借眼授課法、快板書教學法、撲克牌提問交流法等效果顯著。他熱心公益,做報告、演講、宣講、公開課共計350多場。
盧文建先后獲河南省師德標兵、河南省崗位學雷鋒標兵、河南省骨干教師等近百項獎勵和榮譽。新華社、中央電視臺等數十家主流媒體對他進行了深度采訪報道。
6.朱婧云,女,36歲,商丘市永城市馬牧鎮夏棠林小學教師
事跡關鍵詞:“碩士特崗”,守望鄉村教育
朱婧云畢業于河南大學,碩士研究生學歷,2013年通過特崗教師招聘考試,被分配到夏棠林小學任教至今。2022年,她成為永城市第十六屆人大代表。
她家住商丘,離學校有70多公里的路程。為方便教學,9年來,她基本上以校為家。2016年,她讓老公辭去了高薪工作,來到學校照顧剛滿2個月的女兒,一家三口就住在學校宿舍。她每個月的工資是他們一家三口的經濟來源。由于農村留守兒童較多,孩子的作業回到家中沒人輔導,于是她每天利用放學時間,幫學生輔導作業。如果遇到沒有家長來接的學生,她總是騎電動車把他們逐個送到家。
朱婧云先后獲得永城市十大新聞人物、永城市師德先進個人等多項榮譽,并于2021年入選教育部鄉村優秀青年教師培養獎勵計劃。
7.劉永革,男,56歲,安陽師范學院教師
事跡關鍵詞:將甲骨學研究帶入智能化時代
劉永革從2000年至今20余年潛心研究甲骨文信息處理技術,主持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2項。他帶領團隊研制的甲骨文字庫、可視化甲骨文輸入法,把甲骨學的研究帶入了數字化的時代。
近年來,劉永革帶領甲骨文信息處理創新團隊,采用人工智能和大數據技術服務甲骨學研究!坝嬎銠C綴合甲骨”取得突破進展,目前已經綴合20組甲骨碎片,開創了甲骨文研究的新局面。2019年,他的團隊精心打造的甲骨文大數據平臺“殷契文淵”在紀念甲骨文發現120周年大會上向全球開放,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甲骨文數據庫,標志著甲骨學的研究進入了智能化的時代。
劉永革榮獲河南省科學技術進步獎三等獎,被評為河南省教育廳學術技術帶頭人等。
8.閆文梅,女,49歲,新鄉市衛輝市柳莊鄉中心學校教師
事跡關鍵詞:愛生如子,抗癌不誤教學,擔當奉獻
閆文梅愛生如子的事跡讓眾人感動:2003年至2006年,她曾出資幫助家庭嚴重困難的李永超、李永文姐弟二人完成初中學業;2014年至今一直資助劉凱雯、劉亞銘姐弟倆;2017年春,幫助六年級患1型糖尿病的學生尋醫問藥,曾親自上山給他采藥……然而,2013年她被查出了乳腺癌,經歷了痛苦的放化療和手術。在治療期間,她白天上班,晚上化療,直到現在她還一邊和癌癥做斗爭,一邊堅持上課。
她是一個骨子里有責任擔當、樂于奉獻的人。2012年1月,閆文梅碰到一名女童溺水,她二話不說就跳進水中將女童救出。如今,她在做好教學工作之余,還堅持給留守兒童義務輔導繪畫,積極參加社會公益活動。
閆文梅曾獲衛輝市優秀教師、衛輝市模范班主任等榮譽。
9.米景發,男,49歲,周口市鹿邑縣西城中學教師
事跡關鍵詞:選才育才,讓孩子愛上體育、圓夢奧運
米景發深耕中學體育教學28年,以守正創新的教學方法,讓孩子們愛上體育、圓夢體育。他在教好教活每一節體育課的同時,傾注于發掘培養輸送優秀體育苗子,50多名學生或圓夢體育院;蛉脒x國家隊。他于2009年發現推薦的張靈,在東京奧運會賽艇女子四人雙槳決賽中榮獲金牌;胡笑笑,在東京奧運上實現了中國諾卡拉17級帆船項目的歷史性突破。
多年來,米景發初心不改,把選拔、培養、輸送體育人才作為一直以來的追求。他積極拓寬選才渠道,持續關注他們的成長,推動人人關注體育運動,助力體育強國建設。其所在學校被授予“國家賽艇少年后備隊鹿邑縣招生選才基地”。
米景發先后獲得河南省優秀教練員、河南省教師教育專家、河南省骨干教師、河南省名師等稱號。
10.安妮,女,1981年生,周口市鄲城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學校教師
事跡關鍵詞:忠孝兩全,把直播課搬到母親病床前
安妮2000年師范畢業后登上講臺,耕耘20余載。面對孩子們的天真笑臉,她總是笑容可掬,把知識和愛留給學生;面對親人的病情,她意志堅強,把生活和淚留給自己。她有在自己無助時助人、在集體需要時奉獻的工作擔當;她有在病房和班級、親人和學生、課堂和直播、疫情和希望之間的人生抉擇。
2022年4月2日至6日,《大河報》《教育時報》等多家媒體相繼報道疫情期間安妮在母親病床前給學生上網課時母親去世的事跡。她愛崗敬業、甘于奉獻的教育情懷,她盡忠盡孝、愛生如子的善良品質受到社會廣泛關注。2022年4月6日,鄲城縣總工會授予她“鄲城縣五一勞動獎章”,鄲城縣婦女聯合會特別授予她“鄲城縣三八紅旗手”榮譽稱號。安妮曾先后榮獲周口市優秀班主任、周口市骨干教師等稱號。
11.孫莎莎,女,40歲,河南省商務中等職業學校教師
事跡關鍵詞:中原教學名師,金牌輔導員,全能班主任
孫莎莎2006年從河南師范大學畢業后,懷著教育理想,在職業教育的沃土上一干就是16年。作為教師,她引導學生學好技能,輔導學生參加技能大賽,帶領他們拿到全省金牌、全國獎牌;作為班主任,科學的育人理念也使她收獲了自身的專業成長,在全國和全省的中職學校班主任基本功大賽中都獲得了一等獎;作為專業課老師,她自己在教學工作上孜孜以求,獲得全國教學能力大賽一等獎,成為職業教育的教學精英;作為系部負責人,她帶領團隊建設了省級在線精品課、省級教學資源庫,用自己的教學經驗輔導青年教師取得全國大獎多次,助力青年教師成長。
孫莎莎先后被評為中原教學名師、河南省教學名師、河南省名師工作室主持人等。
12.李艷麗,女,45歲,濮陽市第一高級中學教師
事跡關鍵詞:癡迷班主任工作,情懷熾熱,魅力獨特
踏上講臺25年,班主任也做了整整25年。她是同事眼中優雅知性、陽光干練的“女神”;她是學生口中“電視劇里才有的班主任”;學生把她大笑的照片貼在教室門口,稱她的笑是“除日月星辰之外的第四種美好”;多位學生報考師范院校,只為長大后成為她……
李艷麗酷愛德育研究,以她名字命名的河南省名班主任工作室成立后,成員最遠輻射到內蒙古、重慶等地。今年2月,她主持的《積極教育理念下高中班級管理策略研究》被省教育廳立項為重點課題。今年5月,她策劃的班會思政課“給抗疫父母的頒獎典禮”,先后被多家媒體重點報道,影響廣泛。
李艷麗先后獲得河南省優秀教師、河南省優秀班主任、河南省最具智慧力班主任、濮陽市師德標兵等稱號。
13.歐行奇,男,58歲,河南科技學院教師
事跡關鍵詞:小麥育種專家,讓“中國碗盛滿中國糧”
從教36年來,歐行奇認真備課,不斷鉆研和改進教學方法,突出學生主體地位,耐心答疑,教學效果優秀,深受廣大學生歡迎。
熱愛并致力于小麥育種事業的他,經過近40年的努力,主持培育和推廣了百農207、百旱207、百農201等小麥新品種。其中,國審小麥品種百農207表現抗逆、廣適、穩產、高產、優質,深受農民朋友歡迎,引領河南省第11次小麥品種更新換代,成為目前黃淮南部麥區種植面積最大的品種,被農業農村部列為國家“十三五”重大代表性品種,受到科技部的點名表揚。
歐行奇主持和參與的“小麥新品種百農207產業化研究與開發”項目獲得2015年河南省重大科技專項支持,“抗逆穩產小麥新品種百農207選育及應用”項目獲得2019年河南省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
14.郭小瓊,女,39歲,河南省實驗幼兒園教師
事跡關鍵詞:精心呵護幼兒,打造食育名片
郭小瓊自2001年參加工作至今已有21個春秋。21年來,她真情付出,凡是她帶過的孩子都和她建立了深刻的鏈接,“郭媽媽”是她永遠的名字。再難帶的孩子、別人帶不了的孩子,郭老師都不會推辭,她都張開愛的懷抱,全然接納、精心呵護。
她身體力行,圍繞幼兒園食育研究積極探索,發揮自己獨特的價值。從2017年兒童食育研討大會、食育專項培訓的推動,到兒童食育系列叢書的重要撰寫者和編者;從參與推動幼兒園重大課題研究,到制訂《河南食育試點園培育建設方案》為我省100所食育試點園的孵化落地奠定基礎,她為河南幼兒園食育做出了積極貢獻。
郭小瓊先后獲得河南省名師、河南省教育廳學術技術帶頭人、河南省教育廳優秀共產黨員等稱號。
15. 常青,女,40歲,鄭州市二七區隴西小學教師
事跡關鍵詞:思政課首席,傳揚抗日名將“九字家風”
常青是抗日民族英雄楊靖宇將軍的曾外孫女,“嚴要求,重責任,懂知足”是常青家中世代相傳的家風。自2001年8月參加工作以來,常青除了擔任教學任務,還經常給學生、家長上思政課,為孩子們講述楊靖宇將軍的英雄故事,分享自己的家風傳承。
2019年,學校組建“隴西小學思政課”教師團隊,常青任思政課首席教師,并成立“常青工作室”。她所講授的精品思政課《太爺爺楊靖宇的故事》,還登上“學習強國”慕課欄目;她帶領團隊開發的“黨史立志”校本課程在區域內具有一定的影響力,已成為學校黨史教育品牌。
常青一家曾獲“全國文明家庭”“全國最美家庭”,她本人也被評為河南省模范教師、鄭州市優秀共產黨員等。
16.蔣和震,男,48歲,鶴壁市實驗學校教師
事跡關鍵詞:攜父執教,以愛育愛,能沖善戰
從教27年來,蔣和震“以德育人”的初心堅定,教學生懂法做人,教學生明理上進,特別是對待后進生與問題生,他從不放棄,耐心矯正。
1991年, 蔣和震的父親患上精神分裂癥,后病情加重。他毅然放棄了專升本與去北京工作的機會,守在父母身邊。2004年下鄉支教時,他帶父親到農村,吃住在一起,穩定父親病情。他還堅持關愛老人,扶助孤寡10余年。在他的帶動下,先后有近800名學生參與敬老志愿服務活動。
面對疫情,蔣和震堅持沖在一線,逆行擔當,在防疫危險敏感的關鍵時期“白+黑、5+2”志愿到一線值勤,守護平安;“7·20”特大暴雨后,他帶頭背扶、轉移村民2000余人,起早貪黑地搬運救災物資,累倒在現場,率先垂范。
蔣和震先后獲得全國孝親敬老之星、全國優秀教練員等稱號。
17. 智利紅,女,51歲,河南農業職業學院教師
事跡關鍵詞:“國家特支計劃”教學名師,把技術送到鄉親家里
從教近30年來,智利紅主持了一批引領職業教育教學改革創新發展的研究項目,形成了具有一定復制推廣價值的教育教學成果。在節假日和農忙時節,她經常奔波于田間地頭和農民一起“實戰”,有針對性開展果樹、花卉管理等技術指導,與鄉親一起商討產業發展規劃,真正把課堂搬到田間地頭、把技術送到鄉親家里。10多年來,她走遍了洛陽市周邊的158家園藝企業和全省28家園藝龍頭企業,服務范圍輻射河北、山東、湖北等省;她先后擔任30余家園藝企業技術顧問,指導企業培育新品種、改進生產方式、實現技術創新等,成功實現國外芍藥鮮切花品種的本土化種植,實現企業利潤提升30%。
智利紅先后被授予國家高層次人才特殊支持計劃教學名師、河南省職教專家、河南省職教名師等稱號。
18.程民生,男,66歲,河南大學教師
事跡關鍵詞:“寶藏教授”,守正創新、課比天大
“純真辟油膩,善良能辟邪!2021年6月,程民生在河南大學畢業典禮上的致辭火遍全網,點擊量達8億次,新華社、央視頻等媒體競相報道。他也被廣大師生和網友親切地稱作“寶藏教授”。
在近40年執教生涯中,程民生堅持創新,開拓學術研究新領域,深入挖掘和闡釋中華文明中的汴京元素,受邀在全國各地授課,赴韓國、菲律賓等國講學,生動解讀和廣泛傳播宋文化,對推動宋史研究做出重大貢獻。他重視教學,很早就提出“課比天大”的教學理念,堅持為本科生上課,從不耽誤一堂課。
程民生所在的中國史教師團隊獲評河南省黃大年式教師團隊、省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創新團隊;他本人也被評為河南省優秀專家,榮獲河南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
19.樊霄英,女,48歲,河南財政金融學院教師
事跡關鍵詞:音樂支教,放飛鄉村孩子美育夢想
2016年至2019年,樊霄英組織帶領“鄭州非常之聲合唱團”,到新鄉市平原城鄉一體化示范區韓董莊鎮府莊小學進行音樂支教。她每周開著私家車,多次往返在鄭州和新鄉之間,義務為府莊小學的孩子開設音樂課,每次兩節課或更多。她注重在課堂教學、課外活動、校園文化建設和鄉村文化等方面發揮音樂的德育價值,還積極探索新時代鄉村音樂教育的新方式,為鄉村音樂振興注入新活力。
從2016年至今,樊霄英支教團隊的成員從幾個人發展到現在的多專業結合、師生結合的60人團隊,內容從“音樂”擴展為“美育+體育”。府莊小學美育課程實現了從無到有、從有到優的根本轉變,受到了學校師生和當地老百姓的高度評價。
2020年,河南省總工會授予樊霄英“五一巾幗標兵”稱號。
20.潘家賀,男,35歲,商丘市特殊教育學校教師
事跡關鍵詞:組建盲童合唱團,把他們帶向更高舞臺
潘家賀12年的盲童音樂教育歷程中匯聚著他點點滴滴的愛。他的愛從親身體驗起步,在生活和工作中常常把自己的眼睛蒙起來,用盲人的方式去適應一切細節;他把一顆愛心融入到與他們相處的日常生活中,關愛呵護每一位學生;他根據盲童生理、心理特點,創建了有自己特色的盲童音樂課程,形成了合唱團訓練系統性可操作的方法,有效提高了盲童音樂教學的速度與質量。
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2014年,在他的建議下,學校組建了“苔花合唱團”。8年來,他帶領合唱團先后獲得第十五屆中國國際合唱節童聲組金獎、國際文化交流基金會“世界同聲”合唱優秀展演獎(德國)、中國合唱節童聲組金獎等50多項榮譽。潘家賀也因突出表現獲河南省骨干教師、河南省文明社團指導老師等稱號。
![]() |
![]() |
![]() |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記者近日從“出彩河南人”2022最美教師宣傳推介活動組委會獲悉,2022最美教師20名候選人已經正式產生。自6月17日8時起,公眾可以通過“河南省教育廳”微信公眾號、“河南師德”微信公眾號、大象新聞客戶端為候選人點贊助力。
“出彩河南人”2022最美教師宣傳推介活動由省委宣傳部、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廳、河南日報報業集團、河南廣播電視臺主辦,河南省師德建設宣傳中心、河南廣播電視臺衛星頻道、河南省教育發展基金會承辦。活動旨在挖掘宣傳一批愛崗敬業、無私奉獻的優秀教師典型,進一步凝聚師德正能量,激勵引導廣大教師忠誠黨和人民的教育事業,堅守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使命擔當,爭當最美教師,爭做“四有”好老師,在全社會大力弘揚尊師重教的社會風尚,推動形成優秀人才競相從教、廣大教師盡展其才、好老師不斷涌現的良好局面,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宣傳推介活動啟動以來,全省各地、各學校高度重視、積極參與。截至5月5日,組委會辦公室共收到各地、各校報送的候選人事跡材料160件。組委會本著公平、公正、公開和向基層一線教師傾斜的原則,經過初評,最終確定了20名候選人(名單事跡附后)。
現將候選人名單及事跡公布,請社會各界積極參與,踴躍點贊,支持您心目中的“出彩河南人”2022最美教師。
點贊平臺:“河南省教育廳”微信公眾號、“河南師德”微信公眾號、大象新聞客戶端。
點贊時間:6月17日8時至6月21日20時。
“河南省教育廳”微信公眾號
“河南師德”微信公眾號
“出彩河南人”2022最美教師候選人
事跡簡介
(按姓氏筆畫排序)
1.王立峰,男,57歲,信陽市息縣包信鎮管樓小學教師
事跡關鍵詞:“教育老黃!保屶l村教學點煥發新生
王立峰踏上管樓小學的講臺,一干就是40年。40年中,他勸動過重男輕女不讓女孩兒上學的家長,為殘疾的孩子送教上門;他為不耽誤學生上課,讓兒子自己前去醫院,卻不料發生嚴重車禍;他曾因講課用嗓過度積勞成疾,甚至失聲……盡管困難重重,但他依舊堅守講臺。
2018年,已經調任至鎮中心校的他毅然決定回到管樓小學。這時的管樓小學只有1個班、3名學生。他自己動手改造校園,打造校園文化;串戶走訪,讓57個孩子回流至管樓小學。截至目前,學校有9名教師、6個班級、118名學生。
為讓更多的孩子能在家門口享受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王立峰像老黃牛一樣在努力著。他曾獲信陽市優秀班主任、息縣勞動模范等稱號。
2.王明麗,女,49歲,河南省經濟管理學校教師
事跡關鍵詞:職教名師,用愛改變學生命運
自1998年王明麗擔任專業課教學和班主任工作開始,她用愛改變學生命運的故事就不曾間斷:資助1998級學生王巖紅3000元學費,幫助其順利完成學業;照顧父親患精神病、母親去世的2006級學生駱鄧玉和她年幼的妹妹2年多,改變其家庭命運;關心呵護失去母親的2013級學生徐晗斐,并將其培養成一名優秀的戍邊戰士,為解其后顧之憂甚至幫他撫養妹妹4年之久……
王明麗的丈夫高延彬自2017年起多年駐鹿邑縣開展扶貧工作,她獨自承擔工作、家庭的雙重責任,全力支持扶貧工作,并在節假日利用自己的專業特長為丈夫扶貧駐地的百姓美化村莊,被駐地百姓傳為佳話。
王明麗的事跡被媒體多次報道。她本人也獲得了河南省文明教師、南陽市優秀班主任等稱號。
3.王清香,女,54歲,新鄉市獲嘉縣第一中學教師
事跡關鍵詞:師德標兵,用心用愛育人才
懷著“當一名好老師”的夢想,王清香辛勤耕耘教壇30余年。1998年,她的人生遭受重大打擊:同為教師、年僅32歲的丈夫身患重病。王清香一邊上課一邊照顧丈夫,但丈夫最終還是離開了她。辦完喪事的第二天,王清香便又回到了課堂。那天,知道內情的學生感動得同聲呼喊:“王老師,我們愛您!”
王清香堅持“愛是教育的先導”,在陸續將600多位學生送入重點大學的同時,也不放棄任何一位后進生。學生患腸胃炎,她堅持每天為其熬粥;學生上網成癮,她春節期間還在做其思想工作;學生出現心理問題,她耐心開解、暖心陪伴……因而,她被學生親切地稱為“香媽媽”。
王清香曾榮獲河南省師德標兵、河南省特級教師、河南省優秀班主任等稱號,并當選省人大代表,還曾獲頒一年僅授一位的新鄉年度教師。
4.王路路,女,31歲,駐馬店市新蔡縣第二高級中學教師
事跡關鍵詞:頑強抗癌,堅持上課,勇挑重擔
從教10年來,王路路一直工作在一線。2017年,她被查出身患惡性腫瘤,第一次化療結束后,竟然拖著病體來到學校,堅持給學生上課。她說:“只要我還能走得動,就不落下學生一節課!”就這樣,她開始了醫院和學校兩點一線的生活,一堅持就是整整一年!治療結束后,為解決學校急缺班主任的難題,她不顧虛弱的身體,主動挑起班主任的重擔,用生命譜寫自己無悔的青春。她總是與學生一道,快樂著他們的快樂,幸福著他們的幸福。
王路路曾榮獲新蔡縣優秀教師、新蔡縣優秀班主任等稱號,并先后獲得駐馬店市“書香天中”讀書講演比賽冠軍、河南省教育系統“禮贊建黨百年,矢志為黨育人”朗誦比賽二等獎。
5.盧文建,男,51歲,商丘市虞城縣站集鎮第三初級中學教師
事跡關鍵詞:新聞人物,借眼授課28年
1992年,大學畢業的盧文建放棄留城工作機會,主動到家鄉一所急需教師的鄉村學校任教。工作2年多后,因一場高燒加上工作用眼過度造成右眼完全失明、左眼視力僅有0.01。之后,盧文建借妻子、兒子和學生的眼睛,克服常人難以想象的困難堅守28年,不僅一直教畢業班歷史課,還擔任過十多年班主任。
他關愛學生,資助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設立盧文建助夢獎激勵學生。他探索出的借眼授課法、快板書教學法、撲克牌提問交流法等效果顯著。他熱心公益,做報告、演講、宣講、公開課共計350多場。
盧文建先后獲河南省師德標兵、河南省崗位學雷鋒標兵、河南省骨干教師等近百項獎勵和榮譽。新華社、中央電視臺等數十家主流媒體對他進行了深度采訪報道。
6.朱婧云,女,36歲,商丘市永城市馬牧鎮夏棠林小學教師
事跡關鍵詞:“碩士特崗”,守望鄉村教育
朱婧云畢業于河南大學,碩士研究生學歷,2013年通過特崗教師招聘考試,被分配到夏棠林小學任教至今。2022年,她成為永城市第十六屆人大代表。
她家住商丘,離學校有70多公里的路程。為方便教學,9年來,她基本上以校為家。2016年,她讓老公辭去了高薪工作,來到學校照顧剛滿2個月的女兒,一家三口就住在學校宿舍。她每個月的工資是他們一家三口的經濟來源。由于農村留守兒童較多,孩子的作業回到家中沒人輔導,于是她每天利用放學時間,幫學生輔導作業。如果遇到沒有家長來接的學生,她總是騎電動車把他們逐個送到家。
朱婧云先后獲得永城市十大新聞人物、永城市師德先進個人等多項榮譽,并于2021年入選教育部鄉村優秀青年教師培養獎勵計劃。
7.劉永革,男,56歲,安陽師范學院教師
事跡關鍵詞:將甲骨學研究帶入智能化時代
劉永革從2000年至今20余年潛心研究甲骨文信息處理技術,主持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2項。他帶領團隊研制的甲骨文字庫、可視化甲骨文輸入法,把甲骨學的研究帶入了數字化的時代。
近年來,劉永革帶領甲骨文信息處理創新團隊,采用人工智能和大數據技術服務甲骨學研究!坝嬎銠C綴合甲骨”取得突破進展,目前已經綴合20組甲骨碎片,開創了甲骨文研究的新局面。2019年,他的團隊精心打造的甲骨文大數據平臺“殷契文淵”在紀念甲骨文發現120周年大會上向全球開放,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甲骨文數據庫,標志著甲骨學的研究進入了智能化的時代。
劉永革榮獲河南省科學技術進步獎三等獎,被評為河南省教育廳學術技術帶頭人等。
8.閆文梅,女,49歲,新鄉市衛輝市柳莊鄉中心學校教師
事跡關鍵詞:愛生如子,抗癌不誤教學,擔當奉獻
閆文梅愛生如子的事跡讓眾人感動:2003年至2006年,她曾出資幫助家庭嚴重困難的李永超、李永文姐弟二人完成初中學業;2014年至今一直資助劉凱雯、劉亞銘姐弟倆;2017年春,幫助六年級患1型糖尿病的學生尋醫問藥,曾親自上山給他采藥……然而,2013年她被查出了乳腺癌,經歷了痛苦的放化療和手術。在治療期間,她白天上班,晚上化療,直到現在她還一邊和癌癥做斗爭,一邊堅持上課。
她是一個骨子里有責任擔當、樂于奉獻的人。2012年1月,閆文梅碰到一名女童溺水,她二話不說就跳進水中將女童救出。如今,她在做好教學工作之余,還堅持給留守兒童義務輔導繪畫,積極參加社會公益活動。
閆文梅曾獲衛輝市優秀教師、衛輝市模范班主任等榮譽。
9.米景發,男,49歲,周口市鹿邑縣西城中學教師
事跡關鍵詞:選才育才,讓孩子愛上體育、圓夢奧運
米景發深耕中學體育教學28年,以守正創新的教學方法,讓孩子們愛上體育、圓夢體育。他在教好教活每一節體育課的同時,傾注于發掘培養輸送優秀體育苗子,50多名學生或圓夢體育院;蛉脒x國家隊。他于2009年發現推薦的張靈,在東京奧運會賽艇女子四人雙槳決賽中榮獲金牌;胡笑笑,在東京奧運上實現了中國諾卡拉17級帆船項目的歷史性突破。
多年來,米景發初心不改,把選拔、培養、輸送體育人才作為一直以來的追求。他積極拓寬選才渠道,持續關注他們的成長,推動人人關注體育運動,助力體育強國建設。其所在學校被授予“國家賽艇少年后備隊鹿邑縣招生選才基地”。
米景發先后獲得河南省優秀教練員、河南省教師教育專家、河南省骨干教師、河南省名師等稱號。
10.安妮,女,1981年生,周口市鄲城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學校教師
事跡關鍵詞:忠孝兩全,把直播課搬到母親病床前
安妮2000年師范畢業后登上講臺,耕耘20余載。面對孩子們的天真笑臉,她總是笑容可掬,把知識和愛留給學生;面對親人的病情,她意志堅強,把生活和淚留給自己。她有在自己無助時助人、在集體需要時奉獻的工作擔當;她有在病房和班級、親人和學生、課堂和直播、疫情和希望之間的人生抉擇。
2022年4月2日至6日,《大河報》《教育時報》等多家媒體相繼報道疫情期間安妮在母親病床前給學生上網課時母親去世的事跡。她愛崗敬業、甘于奉獻的教育情懷,她盡忠盡孝、愛生如子的善良品質受到社會廣泛關注。2022年4月6日,鄲城縣總工會授予她“鄲城縣五一勞動獎章”,鄲城縣婦女聯合會特別授予她“鄲城縣三八紅旗手”榮譽稱號。安妮曾先后榮獲周口市優秀班主任、周口市骨干教師等稱號。
11.孫莎莎,女,40歲,河南省商務中等職業學校教師
事跡關鍵詞:中原教學名師,金牌輔導員,全能班主任
孫莎莎2006年從河南師范大學畢業后,懷著教育理想,在職業教育的沃土上一干就是16年。作為教師,她引導學生學好技能,輔導學生參加技能大賽,帶領他們拿到全省金牌、全國獎牌;作為班主任,科學的育人理念也使她收獲了自身的專業成長,在全國和全省的中職學校班主任基本功大賽中都獲得了一等獎;作為專業課老師,她自己在教學工作上孜孜以求,獲得全國教學能力大賽一等獎,成為職業教育的教學精英;作為系部負責人,她帶領團隊建設了省級在線精品課、省級教學資源庫,用自己的教學經驗輔導青年教師取得全國大獎多次,助力青年教師成長。
孫莎莎先后被評為中原教學名師、河南省教學名師、河南省名師工作室主持人等。
12.李艷麗,女,45歲,濮陽市第一高級中學教師
事跡關鍵詞:癡迷班主任工作,情懷熾熱,魅力獨特
踏上講臺25年,班主任也做了整整25年。她是同事眼中優雅知性、陽光干練的“女神”;她是學生口中“電視劇里才有的班主任”;學生把她大笑的照片貼在教室門口,稱她的笑是“除日月星辰之外的第四種美好”;多位學生報考師范院校,只為長大后成為她……
李艷麗酷愛德育研究,以她名字命名的河南省名班主任工作室成立后,成員最遠輻射到內蒙古、重慶等地。今年2月,她主持的《積極教育理念下高中班級管理策略研究》被省教育廳立項為重點課題。今年5月,她策劃的班會思政課“給抗疫父母的頒獎典禮”,先后被多家媒體重點報道,影響廣泛。
李艷麗先后獲得河南省優秀教師、河南省優秀班主任、河南省最具智慧力班主任、濮陽市師德標兵等稱號。
13.歐行奇,男,58歲,河南科技學院教師
事跡關鍵詞:小麥育種專家,讓“中國碗盛滿中國糧”
從教36年來,歐行奇認真備課,不斷鉆研和改進教學方法,突出學生主體地位,耐心答疑,教學效果優秀,深受廣大學生歡迎。
熱愛并致力于小麥育種事業的他,經過近40年的努力,主持培育和推廣了百農207、百旱207、百農201等小麥新品種。其中,國審小麥品種百農207表現抗逆、廣適、穩產、高產、優質,深受農民朋友歡迎,引領河南省第11次小麥品種更新換代,成為目前黃淮南部麥區種植面積最大的品種,被農業農村部列為國家“十三五”重大代表性品種,受到科技部的點名表揚。
歐行奇主持和參與的“小麥新品種百農207產業化研究與開發”項目獲得2015年河南省重大科技專項支持,“抗逆穩產小麥新品種百農207選育及應用”項目獲得2019年河南省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
14.郭小瓊,女,39歲,河南省實驗幼兒園教師
事跡關鍵詞:精心呵護幼兒,打造食育名片
郭小瓊自2001年參加工作至今已有21個春秋。21年來,她真情付出,凡是她帶過的孩子都和她建立了深刻的鏈接,“郭媽媽”是她永遠的名字。再難帶的孩子、別人帶不了的孩子,郭老師都不會推辭,她都張開愛的懷抱,全然接納、精心呵護。
她身體力行,圍繞幼兒園食育研究積極探索,發揮自己獨特的價值。從2017年兒童食育研討大會、食育專項培訓的推動,到兒童食育系列叢書的重要撰寫者和編者;從參與推動幼兒園重大課題研究,到制訂《河南食育試點園培育建設方案》為我省100所食育試點園的孵化落地奠定基礎,她為河南幼兒園食育做出了積極貢獻。
郭小瓊先后獲得河南省名師、河南省教育廳學術技術帶頭人、河南省教育廳優秀共產黨員等稱號。
15. 常青,女,40歲,鄭州市二七區隴西小學教師
事跡關鍵詞:思政課首席,傳揚抗日名將“九字家風”
常青是抗日民族英雄楊靖宇將軍的曾外孫女,“嚴要求,重責任,懂知足”是常青家中世代相傳的家風。自2001年8月參加工作以來,常青除了擔任教學任務,還經常給學生、家長上思政課,為孩子們講述楊靖宇將軍的英雄故事,分享自己的家風傳承。
2019年,學校組建“隴西小學思政課”教師團隊,常青任思政課首席教師,并成立“常青工作室”。她所講授的精品思政課《太爺爺楊靖宇的故事》,還登上“學習強國”慕課欄目;她帶領團隊開發的“黨史立志”校本課程在區域內具有一定的影響力,已成為學校黨史教育品牌。
常青一家曾獲“全國文明家庭”“全國最美家庭”,她本人也被評為河南省模范教師、鄭州市優秀共產黨員等。
16.蔣和震,男,48歲,鶴壁市實驗學校教師
事跡關鍵詞:攜父執教,以愛育愛,能沖善戰
從教27年來,蔣和震“以德育人”的初心堅定,教學生懂法做人,教學生明理上進,特別是對待后進生與問題生,他從不放棄,耐心矯正。
1991年, 蔣和震的父親患上精神分裂癥,后病情加重。他毅然放棄了專升本與去北京工作的機會,守在父母身邊。2004年下鄉支教時,他帶父親到農村,吃住在一起,穩定父親病情。他還堅持關愛老人,扶助孤寡10余年。在他的帶動下,先后有近800名學生參與敬老志愿服務活動。
面對疫情,蔣和震堅持沖在一線,逆行擔當,在防疫危險敏感的關鍵時期“白+黑、5+2”志愿到一線值勤,守護平安;“7·20”特大暴雨后,他帶頭背扶、轉移村民2000余人,起早貪黑地搬運救災物資,累倒在現場,率先垂范。
蔣和震先后獲得全國孝親敬老之星、全國優秀教練員等稱號。
17. 智利紅,女,51歲,河南農業職業學院教師
事跡關鍵詞:“國家特支計劃”教學名師,把技術送到鄉親家里
從教近30年來,智利紅主持了一批引領職業教育教學改革創新發展的研究項目,形成了具有一定復制推廣價值的教育教學成果。在節假日和農忙時節,她經常奔波于田間地頭和農民一起“實戰”,有針對性開展果樹、花卉管理等技術指導,與鄉親一起商討產業發展規劃,真正把課堂搬到田間地頭、把技術送到鄉親家里。10多年來,她走遍了洛陽市周邊的158家園藝企業和全省28家園藝龍頭企業,服務范圍輻射河北、山東、湖北等省;她先后擔任30余家園藝企業技術顧問,指導企業培育新品種、改進生產方式、實現技術創新等,成功實現國外芍藥鮮切花品種的本土化種植,實現企業利潤提升30%。
智利紅先后被授予國家高層次人才特殊支持計劃教學名師、河南省職教專家、河南省職教名師等稱號。
18.程民生,男,66歲,河南大學教師
事跡關鍵詞:“寶藏教授”,守正創新、課比天大
“純真辟油膩,善良能辟邪!2021年6月,程民生在河南大學畢業典禮上的致辭火遍全網,點擊量達8億次,新華社、央視頻等媒體競相報道。他也被廣大師生和網友親切地稱作“寶藏教授”。
在近40年執教生涯中,程民生堅持創新,開拓學術研究新領域,深入挖掘和闡釋中華文明中的汴京元素,受邀在全國各地授課,赴韓國、菲律賓等國講學,生動解讀和廣泛傳播宋文化,對推動宋史研究做出重大貢獻。他重視教學,很早就提出“課比天大”的教學理念,堅持為本科生上課,從不耽誤一堂課。
程民生所在的中國史教師團隊獲評河南省黃大年式教師團隊、省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創新團隊;他本人也被評為河南省優秀專家,榮獲河南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
19.樊霄英,女,48歲,河南財政金融學院教師
事跡關鍵詞:音樂支教,放飛鄉村孩子美育夢想
2016年至2019年,樊霄英組織帶領“鄭州非常之聲合唱團”,到新鄉市平原城鄉一體化示范區韓董莊鎮府莊小學進行音樂支教。她每周開著私家車,多次往返在鄭州和新鄉之間,義務為府莊小學的孩子開設音樂課,每次兩節課或更多。她注重在課堂教學、課外活動、校園文化建設和鄉村文化等方面發揮音樂的德育價值,還積極探索新時代鄉村音樂教育的新方式,為鄉村音樂振興注入新活力。
從2016年至今,樊霄英支教團隊的成員從幾個人發展到現在的多專業結合、師生結合的60人團隊,內容從“音樂”擴展為“美育+體育”。府莊小學美育課程實現了從無到有、從有到優的根本轉變,受到了學校師生和當地老百姓的高度評價。
2020年,河南省總工會授予樊霄英“五一巾幗標兵”稱號。
20.潘家賀,男,35歲,商丘市特殊教育學校教師
事跡關鍵詞:組建盲童合唱團,把他們帶向更高舞臺
潘家賀12年的盲童音樂教育歷程中匯聚著他點點滴滴的愛。他的愛從親身體驗起步,在生活和工作中常常把自己的眼睛蒙起來,用盲人的方式去適應一切細節;他把一顆愛心融入到與他們相處的日常生活中,關愛呵護每一位學生;他根據盲童生理、心理特點,創建了有自己特色的盲童音樂課程,形成了合唱團訓練系統性可操作的方法,有效提高了盲童音樂教學的速度與質量。
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2014年,在他的建議下,學校組建了“苔花合唱團”。8年來,他帶領合唱團先后獲得第十五屆中國國際合唱節童聲組金獎、國際文化交流基金會“世界同聲”合唱優秀展演獎(德國)、中國合唱節童聲組金獎等50多項榮譽。潘家賀也因突出表現獲河南省骨干教師、河南省文明社團指導老師等稱號。
![]() |
|
![]() |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
![]()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