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首頁
新華社北京10月15日電 題:喚醒南山村
新華社記者陳旭
秋日的北京平谷,色彩斑斕,南山村更是其中一抹鮮艷的亮色。曾經,這里是一個被人遺忘的京郊“空心村”,如今被藝術喚醒,今年已吸引游客3萬人次,成為備受矚目的鄉村振興典范。
大巴從京平高速南太務收費站駛出,便一頭扎入秋天的晨霧中。濃霧半掩秋色,山間果木飄香。還未見山路蜿蜒,車便行至南山村。
南獨樂河鎮的南山村,位于泃河之南、盤山之陰,3公里的山溝,養育著鄉土人情。“曾經的南山村,像很多北方山村一樣,村里拿不出錢搞基建,路坑洼不平,山上盛產的柿子、核桃和山楂價格連年走低。”平谷區南獨樂河鎮組織部長賈靜宇說,年輕人紛紛外出打工,很多宅院靜謐無聲。
但如今,新鋪的村路蜿蜒而平坦,30多家風格各異的精品民宿已經開業,既有北京四合院的古樸,又有徽派青磚房的典雅,還有歐式、日式建筑的別樣風情。
村里通過土地和房屋租賃流轉,對226處民房和3處村集體土地進行了更新改造,建設70戶精品民宿和10套公共服務設施,總共可提供350個房間。
“截至目前,今年南山村已接待游客3萬人次,相當于過去好幾年的接待量。國慶假期,民宿的入住率更是達到了86%。”南山村駐村第一書記孟超說。熟悉他的朋友再次看到這位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博士后不禁感嘆,曾經一頭長發的文藝青年,已經變成了平頭干練、笑容可掬的村干部。
盤活資產、豐富產業、改善業態……這是孟超扎根南山村收獲的干事邏輯。“南山村的美是沁人心脾的美。”孟超帶著記者在村里邊走邊說,用藝術成果服務鄉村,可以提升鄉村審美韻味、文化品位,滿足游客對高品質鄉村游的需求。
“我們想造一座無穹頂的南山藝術館。”清華大學美術學院黨委書記覃川說,悠然“南山”,此處一片沃野繽紛,藝術的氣息在南山村撲面而來。今年7月,南山村與清華美院牽手舉辦了南山藝術季,京津冀8所藝術院校、百余名師生來此駐村創作,創作出30余件藝術作品,讓藝術的風吹到了鄉村振興一線。
北京林業大學用玻璃飲料瓶復現了村里曾出土的文物石馬,名為《馬放南山》,倡導環保與和平;灰撲撲的石頭圍墻被天津美院團隊變作了一面“豐收墻”,師生們為石頭涂上顏色,石頭變成了栩栩如生的白菜、柿子、桃……連點成線、串線成面,南山村的藝術土壤正賦能鄉村振興,讓藝術鄉建之路走得更遠。
前進的腳步越是深入,越能感受到南山村的活力。一個名叫“樂食”的餐廳里,有很多年輕面孔,創業者、藝術從業者、返鄉的本地人……
餐廳主理人王金海說:“南山村真是一天一個樣,景色越來越精致了,餐廳也越來越火,村民都來吃哩!”
中央美院城市設計學院大三學生孫嘉田說:“畫不盡的南山村之美,只求留下故事與人。”
重新搬回村里的南山村人夏棋贏說:“最近村里可熱鬧了,游客來了一撥又一撥,我們的柿子、山里紅、核桃也能賣出去了!”
今年以來,南山村村民自營民宿的收入較往年增加了3倍,提供了20余個就業崗位;整體建成后,預計年均接待游客數量將增加到7萬人次,村集體預期年收益150萬元,物業公司可提供90余個崗位。
“未來,南山村還將繼續加強人才的吸引,讓更多年輕人回到鄉村,真正實現強村富民。”平谷區副區長李子騰說,平谷區在南山村推行新型鄉村社區建設,就是要城鄉融合發展、破解發展難題,相信南山村將收獲更美好的明天。
![]() |
![]() |
![]() |
|
![]() |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新華社北京10月15日電 題:喚醒南山村
新華社記者陳旭
秋日的北京平谷,色彩斑斕,南山村更是其中一抹鮮艷的亮色。曾經,這里是一個被人遺忘的京郊“空心村”,如今被藝術喚醒,今年已吸引游客3萬人次,成為備受矚目的鄉村振興典范。
大巴從京平高速南太務收費站駛出,便一頭扎入秋天的晨霧中。濃霧半掩秋色,山間果木飄香。還未見山路蜿蜒,車便行至南山村。
南獨樂河鎮的南山村,位于泃河之南、盤山之陰,3公里的山溝,養育著鄉土人情。“曾經的南山村,像很多北方山村一樣,村里拿不出錢搞基建,路坑洼不平,山上盛產的柿子、核桃和山楂價格連年走低。”平谷區南獨樂河鎮組織部長賈靜宇說,年輕人紛紛外出打工,很多宅院靜謐無聲。
但如今,新鋪的村路蜿蜒而平坦,30多家風格各異的精品民宿已經開業,既有北京四合院的古樸,又有徽派青磚房的典雅,還有歐式、日式建筑的別樣風情。
村里通過土地和房屋租賃流轉,對226處民房和3處村集體土地進行了更新改造,建設70戶精品民宿和10套公共服務設施,總共可提供350個房間。
“截至目前,今年南山村已接待游客3萬人次,相當于過去好幾年的接待量。國慶假期,民宿的入住率更是達到了86%。”南山村駐村第一書記孟超說。熟悉他的朋友再次看到這位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博士后不禁感嘆,曾經一頭長發的文藝青年,已經變成了平頭干練、笑容可掬的村干部。
盤活資產、豐富產業、改善業態……這是孟超扎根南山村收獲的干事邏輯。“南山村的美是沁人心脾的美。”孟超帶著記者在村里邊走邊說,用藝術成果服務鄉村,可以提升鄉村審美韻味、文化品位,滿足游客對高品質鄉村游的需求。
“我們想造一座無穹頂的南山藝術館。”清華大學美術學院黨委書記覃川說,悠然“南山”,此處一片沃野繽紛,藝術的氣息在南山村撲面而來。今年7月,南山村與清華美院牽手舉辦了南山藝術季,京津冀8所藝術院校、百余名師生來此駐村創作,創作出30余件藝術作品,讓藝術的風吹到了鄉村振興一線。
北京林業大學用玻璃飲料瓶復現了村里曾出土的文物石馬,名為《馬放南山》,倡導環保與和平;灰撲撲的石頭圍墻被天津美院團隊變作了一面“豐收墻”,師生們為石頭涂上顏色,石頭變成了栩栩如生的白菜、柿子、桃……連點成線、串線成面,南山村的藝術土壤正賦能鄉村振興,讓藝術鄉建之路走得更遠。
前進的腳步越是深入,越能感受到南山村的活力。一個名叫“樂食”的餐廳里,有很多年輕面孔,創業者、藝術從業者、返鄉的本地人……
餐廳主理人王金海說:“南山村真是一天一個樣,景色越來越精致了,餐廳也越來越火,村民都來吃哩!”
中央美院城市設計學院大三學生孫嘉田說:“畫不盡的南山村之美,只求留下故事與人。”
重新搬回村里的南山村人夏棋贏說:“最近村里可熱鬧了,游客來了一撥又一撥,我們的柿子、山里紅、核桃也能賣出去了!”
今年以來,南山村村民自營民宿的收入較往年增加了3倍,提供了20余個就業崗位;整體建成后,預計年均接待游客數量將增加到7萬人次,村集體預期年收益150萬元,物業公司可提供90余個崗位。
“未來,南山村還將繼續加強人才的吸引,讓更多年輕人回到鄉村,真正實現強村富民。”平谷區副區長李子騰說,平谷區在南山村推行新型鄉村社區建設,就是要城鄉融合發展、破解發展難題,相信南山村將收獲更美好的明天。
![]() |
|
![]() |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