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頻道
本報記者 孫 軍
近年來,和式太極拳以其獨特的技術特點與運動風格,與眾不同的文化內涵與理論特色,逐漸得到人們的重視。而和式太極拳所提出的“耍拳”更是吸引廣大太極拳愛好者的目光。
太極拳拳師許琳杰認為,說到“耍”,人們都會想到天真爛漫的兒童,想到他們無憂無慮的玩耍嬉戲,和式太極拳就是要避免打拳人因過于執著而在練拳過程僵硬、不自然,繼而對身體造成損傷,要讓打拳的人以孩子一樣的心態,像孩子玩耍時一樣輕松活潑、生動圓活,不做作、不拘束、不呆板。
和式太極拳創始人和兆元提出太極拳“耍拳”理論,并把這一理論定為和式太極拳的要理流傳百年,他在《耍拳論》所講:太極拳用功之為耍拳,是吾和式太極拳獨特之處。它取法老子自然之道,以柔克剛之理論。這充分體現和兆元心境悠遠、匠心獨運,同時豐富了太極拳論。無數練拳之人多有受益。
在許琳杰看來,和式太極拳創始人以最通俗易懂的語句,概括和傳達了太極拳的精妙之意——走架招式輕靈圓活,神意活潑順遂,呼吸自然順暢,不尚拙力,追求內意。由此,令人想到莊子的無為之為。莊子認為,無為的本質就是順應自然的變化,使事物保持天然本性,去除一切人為造作。和式太極拳的這一“耍”切合了莊子的無為思想,并依吐納導引及經絡學說,拳架功法練后天返先天,呼吸開合純任自然,虛領頂勁、氣沉丹田、氣以直養,使精、氣、神一元化。
許琳杰用一句最俗氣的話總結她練拳這幾年的感悟:不端不作不拿架,隨氣隨勢步步來。她說自己是深受其益的練拳者,在練拳過程中秉承這一“耍”字,心態放平、放松,不使拙力,練拳之始按外形要求站好,保持心中一無所思、一無所有,達到恬淡虛無靜若止水之境界,朦朦朧朧、恍然如夢的混沌無極之狀況。不知不覺中一套拳打下來,既輕松愜意又增強了體魄,鍛煉了身體,平和了心態。
![]() |
![]() |
![]() |
|
![]() |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本報記者 孫 軍
近年來,和式太極拳以其獨特的技術特點與運動風格,與眾不同的文化內涵與理論特色,逐漸得到人們的重視。而和式太極拳所提出的“耍拳”更是吸引廣大太極拳愛好者的目光。
太極拳拳師許琳杰認為,說到“耍”,人們都會想到天真爛漫的兒童,想到他們無憂無慮的玩耍嬉戲,和式太極拳就是要避免打拳人因過于執著而在練拳過程僵硬、不自然,繼而對身體造成損傷,要讓打拳的人以孩子一樣的心態,像孩子玩耍時一樣輕松活潑、生動圓活,不做作、不拘束、不呆板。
和式太極拳創始人和兆元提出太極拳“耍拳”理論,并把這一理論定為和式太極拳的要理流傳百年,他在《耍拳論》所講:太極拳用功之為耍拳,是吾和式太極拳獨特之處。它取法老子自然之道,以柔克剛之理論。這充分體現和兆元心境悠遠、匠心獨運,同時豐富了太極拳論。無數練拳之人多有受益。
在許琳杰看來,和式太極拳創始人以最通俗易懂的語句,概括和傳達了太極拳的精妙之意——走架招式輕靈圓活,神意活潑順遂,呼吸自然順暢,不尚拙力,追求內意。由此,令人想到莊子的無為之為。莊子認為,無為的本質就是順應自然的變化,使事物保持天然本性,去除一切人為造作。和式太極拳的這一“耍”切合了莊子的無為思想,并依吐納導引及經絡學說,拳架功法練后天返先天,呼吸開合純任自然,虛領頂勁、氣沉丹田、氣以直養,使精、氣、神一元化。
許琳杰用一句最俗氣的話總結她練拳這幾年的感悟:不端不作不拿架,隨氣隨勢步步來。她說自己是深受其益的練拳者,在練拳過程中秉承這一“耍”字,心態放平、放松,不使拙力,練拳之始按外形要求站好,保持心中一無所思、一無所有,達到恬淡虛無靜若止水之境界,朦朦朧朧、恍然如夢的混沌無極之狀況。不知不覺中一套拳打下來,既輕松愜意又增強了體魄,鍛煉了身體,平和了心態。
![]() |
|
![]() |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