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作旅游
增設新課程、入駐城市景區、邀請非遺傳承人授課……焦作市文化館2025年首期“藝起來”夜校課程一經推出,便迅速引發熱烈反響,成為市民文化生活的熱門話題。
3月8日,市文化館開啟2025年首期“藝起來”夜校課程搶課通道。報名啟動后,熱門課程再次上演“秒殺”盛況,最快僅3秒就被搶空。其中,新推出的課程尤為搶手,充分彰顯出市民對探索未知領域的熱情。“讓下班后的生活更有意義”,已然成為焦作“藝起來”夜校的鮮明標識。
特別的愛給特別的你
早在元宵節后,市文化館的后臺私信平臺就已熱鬧起來,粉絲紛紛留言,詢問新一期課程的安排。可以說,2025年首期“藝起來”夜校課程是在廣大市民的熱切期待中推出的。每期課程的開設,文化館都經過精心策劃與篩選,本期課程也不例外。恰逢三八婦女節,文化館特別為女性同胞準備了一份文化大禮。后臺數據顯示,本期課程女性學員占比高達76.84%,男性學員占比22.51%,其中26歲至45歲年齡段的人群占主導地位。
在原有30多個類別課程的基礎上,本期夜校新增了糖畫、非洲鼓、古法拓印、木頭花制作等特色課程,同時保留了早春茶茶藝等應季課程。此外,還特別推出燃脂操、古典舞、太極拳等適合各年齡群體的健康運動“套餐”,全方位滿足不同市民的需求。
多元場景帶動夜經濟
自“藝起來”夜校創辦以來,課程始終覆蓋我市各城區,并且走進書屋、咖啡廳、培訓機構、茶社、公園等多元場景,與城市公共空間展開深度互動。學員不僅能在夜校中學習新技能,還能在多元場景里讀書、喝茶、聊天、散步,感受夜晚的詩意與美好。這種獨特的文化體驗,被學員稱為“充滿文化溫度”且“成就感滿滿”。
今年首期課程進一步拓展了上課場景,新增西大井1919文旅景區、典禮學書匾額展覽館兩個城區景點。去年在恩州驛古街開設的兩期課程也廣受好評,學員紛紛表示:“感受到了焦作‘夜文化’的氛圍與‘夜經濟’的融合。”通過消費新場景、城市夜景與夜校課程的結合,“夜經濟”正逐漸成為滿足市民美好生活需求的重要載體。
非遺培訓激活新模式
絞胎瓷制作、塑編、太極拳、拓印、捏塑、太極劍、塤、茶藝……非遺課程已成為“藝起來”夜校的主流內容。課程邀請非遺傳承人授課,學員不僅能在課堂上滿足個性化需求,還能制作屬于自己的“掌中非遺”作品,近距離領略焦作非遺文化的獨特魅力。
令人驚喜的是,年輕學員對非遺的熱愛遠超預期。他們感慨:“以前覺得非遺離我們很遙遠,現在通過夜校的學習,才發現非遺就在我們身邊,而且非常有趣!”通過非遺技藝與現代生活的交融,年輕群體正成為非遺保護與傳承的新生力量。他們的積極參與,不僅增強了對焦作文化的認同感與自豪感,也為非遺的傳承發展注入了青春活力。
讓學員“零成本”獲得“高收益”
市文化館相關負責人表示,未來將持續推進公益美育聯盟建設,掛牌一批“焦作市公益美育聯盟成員”機構;探索更多元化的課程形式,鏈接更多優質資源直達基層;邀請高校老師、非遺傳承人、寶藏達人等參與授課,讓學員以“零成本”獲得“高收益”;同時,通過眾籌方式打破“一課難求”的困境,實現集體點單、自動開課的新模式。
焦作“藝起來”夜校正以公益性、高黏性、融創性的模式,為市民提供更多文化選擇,也為城市夜經濟與文化傳承注入新活力。
記者 趙改玲 通訊員 楊文潔
![]() |
![]() |
![]() |
|
![]() |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增設新課程、入駐城市景區、邀請非遺傳承人授課……焦作市文化館2025年首期“藝起來”夜校課程一經推出,便迅速引發熱烈反響,成為市民文化生活的熱門話題。
3月8日,市文化館開啟2025年首期“藝起來”夜校課程搶課通道。報名啟動后,熱門課程再次上演“秒殺”盛況,最快僅3秒就被搶空。其中,新推出的課程尤為搶手,充分彰顯出市民對探索未知領域的熱情。“讓下班后的生活更有意義”,已然成為焦作“藝起來”夜校的鮮明標識。
特別的愛給特別的你
早在元宵節后,市文化館的后臺私信平臺就已熱鬧起來,粉絲紛紛留言,詢問新一期課程的安排。可以說,2025年首期“藝起來”夜校課程是在廣大市民的熱切期待中推出的。每期課程的開設,文化館都經過精心策劃與篩選,本期課程也不例外。恰逢三八婦女節,文化館特別為女性同胞準備了一份文化大禮。后臺數據顯示,本期課程女性學員占比高達76.84%,男性學員占比22.51%,其中26歲至45歲年齡段的人群占主導地位。
在原有30多個類別課程的基礎上,本期夜校新增了糖畫、非洲鼓、古法拓印、木頭花制作等特色課程,同時保留了早春茶茶藝等應季課程。此外,還特別推出燃脂操、古典舞、太極拳等適合各年齡群體的健康運動“套餐”,全方位滿足不同市民的需求。
多元場景帶動夜經濟
自“藝起來”夜校創辦以來,課程始終覆蓋我市各城區,并且走進書屋、咖啡廳、培訓機構、茶社、公園等多元場景,與城市公共空間展開深度互動。學員不僅能在夜校中學習新技能,還能在多元場景里讀書、喝茶、聊天、散步,感受夜晚的詩意與美好。這種獨特的文化體驗,被學員稱為“充滿文化溫度”且“成就感滿滿”。
今年首期課程進一步拓展了上課場景,新增西大井1919文旅景區、典禮學書匾額展覽館兩個城區景點。去年在恩州驛古街開設的兩期課程也廣受好評,學員紛紛表示:“感受到了焦作‘夜文化’的氛圍與‘夜經濟’的融合。”通過消費新場景、城市夜景與夜校課程的結合,“夜經濟”正逐漸成為滿足市民美好生活需求的重要載體。
非遺培訓激活新模式
絞胎瓷制作、塑編、太極拳、拓印、捏塑、太極劍、塤、茶藝……非遺課程已成為“藝起來”夜校的主流內容。課程邀請非遺傳承人授課,學員不僅能在課堂上滿足個性化需求,還能制作屬于自己的“掌中非遺”作品,近距離領略焦作非遺文化的獨特魅力。
令人驚喜的是,年輕學員對非遺的熱愛遠超預期。他們感慨:“以前覺得非遺離我們很遙遠,現在通過夜校的學習,才發現非遺就在我們身邊,而且非常有趣!”通過非遺技藝與現代生活的交融,年輕群體正成為非遺保護與傳承的新生力量。他們的積極參與,不僅增強了對焦作文化的認同感與自豪感,也為非遺的傳承發展注入了青春活力。
讓學員“零成本”獲得“高收益”
市文化館相關負責人表示,未來將持續推進公益美育聯盟建設,掛牌一批“焦作市公益美育聯盟成員”機構;探索更多元化的課程形式,鏈接更多優質資源直達基層;邀請高校老師、非遺傳承人、寶藏達人等參與授課,讓學員以“零成本”獲得“高收益”;同時,通過眾籌方式打破“一課難求”的困境,實現集體點單、自動開課的新模式。
焦作“藝起來”夜校正以公益性、高黏性、融創性的模式,為市民提供更多文化選擇,也為城市夜經濟與文化傳承注入新活力。
記者 趙改玲 通訊員 楊文潔
![]() |
|
![]() |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
|